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漫談保守主義:自律負責,而後自由──共同體(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談宗教跟共同體的意思,是要讓讀者理解,基於信仰而生的秩序,秩序本身會對人有強大的限制,因為「跟神比你算哪根蔥」。當這個階級比較的最高處,在人世無法企及的無限位置,那麼不管處在哪一階層,相較之下也都差不多。


最後,我們重新釐清一下,為何信仰,不管是信什麼,對於建構共同體的秩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屬於內在力量的發揮,法律的基礎道德共識?

承認人的不完美與敬畏之心,作為信仰核心至今

因為,原始宗教的產生,皆會承認人自身的不完美,就因為不完美,人才有努力完善自己品德的重要。這是信仰之所以能成立的基本概念,因為不了解河川氾濫跟土壤肥沃的原理,但透過長時間觀察,了解到泛濫後的土壤很肥沃,幾千年後人類才解析了土壤與施肥的概念,但至少在古時候,可以歸納出神祉的意思,跟操作上怎樣遵循時節播種。

敬畏之心,帶來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基礎,使得人類可以繁衍茁壯,這些對於大自然的敬畏,最後具體化成為原始宗教。穩定的生活,帶來資源的累積,促成技術的進步,進步的累積推進了科學發展,一步步走到今天。隨著時間過去,宗教跟著科學一起進化,慢慢從原始型態演變成現在的形式,對於神的描述也從人格化漸漸成為自然律的體現。

亦即,數千年人類宗教,所發展出的信仰核心,早就以「普遍善行原則」留下,成為每個社會運作基礎,即使宗教消失了,「普世善」也不會消失。但普世善是以原初的信仰為基礎,轉化成道德後延續,若敲掉信仰以其他替代,這個替代方案經得起考驗嗎?會不會連同我們現在普世接受的普世善都打掉了?

這是既有的路徑,保守主義認為這條路徑是行得通,且具有可運作性,那麼就沒有必要刻意去替代這整個秩序的根基,尤其是想從上而下,整個替代掉內在力量的道德成分。邏輯上也許可行,但現實面上沒有實行可能,因為由下而上產生的是底線,再差都有個地板,從上而下灌輸科學做為替代品,遇到的卻是上限,絕大多數人根本達不到這個天花板。

raw-image

我們可以促成每個人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但無法拉高大眾的科學程度到上限,而用科學建構道德高地,能夠徹底理解的人極為少數,讓科學家主導只會讓科學家祭司化、科學宗教化,從民主走回神權時代,名為科學的新神。

這種缺乏敬畏「超越一切存在」的心態,會創造出無底限的階級,上層自己就是神,對下層無惡不作也沒心理負擔,這將會回到原始宗教創造時,祭司自己就是神的時代。階級衝突將會極為劇烈,社會無法穩定,就沒有累積,失序加速此過程,最後連科學發展需要的資源基礎都不復存在。

強硬替代將推擠出反動派,加劇社會分裂與衝突

另外,激烈改變,很有可能,也實際在發生,讓原有道德秩序的信奉者,完全無法接受,產生了原教旨主義、極端的基本教義派。他們會連接受緩慢的融合都不願意,反對到底,並願意用暴力手段來抵抗改變。

現在在台灣沒有這種現象,是因為台灣目前遇到的所有「以科學為名」都不夠科學,而且在宗教自由的台灣裡面推廣無神論幾近不可能,所以只在教育體系中緩慢改變。但在美國,因為美國是以基督教立國的,這種衝突就不可避免,近年已經開始可以看到逐漸要升高到暴力對抗的可能性。也不用說美國,用同樣概念推廣到伊斯蘭國家的努力,過於躁進全部都失敗,基本教義派連帶敵視科學技術的進展。

保守主義對於現代化的各種科學宗教化,最大的警戒心就在於其後果會摧毀民主,毀滅自由,血淋淋的案例就在眼前,差別不過是主動還是被動發生。與其如此還不如穩健的用既有的信仰,作為多數人道德的基礎,以維護秩序的根基。

