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保守主義:保有過去美好之物──秩序(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失序的根本,是內心價值的崩壞,一個信念崩毀的社會,其上的法律都只會是具文。而要維持這種社會的運作,除了提高極大的統治成本,用嚴刑峻罰去逼迫人民遵守外,別無他法。

秩序與意識形態的差異

所以回到最初,作為路徑的指引,秩序具有其價值,但整段下來,讀者有人會疑惑,這秩序聽來不是很像意識形態嗎?

並不是,秩序並非意識形態。我們常以為意識形態是指引方向的思想,跟秩序是一條路徑感覺很像,這也是理解正確。但我們常常誤解,一條指引方向的路徑,通常是「已經存在」的,而意識形態通常只是告訴我們目標跟方向,並沒有具體的道路指引。

raw-image

簡單說,意識形態沒有生產力,是沒有根的東西,不同意識形態更接近於資源的使用方式不同。相信大政府的意識形態,認為資源交給中央處理比較有效率;覺得小政府才不會干預發展的,則是把資源分發給各個人民,任其自由發揮。

不管哪種意識形態,極少指名生產性的行為,多半是一種概略性怎樣前進,大方向應該在哪裡的思想。例如近代出現的重視環保類的意識形態,可以區分成重視回收跟減少生產等不同思潮,但很少會在其意識形態中,標定某些數值跟指標必須遵守。畢竟一個連含量多少ppm都列作教條的意識形態,絕對沒有時代適應性可言。

這是否代表,保守主義所稱的秩序,會不會也是沒有適應性,畢竟路徑多半是舊有的?

大致上而言不能說錯,但這對保守主義的理解有些錯誤。既有路徑指的都是人類慣常的模式,好比財產繼承從只有兒子,變成女兒也能分,這可以說是改了一條路嗎?這比較像是這條路加裝了路燈、交通號誌。(有幾個人知道,日本德川家現在分家當主有女性?)

因為,財產繼承這個項目,在秩序上的根本,接近於避免爭端。要是繼承機制完全依靠競技場決鬥等方式,等於大大小小家庭,每天都處在爭鬥中,不僅父母死後要鬥,生前就得要鬥。

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夕的三級會議。三級會議原本是頗具封建色彩的機制,歐洲多個國家都曾有類似的會議,由國王、貴族、教士、地區代表等協調重大爭議,甚至可能有立法作用。固有機制的失效往往代表失序的開端。

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夕的三級會議。三級會議原本是頗具封建色彩的機制,歐洲多個國家都曾有類似的會議,由國王、貴族、教士、地區代表等協調重大爭議,甚至可能有立法作用。固有機制的失效往往代表失序的開端。

秩序的根本是要維持社會運作,那麼繼承制度的出現,就是根據時代去做調整的項目。只要繼承的需求在,對保守主義者來說,只有這條路的改善與否,沒有更改路徑的差異。能說服保守派進行的改革是改善而非改惡,通常都好溝通。

意識形態接近於,指導既有的秩序使用方向,一條既有的秩序道路,是單行道還是雙向通行,有分時段禁止停車或是全段紅線。意識形態是無法產出,但能指明方向,且前提是整個社會要處在有序狀態

意識形態的生存:利用既有秩序的資源及生產力

一個處在失序狀態,毫無秩序性的社會,意識形態的方向指示是沒有參考座標的。這種在失序中,盲目依循特定意識形態卻成功,並不是意識形態的理論優越。這比較像是在荒地中,領導者堅定帶領大家往某個方向走,靠著眾人硬踩出一條道路。而創建新路上的風風雨雨,反過來促成意識形態內的論述完整,從而打造出新的秩序。

我們不能說意識形態具有生產力,道理等同你無法宣稱,派遣一千個人踩出一條路,是標準的工程作法。

而實際上,這類意識形態沒有生存能力,人類社會很少是遺世獨立,尤其是近千年的世界,每個社會周邊都有其他社會。一旦一個地區失序,整個社會處在崩毀狀態,不可能等某個沒有實驗過的意識形態,慢慢摸著石頭過河,更大的可能是,外在既有秩序被複製於這塊失序的土地上。

