大人和孩子談話常會落入誤區:和孩子解釋!
阿建老師常說:「不用滿足孩子的期待,好奇他、看見他即可。」
透過好奇對話,就能讓孩子自我覺察,情緒得以梳理,轉而看見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家長便不用忙著滿足孩子的每個期待。
但,這有那麼容易嗎?
小米兄弟愛吃泡麵愛到痴迷的程度,每回出遊ㄧ定吵著要吃。兄弟堅持出遊就是該「放鬆享受」ㄧ番!媽媽別掃興!
媽媽在快樂出遊和孩子健康之間取得的平衡是:出遊期間正餐有乖乖吃,准兩天吃一次!
出遊的某天晚上,貪吃鬼吉米開始盧小小…..
「我要吃泡麵!!」(小手抱著飯店送的排骨雞碗麵)
「弟弟 ~ 今天中午已經吃過泰式炒泡麵囉!」
我知道他們喜歡吃泡泡麵,午餐加了蔬菜的泰式炒泡麵對他們來說就是正餐!沒FU~但,我真覺得能少則少!
「我要吃泡麵!! 我要吃泡麵!! 我要吃泡麵!!」(大哭擠眼淚)
「吉米~~你現在想吃泡麵啊? 非常想吃啊?」(我沉穩堅定的看著弟弟並等待)
湯米這時突然高呼 : 「注意! 媽媽要開始薩提爾了!」
聽到哥哥警示的弟弟,年紀小不懂得掩飾,還小頓了一下,用眼睛偷瞄我。然後,還是繼續盧……。
還好媽媽身經百戰,內心夠強大,繼續給他「薩」下去。
「中午的不算! 那是泰國的! 不算啦!」
「明天吃可以喔!」
「不要! 現在! 現在!! 現在!!!」
「欸~吉米可以生氣,但是吉米不能用腳踢我喔! 剛剛媽媽已經回答你,中午已經吃過,那也是泡麵喔! 這碗泡麵明天吃媽媽可以接受。」(溫和堅定的說明規則與界線。)
「我不能接受!」
「你不能接受的是甚麼?」
吉米這時突然安靜,用兩個大眼睛望著我,看來是小腦袋瓜兒瞬間還沒能接答。
「你現在很餓呀?」
「不知道!」(開始亂答來凸顯自己的氣勢)
「明天回家再吃可以接受嗎?」
「不行接受!!」
「回家吃不行接受阿?」(接句尾是無腦妙招)
「對!因為回家沒有漂亮的房間!」(哈!看吧!馬上說出個像樣的接答了)
「沒有漂亮的房間? 所以你的意思是你想在漂亮的飯店吃泡麵嗎?」
「對! 回家吃不漂亮!」
「喔~~原來如此! 回家吃感覺沒有漂亮是嗎?」
「那我們明天早上吃完早餐,還有時間,你也還吃得下,媽媽讓你在飯店吃好嗎?」
「好!!」(這個「好」!聽起來真舒服~)
「現在還在生氣嗎?」
「還在生氣!」
「要快點把氣生完喔! 早早睡,明天才起得來吃泡麵喔!」
得到理解和台階的吉米,終於甘願把自己埋進柔軟的棉被,很快就進入夢鄉了~
第二天早上,
我為了兌現承諾,主動問吉米要不要吃泡麵。這小子竟露出賊賊的笑容說: 「回家吃~」
「恩!好喔!吉米很棒!不天天吃泡麵,愛惜身體呢!」
有「薩」的親子對話日常,讓兩個男孩的媽,每日「變身」(母老虎)的次數明顯減少!哈哈!感恩~阿建大師呀~
小人在盧的時候,常會對大人連環炮發出各種質疑。很妙的是,小人根本不是要答案,答案是什麼一點都不重要!此時,大人如內在不穩定,忙著給解釋,反而提供更多漏洞讓小人抓。
無須解釋,專注和諧的表達、好奇,關心他的失落即可。
通常情緒就得以舒緩,溝通順暢了,問題的解決只是最後的「副作用」罷了!
和孩子對話,
積極傾聽→就可以和孩子連結(承接感受)→就可以溫和堅定地轉而規則(太棒啦)
最後,不要忘了欣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