從宗教開始,我們要來談一個概念,保守主義是怎樣接納新的秩序?穩健的概念又是怎樣?用圖解可能快些,如下圖。

raw-image

保守主義不反對融合新的秩序,反對的是整個替代、快速替代,理由之前提過,由下而上長出的秩序穩固,但一定每個地方都會不一樣。不一樣就不可能無縫接軌的直接套用,必定有衝突之處,衝突就需要透過協調,一點一滴的找出妥協點,最後得出全新的共識。若無法妥協,就讓時間去慢慢培養可以接受兩方的下一代。

若強制融合,且讓新秩序的人去主導原有秩序,那麼會出現反動派,讓整體的資源變少,且兩者不停衝突,讓所有人都產生損失。況且,這種硬去主導的新秩序,會因為屬於少數派,為了主導舊秩序的群體,很容易採用更專制的手段,壓制其他人的聲音,遂讓原本應該不錯的新秩序,不僅得不到融合後成果,反倒先變質。

raw-image

一神教的特性發展,讓統治者無法替代神

故我們得要談一談一神教,保守主義的觀點裡,為何一神教具有巨大的優勢?就建立共同體的秩序來說,究竟一神教優點在哪?

在之前提過,一神教的概念裡,神是在人無法理解之上,人只能作為代理、代管,不能成為神。原始的薩滿型宗教,會接受俗世帝王冊封,具有相當程度的交換意義。而一神教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先發展出超越一般國家政府的權力,但宗教勢力獲取權力後,就不能以俗世為名義執行,可宗教領袖畢竟是人,人以神之名的作為,終究還是引發了中世紀的宗教改革。(這邊就不提宗教改革的細節)

最後,在西方形成了我們一般稱之為政教分離的原則,不是政治跟宗教分離,是政府與教會分離。

由於法律來源之一的道德,與宗教信仰有極大的關聯,遂使得處在一神教範圍的統治者,想要制定法律時,亦不能超出教義的範圍,建築在信仰之上的習慣法,變成了統治者無法擅動的部分。就算更換了政府,換了王家,只要人民對於信仰本身沒有變動,整套基於信仰的習慣法就不大會改變。中世紀歐洲新舊教之爭,與其說是政府跟教會之爭,不如說是各教派與政府,競相比較「誰才是上帝的奴僕」,並依此相繼批鬥對方。

在權力上比大,但信仰上比誰謙卑的做法,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微小但有意義的改變,去除了人的神性,人民也不需要把人當做神服從,將統治者的抽象意義抽離。而無神論等用意識形態作為指引,反倒容易模糊化人與神的界限,統治者無所不為,沒有基於信仰的習慣法限制,內在心靈也無任何道德負擔可言,反而都成為暴政。

自覺渺小,才能由內在限制人性中的惡

從一神教衍生出的路徑指引,秩序具有內在倫理性質,建構出的共同體秩序相當穩固。而世界上一神教的三大宗教,都有原罪的概念,一定程度的傾向人性本惡,必須要有世俗的法律壓制,同時靈魂上要給予道德指引。

這幾段說的相當宗教化,說白話些,透過數千年人類發展,宗教道德指引非常基本,已經近乎常識。這些常識在教義上也許說的落落長,但實踐起來很單純,大體上一神教或是其他多神教體系,可以歸納出一些普世性的概念。

  1. 人與人的相處之道,在於守信、重諾,彼此要有契約精神。
  2. 法律作為約束性質,而非指引用途,沒有約束的部分,要靠個人品格去補足。

這絕對不是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是指我們每個人之間,親子有一定的相處規範,在工作場域跟老闆、同事也有一些規範。這些規範很像是契約,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不需要刻意講,社會上要運作順暢,這種「互相」的作為,在每個共同體文化中都存在。

