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悶悶、懶洋洋,你也有假期症候群嗎

2021/02/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攝影師:Samson Katt
連續假期結束,看到不少連鎖商家推出「開工日,咖啡買一送一」,報章媒體也超前部署分享許多假期後如何收心的文章,這些充斥在生活中的訊息,似乎早早就提醒著我們:「開~工~了!」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什麼樣的狀態呢?
假期症候群(Post-holiday Syndrome)出現在較長的假期結束之後,可能會持續2-15天,指的是放假前,人們在工作或學業期間,身心常處於高度緊繃的狀態,放長假後,因為放鬆過度,在尚未做好心理準備的情況,突然又回到忙碌的生活,於是便會出些一些身心狀態,例如:疲倦、頭痛、失眠、精神不濟、專注力下降,有的人還會有肩頸痠痛、腸胃不適,在情緒上容易有焦慮、煩躁、低落、失去動力等感受。
坦白說,我是一個深受假期症候群影響的人,通常要花一些時間收心,才能步入工作軌道。由於我的工作性質在放假前後,行程容易很滿、很忙,我特別能感受放假前後的先緊、再鬆、又緊的程度,若無法有效調節,那真的很容易在開工時不適應。回想起有一年的連假去日本大阪,那一週我完全把工作拋諸腦後,讓自己好好沈浸在旅行的美好裡,這確實讓我真的達到放鬆的效果,但我卻忘了收心這件事,導致假期結束後的下一週,一直回想著:「哎,上週這個時候,我正在錦市場吃著豆乳甜甜圈,可是現在...」於是,更加深了假期症候群的不適感,真的是太折磨人了!
有鑒於自己的「症頭」太困擾,我很認真的為自己找一些方法,也跟大家分享一下,面對已經要上班、上課了,我們可以怎麼做!
一、為開工前預留收心假
視自己的情況,在開工前預留幾天的假期,開始調整生活作息。以我自己症頭比較明顯的狀況,我通常不會一直玩到最後一天,而是給自己1-2天的時間,提早進入工作前的模式,即便有「把握假期尾巴」的心態,但不過度玩樂,試著讓自己的步調平穩下來,也初步著手整理接下來的工作行程,都有助於開工日的情緒調節。
二、接納自己的感受,告別結束的假期
透過正念(mindfulness)練習,接納自己的感受。當我感覺到焦慮、煩躁或低落時,我會透過反覆及緩慢的深呼吸,去覺察自己當下的感受,不帶任何評價的,允許自己擁有這樣的感覺。其實,大部分的人面對收假都會有類似的心情,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我也會試著透過冥想,從頭到腳掃描身體各部位的訊息,留意哪個地方緊緊的、哪個地方又酸酸的,為這些身體部位熱敷,或做舒緩運動。無論是正念呼吸或冥想身體掃描,都在幫助我們回到當下,更去意識到目前的我們正在此時此刻,揮別過去的假期。
三、找到工作的意義感,燃起內在動力
面對開始工作,可試著問問自己,工作對自己而言,有著什麼樣的意義?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有的人把工作視為自我實現,有的人則視為穩定經濟的來源,大家也可以進一步想想,面對工作「追求」的是什麼?還是為了「逃避」什麼?前者有助於激發動力,後者則是會導致不斷耗竭。練習換一個角度看待工作,或許可以找到工作對自己的益處。
四、平日進行小休息,適時調節壓力情緒
《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這本書裡,有個不錯的休息方法,我們可以透過:「一天休息30分鐘,一週休息3小時,3個月安排1次大休息」,讓自己的身心在平常時有抒緩的機會。例如:「一天休息30分鐘」,我們可以安排運動、靜心冥想、從事休閒活動等;「一週休息3小時」,可以找個週末看場電影、近郊走走、與朋友聚會;「3個月安排1次大休息」,則可一季規劃一次1-2天的小旅行,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可以在工作、學習之餘充充電。
以上,是分享給大家的收假調節小撇步,我自己另外的獨家秘訣是:透過藝術創作,紀錄連假期間最難忘的部分,可以直接畫下來,或用照片及文字的書寫,為自己留下珍貴的回憶,並向自己預告下一次的假期,成為接下來努力工作的動力!當然,我們還是可以在開工日「哀嚎」一下,這也是非常必要的呢!
最後提醒大家,若發現假期症候群已超過2週的時間,那可能就衍生出適應障礙症(Adjustment disorder)了,也許你的焦慮、憂鬱並非假期造成,而是長期以來的情緒壓力之累積,需要好好瞭解一下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症解決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藝起玩耍吧-胡綺祐心理師
藝起玩耍吧-胡綺祐心理師
愛畫畫的行動心理師。 圖像與文字紀錄生活, 寫下人們的生命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