宅編:如同中國的宣傳畫報都是學蘇聯的(如圖),然後蘇聯又大量參考納粹的作品……

宅編:如同中國的宣傳畫報都是學蘇聯的(如圖),然後蘇聯又大量參考納粹的作品……

如同這一節所稱的秩序。處在有序狀態下,資源的生產、利用、消耗,遵循著一套秩序前進。如同鐵匠有鐵匠的習慣、商人有商人的規矩,意識形態指引大家走向某個方向,但歷史上沒有「工匠意識形態」存在過,一個要求全社會都遵守工匠生產的原則行事,那農夫跟軍人怎麼辦?

而在失序的年代,提出有效的意識形態,就需要含有新的秩序指引;在有序的年代,一個有用的意識形態,就得要有現今秩序的替代方案。

意識形態不能替代秩序,而是要提出秩序的替代物,一個好的意識形態,其中必定有指引秩序的道路。任何沒有辦法提出,或是只有極為概略性敘述的意識形態,卻宣稱自己可以制定法律標準,全部都是騙人的。

在教宗庇護七世旁觀下,拿破崙替跪下的妻子約瑟菲娜·德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后。雅克-路易·大衛繪於1805年到1807年之間(圖片說明引述自維基百科)

在教宗庇護七世旁觀下,拿破崙替跪下的妻子約瑟菲娜·德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后。雅克-路易·大衛繪於1805年到1807年之間(圖片說明引述自維基百科)

約翰·特朗布爾1819 年的畫作《獨立宣言》,描繪了向國會提交《獨立宣言》的五人起草委員會(引述自維基百科)

約翰·特朗布爾1819 年的畫作《獨立宣言》,描繪了向國會提交《獨立宣言》的五人起草委員會(引述自維基百科)

  • 編按:法國直到第三共和(1870-1940)初期都還與君主制糾纏不清,從大革命到這個時期一再的體制重建,可以看到意識形態和秩序的相互關係;和美國對照,則或能當作類似的意識形態在不同環境引導新秩序的案例。

只有少數人在失序、重建中藉此獲得龐大利益

我們可以從基礎往上長,從雜亂中建立有序,在一個紛亂的社會中釐清幾個基礎形式原則,並以這些原則逐漸修訂出一套有效的法律。但反過來就非常困難,我們很難先制定一套完美的法律,再依照法律去讓民眾產生新的習慣。

用很極端的案例來說,就是普世的基本原則中,都有尊敬父母跟懲戒偷盜者的概念,依照這些原則制定的法律,總是比較容易被遵從。反之先制定了一套完美的社會規範,認為偷盜者都是受到他人影響,本身應如赤子般無罪,所以就偷盜者不罰,這套規範要讓一般人遵守,難度如上青天。

更重要的是,違反一些普世遵從的原則,違背人類本能的直覺,就如同打掉信念與習慣的基礎,法律會脫離人情義理,不被多數人尊敬,迅速失去其權威性。

一旦失去權威,很容易走到失序,失序帶來的混亂,將是資源的虛耗,與技術的停滯,最終對人類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如果一個社會有累積龐大的資源,那麼確實在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被消耗殆盡。畢竟多數人都還想要維持社會的運作,並不是大家都想掠奪,人是可以用腳投票的,而在沒有更好的環境可選擇下,人類會傾向繼續努力維持社會不崩潰。

毛主席思想表示:

毛主席思想表示:

只是,這種走向失序的社會,不會帶來秩序的好處,意即累積。人類的科技是歷年無數智慧的累積,所有今天看到的一切,也都是過去的人們經驗的總承。

不想累積,只想揮霍成果,這不是什麼開拓者,就只是敗家子而已。

以上就是保守主義,對於失序的危機感,以及為何對新的價值,先保持疑慮再說的理由。把這種疑慮當成反對進步的證明,恰好說明台灣有不少人,對保守主義的誤解極深,或者可以說,是受到特定想要拆解既有秩序的人影響。