意即秩序的建立,是以內生出的道德性為主體,人性本惡需要約束的在外,形成一套可運作性高的法律,才會穩定、長久。

或許讀者對於一神教很反感,或是對於有神論感冒,那也沒關係,就算是佛教,或是台灣的民俗信仰,沒有那個最高神格的神,也有類似的概念。

這些概念,引導出我們對於這個宇宙的「敬畏」。

保守主義對於信仰跟秩序的觀點,可以說核心就是內在的敬畏,限制了我們人性中的惡,維護了共同體穩定。

不然反過來用排除法,有敬畏之心、自覺渺小者的都算有神論,沒有的就是無神論,夠直接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5.3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最近聽到一些政治人使用這個詞彙,呈現一種頗有喜感的畫面,是說,你真的知道普世價值是什麼嗎? 很多人會認為,普世價值是超越文化、國界、種族、宗教……等等面向的一種最高原則,是人類應該共有的一種價值觀。 但這定義其實是錯的,而且大錯特錯。 實際上,普世價值的概念完全是基督教式的,而且就是基督教的宗教觀念
Thumbnail
最近聽到一些政治人使用這個詞彙,呈現一種頗有喜感的畫面,是說,你真的知道普世價值是什麼嗎? 很多人會認為,普世價值是超越文化、國界、種族、宗教……等等面向的一種最高原則,是人類應該共有的一種價值觀。 但這定義其實是錯的,而且大錯特錯。 實際上,普世價值的概念完全是基督教式的,而且就是基督教的宗教觀念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Thumbnail
談宗教跟共同體的意思,是要讓讀者理解,基於信仰而生的秩序,秩序本身會對人有強大的限制,因為「跟神比你算哪根蔥」。當這個階級比較的最高處,在人世無法企及的無限位置,那麼不管處在哪一階層,相較之下也都差不多。 最後,我們重新釐清一下,為何信仰,不管是信什麼,對於建構共同體的秩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Thumbnail
談宗教跟共同體的意思,是要讓讀者理解,基於信仰而生的秩序,秩序本身會對人有強大的限制,因為「跟神比你算哪根蔥」。當這個階級比較的最高處,在人世無法企及的無限位置,那麼不管處在哪一階層,相較之下也都差不多。 最後,我們重新釐清一下,為何信仰,不管是信什麼,對於建構共同體的秩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Thumbnail
基於宗教信仰慢慢長出的秩序,會有一個非常強大、高遠的敬畏對象,無論你稱之為神還是虛空,要說那是阿薩特斯什麼外神都可以。在這種敬畏對象太高的信仰下,無論階級中處在上層下層,都知道自己的存在相比之下微不足道。抱持此種觀點者,才會真正認知到「平等」的意義,非建立在制度上,而是發自內心的理解。 當然有人會說
Thumbnail
基於宗教信仰慢慢長出的秩序,會有一個非常強大、高遠的敬畏對象,無論你稱之為神還是虛空,要說那是阿薩特斯什麼外神都可以。在這種敬畏對象太高的信仰下,無論階級中處在上層下層,都知道自己的存在相比之下微不足道。抱持此種觀點者,才會真正認知到「平等」的意義,非建立在制度上,而是發自內心的理解。 當然有人會說
Thumbnail
就以基礎來看,習慣跟信念組成一個個人認同的秩序觀,但就整個共同體來說,是由「道德」作為最核心的概念,而從這個道德感、觀點出發,形成一個普遍的行為標準,也就是社會習慣,習慣中有需要的最後成為法律。 討論這類共同體秩序的由來,不可避免的會提到道德,而道德觀點從何而來,多半由人類的原始狀態,也就是最初的世
Thumbnail
