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節錄
- 4月底Instagram Reels正式登台,吸引許多人投入嘗試,短影音熱度在台灣快速蔓延。Google近日公布的資料顯示,YouTube Shorts每月已有15億活躍用戶,追上去年9月TikTok公佈的10億,而Meta也宣布將改造臉書的推薦系統,並大幅增加影音內容,走向「TikTok化」。
- 3年前Meta與新聞媒體簽的議價合約即將到期,《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指出「臉書正重新考慮與媒體分潤的決定」,標題更直接強調「媒體注定失去數百萬美元的收入」,細究背後原因竟與短影音策略有關。當全球持續討論新聞議價議題的同時,臉書態度的轉變,恐將對新聞產業造成重大影響。
- 我們整理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論述,試圖回應「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什麼新聞業依然重要」、「新聞業面臨什麼困境」等問題,並分享各式各樣的媒體數位轉型案例,提供一個更具體而宏觀的視角,看待當前的新聞與民主危機。
焦點快報
-Reels再掀起台灣短影音潮流,臉書將走向「TikTok化」
1️⃣ 「複製」經驗!Reels登台掀短影音潮流,IG有可能打敗TikTok嗎?
Instagram Reels在國外上線許久後,終於在今年4月底登台。由於IG在台灣擁有大量用戶,所以投入Reels的門檻並不高。我們自己觀察發現,過去因為對TikTok有疑慮、因此沒有使用短影音的朋友,確實都搭上這股熱潮、投入創作。
這不是Meta第一次「複製」別人的功能,事實上5年前Instagram的「限時動態」功能,就是來自Snapchat,而去年Facebook也快速抄襲Clubhouse的語音包廂功能,不過後來失敗收場。這次Meta再次複製TikTok短影音的功能發展Reels,是否能成功吸引用戶、爭奪短影音市場備受關注。
2️⃣ 短影音成為流量霸主:YouTube Shorts超越TikTok、臉書將走向「TikTok化」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YouTube Shorts每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5億,追上TikTok去年9月提出每月10億活躍用戶的數據。Google指出,短影音有助於帶動一般頻道的發展,而同時經營兩者有助提升訂閱數。
看到短影音的成功,臉書也想調整推薦系統的演算法,並強化影片內容與私訊互動的功能,逐步靠攏TikTok。同時隨著2019年與媒體簽訂的議價合約即將屆期,臉書也考慮將資金轉向投資Reels,以對抗TikTok的競爭。
延伸閱讀:
The Verge》從內部文件看「Meta走向TikTok化」的決定|https://bit.ly/3OvS1Y7
解讀焦點
-「新聞議價模式」走不下去?臉書正考慮是否要繼續分潤
1️⃣ 為何Meta重新考慮新聞議價,轉而把資源投注在Reels上?
細究背後原因,其一是外界認為與媒體分潤無法有效解決Meta面對的公關壓力,其二是Meta發現,川普卸任後,新聞瀏覽量逐漸下降。同時,英國牛津大學最新的全球數位媒體調查也指出,因為疫情等負面消息充斥,人們逐漸對新聞失去興趣。
2️⃣ 臉書變心教我們的事——新聞議價可能遇到這些問題
原本「新聞議價」是各國應對新聞媒體崩解的手段,然而臉書的這番決定,也帶來一些反思:
📌平台分潤的動機是「處理公關危機」,恐不利改善媒體環境
尼曼新聞實驗室的Joshua Benton早在2020年就指出這個觀點,他認為要求平台分潤給新聞媒體的正當性不夠,也就是平台沒有義務應該付費給新聞媒體,而他們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解決其所面臨巨大的監管壓力或公關危機。
不穩定的議價合約,不僅讓媒體的資金來源不穩定,甚至可能藉此操控報導走向,進而影響媒體經營。另外,通常能簽議價合約的都是規模較大的媒體公司,如此也可能阻礙小媒體或新興媒體的發展。
延伸閱讀:
尼曼新聞實驗室》Josh Benton對新聞議價的觀點|https://bit.ly/3HONDBq
📌臉書將減少「導流」,恐進一步切割與新聞媒體的關係
尼曼新聞實驗室的報導指出,減少導流對臉書而言是「雙贏」局面,因為不只能強化使用者留在平台上的時間,更加切斷與新聞媒體的關係。若臉書真朝這個方向發展,新聞業恐需再花一番心力適應。
洞悉未來
-為什麼新聞業依然重要?學者們告訴你它或將如何重生!
