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對書頁紙材表達了我難得的意見,我對設計說,這次不要那種手感樸拙的紙,我想要摸起來有滑感但又沒有太滑的紙。設計表示:......一點也不難窩~(並沒有)
差不多是校稿地獄期的時候,母親大人福至心靈(?)的來電(其實是Line),雜七雜八的跟我說了一個小時的話,中間不乏要我回家去對我那十數箱的書狠下心來個斷捨離。
母親大人說,外婆搬家的時候,清出一堆要留給她的東西,什麼結婚時的照片(當然是我媽結婚時)、什麼棉被衣服(??),母親大人一概豪氣的說「都扔掉」,外婆不捨的說,但那可是妳的結婚照片欸,母親大人只說「那些都用不到了,而且我也沒有要看」。
她這段話是要勸戒我,該-扔-就-扔-吧~~~~
幾年前開始決心要簡單生活,跟熱愛極簡主義的我,早就忘了原來我把國小收到的聖誕卡、高中收到的情書、大學跟同學上課傳的紙條,全都裝箱還根本就塞在爸媽家裡,然後(自以為)孓然一身在台北假裝家裡空無一物的生活著。
封面與書腰打樣,真心期待那個細緻書腰印在單光白牛皮上的樣子。
《媽媽離開的時候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第一章裡〈小房間內藏著的五十公升垃圾袋,是遺物嗎?〉,講的正是對物品的斷捨離,媽媽為了整理失智症外婆囤積數十年的「古物」,像什麼作戰一樣的每天偷扔一點,就怕被外婆發現,因此和作者討論起「物品的價值」、甚至是遺物收拾的為難心情。
一邊校著書稿,一邊想想,我家的媽媽倒是想法也蠻豁達的,吧?
去年收到審書資料的時候,翻譯晴子小姐硬是寄來了九頁、外加兩個資料夾裝著書店排名和讀者評論的擷圖,資料搜集的等級不能說是完整,可以說是充滿愛的完美。
一方面是內容、一方面是審書人的愛,但書名和插畫也讓我有種說不上來的暖意。
直到收到譯稿,開始進行一校的編稿,我差不多連讀了兩次都能在某些段落默默鼻酸。我很喜歡作者和她的母親坦然又帶著玩笑的對話,讓沉重的死亡和病人家屬關係,化成可以直面的話題。當然也由於開頭的自序,作者就說自己不是個常常回家、黏著媽媽絮叨的好女兒,覺得忙碌的工作好像更自在,這點也讓我感同身受...
如果,這本書能在家人間以一個輕鬆的角度,開啟對死亡的討論就好了。
這本書的行銷策略與宣傳規畫,我與出版社行銷和本書譯者前後就開了兩次會,我們有個小小心願(當然也是作者著作本書的心願),如果,這本書能在家人間以一個輕鬆的角度,開啟對死亡的討論就好了。
對預立醫療的理解、失智症病人與家屬照護的情緒關懷、面對死亡的態度、死後生者的追思,死亡一直都包含在生命之中,卻始終是我們避談甚至盡量假裝忘記的事,在向別人談及我最近編輯的書時,我發現自己都特別小心不敢輕易的就說出,這是一本和媽媽討論死亡的書。
此刻,書已送印,我的憂慮也隨之消失。
我相信這本書必有其暖化對死亡恐懼的力量,看著插畫家Uyada.studio筆下衝鋒陷陣的奶奶們,我都相信老後生活並不是退休養老,而是另一段活力十足的新開始。
除了譯者、行銷銅板、設計蜜蜂大人,本書要特別感謝zz惠賜墨寶,擔任本書所有手寫字創作。
前天我在Line上敲敲母親大人,問她要不要幫我這本書寫讀後心得,讓出版社發佈宣傳使用。等了兩天,她今天回我:好,我試看看。
真是個處變不驚的母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