別忘了,失序中總會有人可以從中獲得龐大的利益,就如同太陽爆炸時散發出的能量無比巨大,只要獲取一點就非常多,但這個星系也不能住人了。

「審慎評估」是保守主義的主要態度

所謂保守主義的秩序觀,大體上是如此。

並不是要求守舊不變,而是既有的路徑走得很順,那沒有道理無緣無故改掉,除非有替代路線,或是找到更好的道路。

若我們任意毀滅秩序,就很像說人們每天工作,走著同樣的道路,卻突然被封鎖不得前進。為了生計,人還是會想辦法去上班,但無論是繞道而行或是強行突破,整個社會就會消耗資源在這些無意義的事情上。

如果是有既得利益者,本來就是透過封路、繞遠路來收取過路費,那麼找到更短路徑的修正就不是沒道理。但若根本上就沒有既得利益者,宣稱改變者只是覺得走馬路很煩,堅持要走直線,把擋在他前方的房屋都剷掉,這就不能稱之為合理的修正。

所謂的激烈變革,通常都會要求拆掉房子,但若我們無法確定拆掉的是什麼,又會造成什麼影響,保守主義的建議都會是,先暫緩拆掉,審慎評估再說,或是明明有其他路徑也可以縮段路程,就先改道而行,不要堅持直線拆屋到底的新路。

畢竟,大聲疾呼改革者,有哪一個人不是宣稱擋路的房子,就是既得利益者,是吸取眾人的血液成長的大壞蛋?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就算房子是這樣,難道相關的線路管道,也都是如此?會不會你一拆,就把整座城市的電力系統癱瘓了?