1️⃣ 台灣學者研究證實,新聞產業備受威脅,可能進一步衝擊民主
台大新聞所教授林照真最近提出的「國內報紙新聞受科技平台影響報告」顯示,台灣媒體有一半以上流量來自Google及臉書導流,加上八成以上的數位廣告市場被兩者把持,因此嚴重衝擊本地的新聞業,甚至民主制度。林照真建議,台灣應盡快展開與科技平台的議價談判,並著手從法規面處理數位廣告市場的壟斷問題。
2️⃣ 新聞媒體真的重要嗎?未來只屬於「不追求利潤的媒體」?
《新聞崩壞,何以民主》的作者、賓州大學傳播學者Victor Pickard指出,媒體環境的健康與民主制度息息相關,且研究顯示具備強大公共媒體系統的國家,人們普遍對國際和公共事務了解得更多,因此新聞媒體還是有其存在必要性。不過,靠廣告收入支持的舊模式已經崩潰了,他主張公共媒體模式是最理想的,非營利媒體次之,而「營利模式沒有太多的前景」。
延伸閱讀:
端傳媒》專訪Victor Pickard|https://bit.ly/3nfC10Y
3️⃣ 走向「小眾的專線媒體時代」?台灣媒體正在這樣轉型
輔大新聞系副教授陳順孝指出,當今的媒體環境遇到大眾讀者崩解、廣告的營利模式失靈,因此他主張未來媒體將走向小眾化、專線化,並整合不同專線媒體成為「媒體集團」。他分析目前台灣媒體的現況,將廣告以外的營運模式分成四種:
📌資金來自群眾捐助的「群眾募資」:如焦點事件、窩窩、報導者等
📌發展其他營利業務的「服務創收」:如親子天下、上下游、志祺七七等
📌設立付費牆,靠讀者「定期訂閱」:如區塊勢、聯合報數位版等
📌媒合各界資金與經驗「創業投資」:如關鍵評論網等
延伸閱讀:
陳順孝談傳媒轉型簡報|https://bit.ly/3bejX4m
獨立評論》黃哲斌談2022媒體經營趨勢|https://bit.ly/3bstpS0
支持我們🥰
⭐ 和我們一起塑造「更好的媒體,更好的社會」⭐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 這將能支持媒觀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參考資料
1.The Verge(2022)/FACEBOOK IS CHANGING ITS ALGORITHM TO TAKE ON TIKTOK, LEAKED MEMO REVEALS|https://bit.ly/3OvS1Y7
2.遠見(2022)/IG Reels登台搶客,短片即時分享對標TikTok,能成?|https://bit.ly/3OvNg0D
3.INSIDE(2022)/Instagram Reels 短影音終於登台!音樂功能也開放|https://bit.ly/3Obppn7
4.自由時報(2022)/FB 也跟進中!Google 揭 YouTube「抖音化」戰績|https://bit.ly/3NcocuN
5.數位時代(2022)/Facebook將TikTok視為頭號競爭對手,介面與演算法將更「TikTok化」|https://bit.ly/3NhFZAG
6.INSIDE(2022)/Facebook 變 TikTok 不是錯覺!Meta 內部信要功能用力抄|https://bit.ly/3A4Jp6P
7.華爾街日報(2022)/Facebook Rethinks News Deals, and Publishers Stand to Lose Millions in Payments|https://on.wsj.com/3OmZXva
8.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2022)/Facebook and paying for news|https://bit.ly/39LXPyb
9.公視新聞網(2022)/牛津大學全球數位媒體調查:傳統媒體高信任度、低使用|https://bit.ly/3xIJKJG
10.Nieman Lab(2020)/“Google paying publishers” is more about PR than the needs of the news industry|https://bit.ly/3HONDBq
11.Nieman Lab(2022)/Facebook looks ready to divorce the news industry, and I doubt couples counseling will help|https://bit.ly/3QFb1FH
12.端傳媒(2017)/專訪傳播學者Victor Pickard :未來屬於不追求利潤的媒體|https://bit.ly/3nfC10Y
13.獨立評論(2021)/媒體寒冬中,三家老報紙的暖心春天|https://bit.ly/3bstpS0
14.新聞民主與平台議價論壇(2022)/臺灣報紙受平台科技影響報告書:新聞與民主的警訊|https://bit.ly/3MMsuc0
15.陳順孝(2022)/A1 傳媒轉型:走向專線媒體|https://bit.ly/3bejX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