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論文期間,蠻常被問到:「怎麼寫那麼久都還沒寫完?」、「論文有那麼難寫嗎?」等等的問題。
每次碰到這些問題,其實都無奈的。但在當下好像也很難說清楚自己為何沒辦法快速寫完,也很難說清楚寫論文「難」在哪裡。雖然好像可以把市面上各種研究方法,或教導怎麼寫論文的書,直接丟到他們的面前,請他們好好閱讀。但實際情況就是,我沒辦法隨時攜帶一本研究法的書本,所以我也在思考,既然經歷過寫論文的痛苦,或許可試試看用稍微易懂的方式,把論文的「難處」說清楚。
把話「講清楚」很難
至少我覺得,在論文中的每一環節清楚交代自己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因為要讓讀者知道結果的產出,是經過了哪些思考與程序。而論文有很多個環節,從研究主題的發想動機,到文獻探討、執行、分析、討論和建議,而且在每個大環節下,又有很多細碎的環節。那麼多環節都要想清楚、交代清楚,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
什麼叫交代清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設定受訪者條件的時候,要去思考設定如此的條件,為什麼可以回應自己的研究問題?如果加入其他條件的話,就沒有辦法回答問題了嗎?這些條件是否有限制?如果有限制,這些限制對研究結果的影響是什麼?要如何排除?如此條件的受訪者,在訪談過程是否有風險?如果有,要如何因應或排除?最後還要問自己,是否已經考量充分?有沒有沒有顧及到的部分?
具體舉例:假設我設定的受訪者是曾有過自殘經驗的,那我得思考,他們跟我的研究主題的關聯性是什麼?一定要設定這樣的條件嗎?除了這個條件,是不是還要再加上其他的條件?他們在訪談過程可能會面臨的風險是什麼?這些風險對研究、對個案、對研究者所帶來的影響是什麼?這些風險要如何避免?我的訪談大綱中是否有些題項,可能會引發他們的不適?我要如何評估他們是適合訪談的?如果訪談過程中出現狀況,我要怎麼處理才是妥當的?也要交代自己為何要如此處理?
光是受訪者的挑選,要思考的細節就已經那麼多了,而且這些細節也不一定立馬就能想清楚,更何況論文的環節那麼多,每個地方都要思考清楚,怎麼可能是一件速成的事情呢?日常生活的溝通,都不見得能很快地想好怎麼把話說清楚了,甚至想好了也不見得能夠把話確實說清楚,更何況寫論文呢!
而且不光是要把自己的思考交代清楚,還要把每一章節,每一個細碎的部分,全部串連起來,要連貫,否則整篇論文的邏輯就會矛盾。比方說,論文本來要著重探討學生對於學校輔導制度的看法,但可能到後來就會不小心扯到他們在學校學習的經驗。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發生,因為論文要顧及的東西太多,有時候寫著寫著以為自己寫得很順,但殊不知就陷入盲點,然後不知覺一直錯下去。
尤其論文的每個環節都要環環相扣,修改一個小細節,就是牽一髮動全身,所以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來回修改,是寫論文正常的過程。
生活很累,逃避論文很正常
如果能夠「全職」寫論文,那當然是理想中的狀態。但在多數情況,很多研究生可能還需要打工。忙了一整天,回到家還要大動腦的,我想沒有多少人想要長時間承受這種令人崩潰的狀態,所以逃避論文是一種常態。
也別用「一鼓作氣」、「長痛不如短痛」之類的說法來說服,因為我們也需要休息。而且一旦在疲乏的狀態下寫論文,真的很容易陷入盲點。所以,適當的抽離論文,讓自己沉澱,是必要的,否則一味地往前衝,沒時間去思考,很可能會一直往一個「錯」的路去走,到最後一切又得重來。
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我一直被教授雕琢把話「說清楚」的這件事情,其實這也反映了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溝通,常常有很多說不清楚的地方,包括「為什麼我沒辦法那麼快寫完論文」這回事,我也一直沒辦法講清楚,只能一直鬼打牆地說:「啊,就沒那麼容易嘛!」現在好像釐出了一些思緒,未來要「反駁」那些覺得論文容易產出的想法,或是對於我寫那麼久的論文感到疑惑時,也有自己的一套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