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芷妤在2011年出版奇幻小說《迷時回》後,沉潛多年,終於再度推出全新力作《女神自助餐》。自稱《女神自助餐》是復健之作的劉芷妤,在其中寫盡台灣女性的暗處,那些潛藏在靈魂內側、充斥恐懼魅影的真實心境。喧囂止息後,該把焦點放回創作之上,採訪者沈眠從劉芷妤的原生家庭起始,細密訪談,最終寫成四篇重量級專訪,深度解析小說家劉芷妤創作心路,歡迎與我們一起閱讀。
採訪日期:2020年3月7日
定稿時間:2020年3月20日
撰文:沈眠
攝影:達瑞
獲得2009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小說類第一名的《迷時回》,是劉芷妤視為創作的第一本書,兩個月寫完十三萬字,「那時候還沒有多少中文奇幻作品,出版社也不是太積極,但主要是我中二病又犯了,就是只要東西夠好它自己會發光的那種想法,是以就默默地讓書上市,毫無宣傳,當然結果就是整本書像是丟到水裡,感覺連噗通的聲響都沒有。」
而今她回頭去看《迷時回》,雖有諸多不滿意,特別是故事的節奏與結構都是不足的,劉芷妤感慨地說:「我很佩服像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這一類的作家,他非常清楚小說的走向,甚至還有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觀的專屬百科,從時代、事件到個人都設想得明明白白。我一直都是走邊寫邊想的路線,沒有辦法寫故事大綱,就算寫了,最後也會完全不一樣。」
她也透露,《迷時回》寫完後,結案後感覺評審的回覆,滿滿是深沉的無奈,「好像是在說為什麼妳最初想寫的,跟最後完成的,可以長得截然不同?」劉芷妤兩手一攤、白眼一翻,何止於別人,她也拿自己沒有辦法啊。
而從奇幻類《迷時回》轉向書寫以台灣女性為主體的《女神自助餐》,縱使、現實感濃烈,但其實仍舊不乏幻想元素,譬如〈嫦娥應悔〉、〈女神自助餐〉等篇都帶有鮮烈的神話、奇幻成分,可《女神自助餐》終究是渾身傷痛地站在地面上的小說了。劉芷妤直言不僅僅是風格、題材與內容上的迥異,「而是《迷時回》的劉芷妤跟現在的劉芷妤,根本就是全然不同的兩種人。」
看似神經大條、總落東落西的劉芷妤,面對文學創作,有著異常謹慎的部分,甚至是絕對的苛求,那是極其喜歡文字的人會有的熱切與信念。由於劉芷妤先前的工作與交友,都和文學圈關係密切,本來,愛好文字的人聚在一起是很自然的,但最後竟帶給她巨大的人生轉折。詳情她並沒有透露太多,只概略表示,這圈子裡很多擅長使用文字的人,但就她的耳聞與所見,那些在文字上所展現出來的寬闊與溫暖,跟私底下真正的為人,很可能大相逕庭,經常那落差可以巨大得令曾是粉絲的她心碎。
她沉痛地講:「我是很相信文字的人,雖然我也知道這個想法簡直單純到近乎愚蠢的地步,但文字跟心靈難道不應該一致嗎?你能夠寫出來的思想、感受,就真的是你自身的思想、感受,這樣才對,不是嗎?不過,那段時間我赫然驚覺,原來文如其人是一句髒話,文字變成某些人的飾品,像是包裝術,只要擅長文字,他們就可以透過文字塑造自身的美好形象,但私底下完全是另外一種人。」
寫作《迷時回》時,劉芷妤還很信任自己的能力,能夠與文字融為一體,但與文學圈過度密集的接觸以後,漸漸的,劉芷妤再也無法寫作,也無法閱讀,「走進書店,看著以前很信賴的書,腦袋就不能控制地想起那些文字和心靈間的巨大落差,某些我眼見的嘴臉就掛在那裡,會忍不住乾嘔,不止是心理作用,而是真的生理上的反應。我那麼在乎文字,文字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他們怎麼可以這樣羞辱文字!」
雖然熱愛原先的工作,但因為意識到工作帶來的後遺症已經造成極大傷害,劉芷妤斷然離職,而且盡可能減少與文學圈的聯繫,如同逃難一樣,有滿長一段時間幾乎是消失的,在那之後她也都盡可能挑選無須接觸文學圈的接案工作。劉芷妤盡力控制語調:「寫作方面自然完全停頓,一想到當我使用正義這個詞語時,那些人也堂而皇之地在寫正義,我就無法輕易地寫出這個字──」她的眼底是幽黯:「我卡死在自己這一關。」
面對人際關係,劉芷妤也變得躑躅彳亍,「那有點像是系統錯亂了,就像我用的是Mac,但現在公司電腦用的是Windows,好啦,內在的我還是一樣的,但面對外界,我就會因為從前的經驗,讓我容易退縮、犯猶疑、繞太多彎,就像用了不熟悉的系統,常常按錯鍵、輸入錯誤的指示,我沒辦法順利地切換。比如跟別人聊天,我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隨便掏心掏肺,深怕講得太多會讓對方很困擾,但嘴巴簡直像是有獨立意志,最後老是會脫口而出,要不然就是縮得太過根本沒有好好表達自己,回家後我就會懊悔不已,一直檢討自己。」
顯然因為在場目擊的緣故,劉芷妤深深地受創,儼然PTSD,也難怪《女神自助餐》充斥著各種創傷症候群,連綿的噩夢現場與恐懼不安層出不窮,彷若黑夜鬼魅凝聚成體。
「講起這些事,尤其是愛著文字或信仰文學之類的,我總會想自己是不是太矯情了?但我反正不是很有層次的人,挺嚮往亦正亦邪的狀態,可實際上我沒辦法是把文與人分開來運作的那種人,我太平凡又太執著於良善正義,或許我只是一個萬分無聊的衛道人士吧。但我就是單純怎麼樣啊!」在嘲諷信念的年代裡,眼前還有如此真情真愛、認真苦惱、竭能誠實的人,確乎有種奇妙的同路感。
☞文章未完,請點選下方續集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