保守主義的秩序觀,非常在意連帶影響的社會資源,用生物的角度來說,就是更在乎生態系統,而非一條單一的食物鏈。


  • 宅編心得:這系列讓我不得不想起《革命將至》這本書,而其中內容正如這篇提到的「只有極為概略性敘述的意識形態」,但卻極端熱情的呼籲所有人一起進入拒絕工作、無政府、反資本主義……的荒野,只要有足夠多的人加入,在那兒組織公社,就可以建立全新的文明。總之就是讓千千萬萬人去踩出一條路啊,怕。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8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接著,我們要來談一談,一般人對保守主義的誤解,究竟出自何處,到底誰在散播?扣除近20年來的惡意,與各種長年的偏見,在台灣恐怕還要加上對「保守」兩字文義的濫用。從前幾大章節,我們大致上可以理解,保守主義的幾個重要核心觀點,最後將會圍繞在這幾個部分,擴張解釋與藉由案例解說。
Thumbnail
接著,我們要來談一談,一般人對保守主義的誤解,究竟出自何處,到底誰在散播?扣除近20年來的惡意,與各種長年的偏見,在台灣恐怕還要加上對「保守」兩字文義的濫用。從前幾大章節,我們大致上可以理解,保守主義的幾個重要核心觀點,最後將會圍繞在這幾個部分,擴張解釋與藉由案例解說。
Thumbnail
保守主義的看法很簡單,各種自然權利是要去爭取的,畢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風土民情、歷史人文背景,今天你認為受教育權利不可剝奪,怎不去對阿富汗的塔利班說,反在時代廣場上痛罵美國沒有免學費就是剝奪受教權?靠爭取而來的權利,是不能任意類比的,你不能只要某國這個政策的優點,卻不要相對應的缺點。
Thumbnail
保守主義的看法很簡單,各種自然權利是要去爭取的,畢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風土民情、歷史人文背景,今天你認為受教育權利不可剝奪,怎不去對阿富汗的塔利班說,反在時代廣場上痛罵美國沒有免學費就是剝奪受教權?靠爭取而來的權利,是不能任意類比的,你不能只要某國這個政策的優點,卻不要相對應的缺點。
Thumbnail
之前提到共同體,在共同體的形成中,我們了解到秩序做為根基的重要,但這邊有不少疑問,為何「理性」在此的地位被貶低,宗教/信仰似乎被講得很重要?其實,這算是名詞誤用的結果,有些名詞的定義很嚴謹,但使用的人弄不清楚,望文生義下又接觸到不精確的說明,負負並不會在此得正
Thumbnail
之前提到共同體,在共同體的形成中,我們了解到秩序做為根基的重要,但這邊有不少疑問,為何「理性」在此的地位被貶低,宗教/信仰似乎被講得很重要?其實,這算是名詞誤用的結果,有些名詞的定義很嚴謹,但使用的人弄不清楚,望文生義下又接觸到不精確的說明,負負並不會在此得正
Thumbnail
並不是要求守舊不變,而是既有的路徑走得很順,那沒有道理無緣無故改掉,除非有替代路線,或是找到更好的道路。若我們任意毀滅秩序,就很像說人們每天工作,走著同樣的道路,卻突然被封鎖不得前進。
Thumbnail
並不是要求守舊不變,而是既有的路徑走得很順,那沒有道理無緣無故改掉,除非有替代路線,或是找到更好的道路。若我們任意毀滅秩序,就很像說人們每天工作,走著同樣的道路,卻突然被封鎖不得前進。
Thumbnail
秩序談了很久,我們接下來要談失序,失序是一個社會解體的象徵,國家的崩潰、文明的消亡皆來自於此。在此不討論因為外敵軍事侵略,強迫性的解散整個國家、社會秩序的例子,只談一個社會內在的失序。表面的徵兆,初始就是法律的權威被蔑視,人們也不再照著傳統社會習慣做事,人心毫無共同體的信念,走向徹底的利己
Thumbnail
秩序談了很久,我們接下來要談失序,失序是一個社會解體的象徵,國家的崩潰、文明的消亡皆來自於此。在此不討論因為外敵軍事侵略,強迫性的解散整個國家、社會秩序的例子,只談一個社會內在的失序。表面的徵兆,初始就是法律的權威被蔑視,人們也不再照著傳統社會習慣做事,人心毫無共同體的信念,走向徹底的利己
Thumbnail
若我們只是單純的把秩序,用字面上的規則、條理去理解,會失去秩序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很多在其中的間接意義。最重要的,是秩序本身具有活躍、變動、適應的生命力,就被固定、限制在文字中。
Thumbnail
若我們只是單純的把秩序,用字面上的規則、條理去理解,會失去秩序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很多在其中的間接意義。最重要的,是秩序本身具有活躍、變動、適應的生命力,就被固定、限制在文字中。
Thumbnail
這是因為,社會規則的產生廣義上來說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上而下的法律制定,另一個是下而上的習俗建立。更可以說,通常一個社會要穩定,由下而上「長出來」的會比較好。請注意筆者這邊說的是穩定,比較好的意思指的是就「穩定」而言,並不是就價值上下判斷,認定長出來的就較好。
Thumbnail
這是因為,社會規則的產生廣義上來說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上而下的法律制定,另一個是下而上的習俗建立。更可以說,通常一個社會要穩定,由下而上「長出來」的會比較好。請注意筆者這邊說的是穩定,比較好的意思指的是就「穩定」而言,並不是就價值上下判斷,認定長出來的就較好。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860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860
Thumbnail
意識形態(英語:ideology,意為「理念或想像的學說」
Thumbnail
意識形態(英語:ideology,意為「理念或想像的學說」
Thumbnail
根據劉軍寧的[保守主義], 對保守主義進行簡要的介紹, 盡可能簡單地勾勒出東方人不很瞭解的西方保守主義思潮的輪廓.
Thumbnail
根據劉軍寧的[保守主義], 對保守主義進行簡要的介紹, 盡可能簡單地勾勒出東方人不很瞭解的西方保守主義思潮的輪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