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起突然不愛吃甜食了。
巧克力、芝士蛋糕、果凍、團子、冰淇淋、華夫餅⋯⋯對著甜品菜單念念舊情,然後只點拿鐵或綜合咖啡。
最近吃零食停不下來的記憶,只有旺旺仙貝的老師「岩塚仙貝」。(旺旺仙貝的配方是從日本的「岩塚制果」買的,味道一模一樣。)
去年春天,我受到北村匠海的誘惑,去了DISH//的LIVE。從那時起對高熱量食物失去了原來的熱忱。
和朋友開玩笑,說把買零食的錢省下來,支持小男友們的音樂夢想。
實際上真的不想吃了。
有LIVE的日子我吃得尤其少,常常一整天也只喝了一杯咖啡,吃了幾片餅乾。太興奮了,感覺不到饑餓,吃多了反而容易嘔吐。
DISH//對我來說是個非常性感的搖滾樂隊,LIVE時受到了強烈的感官刺激,我對食物的迷戀自然轉移。
食慾和情慾可以替換和聯覺,也不是什麼新發現。誇獎一個美人可以說「秀色可餐」,把喜歡的人吃掉大概是所有戀愛的人都想像過的事。愛到無法表達的程度,甚至會真的去咬自己的戀人一口。在性的互動上,人和野獸真是沒太大分別。
不直接進行性描寫的情況下,用食慾來表現情慾,是常見的文藝現象。還有藝術家將食與性交織描繪,讓兩種慾望合而為一,互相激發。
不知道「DISH//」的團名有沒有利用食慾來吸引粉絲的小心思。他們的演唱會名稱也常常和食物相關,比如2019年的夏季室外演唱會名為「junkfood」,團員們的表演服是亮黃色的,彷彿剛剛油炸出鍋,外脆內嫩,很好吃的樣子。
多年前看《失戀巧克力職人》的漫畫改編日劇,石原飾演的紗繪子,被喜歡這個角色的中國粉絲稱為「巧克力婊」。「婊」這個字本是貶義,卻成了粉絲授予的勳章,意為愛吃巧克力的紗繪子同時也像巧克力那樣,甜美又苦澀,完美平衡,令人欲罷不能。
大大方方展示食慾的人很容易給人好感。真是不公平,為什麼對情慾有偏好的人不能得到同樣的美好印象呢?
引發別人的食慾的巧克力職人受到尊敬,怎麼引發情慾的人卻有爭議?紗繪子這樣在兩種慾望間遊走的性感女神,也不免被用「婊」來形容。無論是食慾還是情慾,有慾望和引發慾望的女性不該被貶抑的。
KISS可以同時滿足食慾和情慾,甚好。看日劇日影時,親吻的場景拍得很清淡,我就會腹誹。即使是青澀的戀愛,淺嘗輒止,KISS也該表現出起碼的「美味」的感覺才對啊!怎麼可以無色無味呢?要我來評分,日本百分之九十的青春劇和BL劇的KISS SCENE不合格。就連北村匠海出演的,我也大多不滿意。
倒是有一部,《鄰家月更圓》,北村飾演的年輕男孩引誘年上男性時,搶走對方的酒一飲而盡,之後又在昏暗的小路上吻了對方,這場KISS拍出了很棒的口感,我給八十五分。阿梨很嚴格。
我戀愛的時候不需要食物,也有人相反,有好吃的就不需要談戀愛。
日本美食劇名作《孤獨的美食家》,五郎曾經有幾次差點陷入愛情,但他一隻腳剛要踏進沼澤,畫面突變,近景、中景、遠景,配合著「等,凳,燈」三聲配樂,肚子餓了,愛情拋到腦後,拔腿去尋找美食。孤獨的美食家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人生只要有美食相伴就夠了。如此簡單易得的享受和療癒,談什麼戀愛,徒增煩惱。
我的追星同好也說,雖然喜歡同樣的DISH//,她卻沒比之前少吃。看來「追星節食法」只適用於我這種對美食沒有偏愛,不談戀愛卻會死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