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去年4月,那是國內疫情爆發前;
當時只有AZ疫苗,
第一波開打的是維持醫療量能的醫事人員及醫事機構之非醫事人員,
當時接種意願低迷,大家都在等是否有其他選擇。
後來,5月疫情爆發,
大家開始搶著要接種,即便政府已經公告疫苗接種順序,
仍舊抵不過拼死拼活要接種的民眾。
身邊有年輕同事接種了,原因是媽媽在醫院上班;
我訝異!反覆的研讀政府公告的疫苗接種順序,裡頭並沒有"家屬"這個身分。
9月過後,疫苗逐漸充足,我也順利接種了第一劑疫苗;
雖然還沒接種前,面對這些"偷跑"接種的人,心裡是有些不舒服;
但,自己也順利接種後,覺得"偷跑"也不是什麼大事,
只是,無法體會這些搶著打的人,搶半天到底多得到了什麼?
後來,自己又也順利接種了第二劑疫苗。
在同事聊天之際才發現,有人第二劑還在猶豫;
原因是"聽說混打比較好",所以等著政府開放混打。
當時,台灣已經開始每天本土個案加零,
大家的心態又回到4月的時候,對疫苗接種抱著忽略、等待或是觀望的態度。
到了近期,疫情因為桃機的事件,又再度熱了起來。
同事間又積極的詢問及預約施打,有人打第二劑,有人打追加劑;
政府也預計重啟預約平台,台灣又吹起疫苗熱。
有一些人自始至終都拒絕接種疫苗,
也有許多相關文獻探討為什麼他們會拒絕接種疫苗;
因為這些對於疫苗的認知及信念的差異,而選擇不接種疫苗,是可以理解的;
而這也只能仰賴政府及專業人士的資訊公開程度,解開他們的疑慮。
叫人很難理解的是,
這些願意接種疫苗的人,為什麼平時不打,要等到疫情嚴重了,才搶著施打?
這些人既然認同打疫苗是對抗新冠肺炎的最佳武器,
為什麼疫情趨緩,打氣就弱了?
他們在觀望什麼?
還是其實是過度樂觀及錯判情勢?
抑或是台灣的民眾太容易集體焦慮,
而且還以焦慮程度作為是否行動的判斷依據。
不論最近搶打疫苗的人是什麼心態,
小規模的疫情爆發,對台灣這個社會來說似乎好事,
因為適當的驚嚇,可以讓人民警惕,避免往後更嚴重的疫情;
只是,誰能控制疫情是小規模爆發,還是大規模爆發?
這樣真的是讓第一線防疫人員肩負著沉重的壓力。
希望在不斷重演的歷史中,大家能記取教訓,
我們要記得,在上戰場前就要準備好武器,不要到了戰場才到處找槍;
至於目前沒有戰力的人們,請待在安全的地方,
保護好自己,不要給社會添亂。
若你喜我的創作,那就麻煩你幫我拍拍手囉~
可以拍5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