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紀錄片中,大女兒以「女兒」的視角,以「媽媽,妳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離婚?」為開頭,紀錄了「媽媽,在被爸爸第三次提出離婚時,選擇了離婚」,直到「二年之後,重新將女兒們的監護權爭取回來」之間的心路歷程。
在這部紀錄片之中,我不只入鏡,還破天荒地說了重話!哈
因為在訪談過程中,太太竟然以「為了要讓妳們可以長成自己的樣子,我要先能夠站穩我自己」為這不簡單的二年,劃下超級無敵簡單的註解。原本只是在一旁靜靜地聽著的我,實在是聽不下去了!
甚至,直接打斷訪談地直接問道:什麼原因,讓妳覺得離婚之後,妳一定會回到自己?(言下之意:妳知道「回到自己」有多困難吧?有多少媽媽,為了怕傷害到孩子而打消離婚的念頭,不就是因為「回到自己」是一條更困難的路啊!)
在成為療癒師的十年多裡,我因為瞭解到「一個人要能修復創傷,一定要回溯到最開始讓自己受傷的時空裡」,於是認知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太太(女兒們的媽媽),身為比我更資深的療癒師,也是知道的。
我們都知道:離婚,對孩子來說,無庸置疑地是傷害。
最好的成長過程是:孩子,會在「爸爸和媽媽都擁有照顧自身身心狀態的能力」以及「爸爸和媽媽是相愛的」的狀態下成長;不僅接受來自兩個人的愛,更能親密且有界限地與爸爸和媽媽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
父母離異,會改變孩子主要依附對象的結構;這對仍在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巨大的變動。而且,離婚通常不是一瞬間發生的事,離婚前的衝突、離婚後的拉扯,絕大多數都是曠日廢時的;這會讓同時愛著爸爸和媽媽的孩子,身陷兩難。更讓原本是「接受爸爸和媽媽的愛」的孩子,變成要去照顧爸爸/媽媽的情緒,轉而忽視了自己。
這會在孩子的內在形成巨大的創傷。
而這對當時的太太而言,即使還未成為療癒師,也是知道的。
「這是我的選擇!」—太太總是這樣跟我說。
我,在女兒們回到媽媽的身邊一年多之後,才加入她們的家庭。在與她們組建家庭的這十年裡,我看見太太總是直面女兒們的創傷,特別是那些因為「父母離異」而有的受傷,從可以理解的難過、痛苦,到需要足夠強大才能接住的憤怒和埋怨。
如此簡短卻十足有力的一句話,讓太太義無反顧地說到做到。
她不會自怨自艾!
選擇離婚,她失去了從沒離開身邊的兩個女兒,這對她來說是錐心之痛,總是讓她在夜裡暗自落淚。選擇離婚,原本不支持她嫁給前夫的阿爸和阿娘,繼續不支持她與前夫離婚,因為「前夫沒犯什麼大錯(家暴、外遇、不務正業⋯⋯)」,她這樣是拋夫棄子、以後會沒有人要。
選擇爭取女兒們的監護權,雖然獲得了阿爸的支持,但仍是被律師提醒:最多只能爭取回一個⋯⋯但在太太的堅定信念之下,女兒們奇蹟般地回到身邊;然後,雖然女兒們深得太太阿爸和阿娘的疼愛,但仍是不免得要被貼上許多標籤,如:單親媽媽。
面對這些阻力,太太走出了自己的路,還找到了人生志業。
。
她從不閃躲!
當女兒們因為她的離開而產生「不信任」的反射性情緒時,她堅定地相信她與女兒們之間的連結,勇敢地擁抱女兒們的情緒,即使那些情緒總是直辣辣地朝著她衝過來。
她從不推卸!
即使「離婚」是由前夫提出的,即使前夫打破了「會好好照顧女兒們」的承諾、任由前婆婆抹黑自己和打罵女兒們,她也完全地承擔起照顧女兒們心理健康的責任。
這十多年裡,她一直如此堅定!就算偶爾也還是會因為「女兒們,因為自己做的決定而感到受傷」而心疼落淚⋯⋯她也始終在療癒自己之後,有彈性地撐開自己、接住女兒們的所有情緒,並且用療癒師的專業,引導女兒們重新建立符合自身秩序的自我認知。
看到如此有guts的太太,我總是對女兒們心生羨慕⋯⋯畢竟,我有一個「一直想離婚,但直到離世都沒有付諸行動」的母親。
。
我的母親,一直想要和我的父親離婚。
其中一個原因是「在我八、九歲,剛開始發育的時候,我的父親將我壓在床上,咬了我的左邊胸口和大腿內側」,這讓身為「專門推廣家庭暴力防治的社工」的母親,非常痛苦。
我,因著這道童年創傷,莫名地被捲入他們之間的紛爭。
雖然,一直到母親離世,他們的婚姻關係都沒有結束;但對我來說,他們的關係從來都是名存實亡的。
這個「長達三十年,始終沒有做出決定、懸而未決」的停滯狀態,相較於「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太太毅然決然地選擇離婚之後,帶著女兒們一起開創新人生」的動態模式;讓我之前在回看自己的原生家庭之時,有股深深的無力感,因為「不能前進」並不是「讓人可以做出決定的紅綠燈」壞掉了啊!
。
「我還坐在由母親駕駛的這台車上嗎?」—我自問。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在成為療癒師的這十年間,除了療癒學員以外,我也對自己不斷地進行深度的療癒;療癒,讓我一點一滴地長出內在力量,讓原本受困於那台車上的內在小孩,慢慢地長大。
在療癒那道童年創傷之前,我一直都是在這台車上的;在療癒過後,我還是會在和母親、父親互動的時候,會有「重新被拽回去那台車上」的感覺⋯⋯甚至,在更後來,我已經擁有「與太太和女兒們共乘一車」的選擇時,還會為了「要讓母親和父親和好」而重新回到那台車上。
透過大女兒的影像紀錄,我再次省思。
女兒們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太太,負起「即使會讓女兒們受傷,也要做出正確的決定;然後,用盡全力地在最短時間內讓自己站起來、長出接住女兒們的創傷反應的力量」的責任。
這是「大人」的肩膀。
而我的母親,在「明知父親做出禽獸不如的事情之後,對著我、以『妳怎麼不會保護自己?』來推卸母親保護孩子的責任,並且選擇隱瞞;然後,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裡,讓父親不需要面對自己的錯誤、讓我在父親對我有性侵意圖的家裡面揣揣不安地長大⋯⋯並且,在十年前,當我已經療癒這道創傷、可以原諒她和父親的時候,繼續迴避;甚至,將日後的彌補,對外宣稱為『給我的恩惠』,讓許多不明事理的人誤解我」。
這是⋯⋯?
現在的我,很幸福!在療癒過後,我不再重複、複製原生家庭的路徑,而是可以走一條新的路:在加入太太和女兒們的家庭之後,我看見「母親」是如何負起責任的,並且有幸參與其中。
非常充實!在近四十年的人生中,我體驗到「沒能做出『離婚』的決定」的停滯感,以及「勇敢做出『離婚』的選擇,然後延展自己、概括承受其後的一切」的速度感(笑)⋯⋯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滋味呀!
在品嚐過這兩種滋味後,當我再次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時候,我總是能果決地做出決定,因為「迴避」只會帶來迴圈,「承擔責任」才能進入看見新風景的路徑呀!
。
最後,邀請妳/你和我一起欣賞大女兒的
《人生的十字路》,並且在app裡點下
五顆星,讓她擁有更多拍攝美好影像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