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星期一。對許多人來說,十分難捱的一天。星期一症候群,作為一種「病」,發病時間,甚至經常早於星期一。我常是在星期日下午就會開始略略焦躁,週日晚上更是處於生人勿近,厭世情緒一觸即發的狀態。
平心而論,週一不一定是工作最多或最難的第一天,但它卻令人如此想逃避,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曾讀到的一個研究說,上班族喜歡週末不喜歡週間,最主要原因在於「自主性」。週末可以充分自由選擇要做的事,週間則充滿被安排必須做的事。因此,上班族到週五下午就會開始期待可隨心所欲的週末,而討厭週一則是因為它是離下一個週末最遠的一天。
雖然也有專家提醒,如果你痛恨週一,很有可能你的工作本身太無聊或太令你厭惡,你該考慮的是換工作。這點當然也是很有可能,值得好好思考。不過,比較務實地來說,一份你喜歡的工作,還是很有可能因前述研究所說的,無法擁有100%「自主性」的原因,而在某些方面令你厭煩。這時,你仍得面對「雖然我喜歡這份工作,但我就是討厭星期一」這個事實與困境。
此外,就我的觀察,自我要求高又容易憂慮的人,星期一症候群的情況也會比一般人更嚴重。因為他們只要一想到工作,就感到壓力很大,即便他們本身能力絕對可以勝任,但他們總是沒來由地憂心忡忡。
星期一症候群這種病,看來是牽涉到人性與個性,似乎有點難根治。不過,若有意識地去做些安排與管控,仍是可以減緩的。許多專家建議過很多方法,舉凡:在週末要充分休息,甚或是在週五下午就提早把下週事情安排好等等,都是不錯的。我自己執行過,比較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幾個:
1.刻意在週一安排值得期待的事
如果在工作上往往因為被迫去做很多事,讓我們想要逃避。那就主動安排些事情,來取悅自己吧!
我曾經刻意把韓文課排在週一晚上,就是為了讓星期一有個私房的盼望。那是剛開始學韓文的時候,心中充滿熱血與渴望,因此非常成功地製造了星期一期待感。不過後來學了一陣子,有了功課壓力之後一切變調,這就是後話了。但至少一開始,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證實這個作法是有效的。
可以在週一刻意安排的事情很多,排進固定的喜愛行程,或是不固定的排定週一下班後約想見的人、吃喜愛的餐廳、想做的小事等等,都可以讓沈重的週一有個額外的期待感。
2.週一早上不要暖機,直接投入工作
星期一的厭世感,只是一種情緒,而情緒只要轉換了就好。所以,週一早上最好越快展開工作越好。
週一一早很多人會花很長時間「暖機」。這原本無可厚非,不過這其實只是讓憂鬱情緒無限制延長。我先前工作時,最喜歡在週一早上安排「看書稿」這項工作。因為一進入稿子,就進入另一個世界,很快跟星期一說拜拜。而且看完該看的份量,做了一些處理後,就會開始產生事情做完的成就感。這樣一來,不僅成功遠離憂鬱心情,甚至變成有生產力的自我肯定,迅速翻轉成正向情緒。
3.為樂觀版本的星期一做準備
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最痛苦的不是星期一,而是星期日下午到晚上。之所以有這種情緒,是因為一想到星期一,就想到不好的事情。但平心而論,星期一都還沒來,怎麼會已經判定星期一一定會不開心?而且還為了這個不一定會發生的情境,先提早不開心了呢?
如果都一定要預期,那麼有一半機會星期一會有好事發生,與其為一半機會會發生的壞事預先不開心,何不換到另一頭,預先為可能會發生的好事開心?
而且根據吸引力法則,我們在意識中預先想像的事,越有機會真的發生。那麼就更應該為好事而不是壞事下訂單才好啊!
4.把憂慮的事,從腦中移到紙上
如果就是忍不住會往壞處想,那麼我常用覺得有效的方法是,把憂慮的事寫下來。
這個技巧用在任何時候都很好,用在對抗星期一症候群也很有效。有時我們想到工作就情緒不好,是因為憂慮念頭一直在腦中盤旋,且不斷生出恐怖劇情,時不時地影響著心情。這時我會花五分鐘,把憂慮的事情條列下來,它們就會很神奇地跑到紙上,不再在腦中繞來繞去。
甚至更進一步,我會初步處理這些憂慮。比如憂慮事項是「週一下午會議要報告」。那麼就在這一條後面畫個箭頭寫上,「週一早上11:30抽空確認、準備報告內容。這樣一來,因為已經有了明確對策,大腦就不會再把它視為憂慮,一直來煩你,一切等到週一再說就好。
面對星期一症候群,與其想要逃避或把它根治,不如想辦法跟它共處。正視它、勇於與它交手之後,你會發現其實它是個心理遊戲。種種艱難,都在對抗自己對某些情境的負面想像。
在邁向成熟大人的過程中,我們一起練習,每個星期一,我們都跟自己的心魔打聲招呼,每個星期一,我們都更認識它一點、更不畏懼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