就以基礎來看,習慣跟信念組成一個個人認同的秩序觀,但就整個共同體來說,是由「道德」作為最核心的概念,而從這個道德感、觀點出發,形成一個普遍的行為標準,也就是社會習慣,習慣中有需要的最後成為法律。 討論這類共同體秩序的由來,不可避免的會提到道德,而道德觀點從何而來,多半由人類的原始狀態,也就是最初的世
Thumbnail
雖然生在基督教家庭,但其實過去一直是冷眼旁觀一切宗教,但又喜歡去研究與比較各宗教的典籍。身為從小就愛思考生命意義的人,哲學與宗教一直是我非常重視的人生課題,對於各種流派亦有多方涉獵,而身為理科人,對一切證據,都要透過科學驗證或邏輯推演才能信服,畢竟科學是造物主立下來最為明確的規矩,人類只能瞭解「有這
Thumbnail
雖然生在基督教家庭,但其實過去一直是冷眼旁觀一切宗教,但又喜歡去研究與比較各宗教的典籍。身為從小就愛思考生命意義的人,哲學與宗教一直是我非常重視的人生課題,對於各種流派亦有多方涉獵,而身為理科人,對一切證據,都要透過科學驗證或邏輯推演才能信服,畢竟科學是造物主立下來最為明確的規矩,人類只能瞭解「有這
Thumbnail
它並不是一部宗教史,在裡面看不到東西教會的對抗,或是希臘神祇的愛恨情仇。館長選了三十個主題,以文物當主角,來為讀者說明「信仰」在社會裡的角色與變遷。在啟蒙運動之前,宗教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你可以看到信仰有時做為統治者的政治工具,有時也是人民自發的力量,使自己能夠完成更偉大之事。
Thumbnail
它並不是一部宗教史,在裡面看不到東西教會的對抗,或是希臘神祇的愛恨情仇。館長選了三十個主題,以文物當主角,來為讀者說明「信仰」在社會裡的角色與變遷。在啟蒙運動之前,宗教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你可以看到信仰有時做為統治者的政治工具,有時也是人民自發的力量,使自己能夠完成更偉大之事。
Thumbnail
祈求奇蹟  你或許曾聽過因為信仰不藥而癒的奇蹟故事,也見過不肖神棍騙財騙色的荒唐新聞。孫中山曾經說過:「信仰產生力量。」無形的信念竟能推動有形的事物,何其神奇?
Thumbnail
祈求奇蹟  你或許曾聽過因為信仰不藥而癒的奇蹟故事,也見過不肖神棍騙財騙色的荒唐新聞。孫中山曾經說過:「信仰產生力量。」無形的信念竟能推動有形的事物,何其神奇?
Thumbnail
在靈性的道路上,我相信大家都會對「宗教」跟「信仰」產生無法辨別的混淆,尤其又加上近期一大堆如雨後春筍般的資料跟資訊,我們可能更加無法區別這些東西。這個概念我在我前一陣子的直播中也有部分提到,我今天就再用文章的形式來幫大家整理這些東西。  信仰與宗教的差別?  一般來說,因為我們活在一出生就有宗教存
Thumbnail
在靈性的道路上,我相信大家都會對「宗教」跟「信仰」產生無法辨別的混淆,尤其又加上近期一大堆如雨後春筍般的資料跟資訊,我們可能更加無法區別這些東西。這個概念我在我前一陣子的直播中也有部分提到,我今天就再用文章的形式來幫大家整理這些東西。  信仰與宗教的差別?  一般來說,因為我們活在一出生就有宗教存
Thumbnail
宗教一词,英语为 Religion,源于拉丁文 religio,原意是人对神圣的敬仰、义务和尊崇,以及神人之间的结合、重归于好。因此,从词源上来说,宗教的本质特征,在于:“对神的信仰”。
Thumbnail
宗教一词,英语为 Religion,源于拉丁文 religio,原意是人对神圣的敬仰、义务和尊崇,以及神人之间的结合、重归于好。因此,从词源上来说,宗教的本质特征,在于:“对神的信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