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巴拿馬相關的航運與船舶議題
- 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的位置與重要性
- 巴拿馬極限型船(Panamax ship)的誕生與演進
- 波羅地海乾散貨指數(BDI, Baltic Dry Index)中的BPI(Baltic Panama Index)
- 權宜旗(Flag of Convenience)中的巴拿馬船旗
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的位置與重要性
- 巴拿馬運河(西班牙語:Canal de Panamá)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全長82公里,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運河最寬處達304米,最窄處也有152米,是世界的航運要道。
- 運河在太平洋一側有兩座船閘,在大西洋一側有一座船閘。在大西洋一側的船閘有三層,高達21米,每扇有745噸重,但平衡相當好,只要30千瓦功率的電機即可驅動開合。船室長305米,寬33.5米,船隻在船閘中被提升26米,進入人工築壩攔截查格里河形成的嘎頓湖,通過運河再經過一座單層船閘降到海拔16.5米,進入米拉弗洛湖,最後經過一座雙層船閘降到海平面高度進入太平洋。每座船閘都是成對的,所以可以雙行,船隻在船閘中由軌道牽引機牽引行動。太平洋海面比大西洋海面高24厘米,並且潮汐較高。嘎頓湖中有幾個小島,是野生動物保護區。
- 1881年,法國人開始建造巴拿馬運河,但很快由於工程技術問題和勞工的高死亡率而停工。美國於1904年接手這一工程,並於1914年8月15日建成。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工程項目之一,巴拿馬運河極大地縮短了船隻來往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時間,使船隻能夠避開遙遠而危險的合恩角附近的麥哲倫海峽和德雷克海峽。
- 在運河的建造過程中,哥倫比亞、法國和美國先後控制了運河周邊的區域。美國之後一直控制著運河和其周邊的巴拿馬運河區,直到1977年簽署《巴拿馬運河條約》後,美國才著手將控制權移交給巴拿馬。美國和巴拿馬共同管理運河一段時期後,最終在1999年將運河完全移交給巴拿馬政府,並由其所屬的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管理至今。
- 每年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船隻數量從1914年的約1,000艘,增長到了2008年的14,702艘,總裝載重量約為3.337億噸。直到2012年,至少815,000艘船隻曾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隻通過運河需要花費六至八小時。
巴拿馬極限型船(Panamax ship)的誕生與演進
既然巴拿馬運河是美洲東西部的重要通道,通過巴拿馬運河當然有其限制,拓寬以前的巴拿馬極限型船(Panamax Ship)船長船寬吃水的限制較大,分別為289公尺、32.2公尺、12公尺。拓寬以後的巴拿馬極限型船(Panamax Ship)船長船寬吃水就增加不少,船長可達366公尺。
波羅地海乾散貨指數(BDI, Baltic Dry Index)中的BPI(Baltic Panama Index)
n波羅地海乾散貨指數或波羅地海綜合指數(Baltic Dry Index,縮寫作BDI)是航運業的經濟指標,包含航運業的乾散貨交易量的轉變。
n它的前身是波羅地海貨運指數(Baltic Freight Index,BFI),BFI在1999年11月1日廢除後改以BDI代之。
n海岬型(BCI)、巴拿馬型(BPI)及輕便型BHMI(Handysize)各佔權重的綜合指數。
n雖然這個指數以波羅地海作名字,但負責管理這個指數的波羅地海交易所卻在英國的倫敦。
波羅地海指數由三個部份組成:
◦噸位:5萬噸以下
◦主運貨物:磷肥、碳酸鉀、木屑、水泥
◦噸位:5~8萬噸
◦主運貨物:民生物資及穀物等大宗物資
◦噸位:8萬噸以上
◦主運貨物:焦煤、燃煤、鐵礦砂、磷礦石、鋁礬土等工業原料
權宜旗(Flag of Convenience)中的巴拿馬船旗
權宜船旗(英語:Flag of convenience, FOC)是一種商業慣例,船公司或船東將其所擁有的船舶登記於其他國籍,該國籍因標準較低,可以達到降低成本之效果。
權宜船旗從1950年代以來一直沿用至今,意旨該民間船隻隸屬的國籍,遵守該國的法律。據2007年統計,巴拿馬、賴比瑞亞、巴哈馬、馬紹爾群島及馬爾他為世界上主要的權宜船旗國。
影響船東選擇屬輪懸旗的因素,不外;
1. 入籍起始費用與年度規費暨稅率
2. 附加費用
3. 所能提供的服務規定
4. 企業本身的適用性,例如有無船員國籍的限制
5. 長期的關係
6. 干涉較少者
7. 政治的影響
8. 財稅因素
9. 保密度,即船東組成與財務結構的隱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