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書《日日靜好》,是由日本精神科醫師—中村恒(讀音同恆)子所撰。
已經90歲的她仍持續工作著,且已經工作了70年。
哇,我一開始心裡想說是工作狂來著,或是她真心熱愛這份工作,但中村是這樣說的:
「工作是為了自食其力就好」
講白一點就是為了賺錢,需要養家糊口呀~
有時候人常困思於工作的意義,「我應該要選高薪但不喜歡的工作嗎?」「我為什麼工作這麼辛苦?」
其實如果放遠一點來想的話,我們圖的就是一份可以支撐生命需求的薪水。
當然,人生的質量和質感就是從欲望延伸出來的,
追求更多的財富、喜愛的工作或是高成就感的回報,都是好好活著之後才去想的。
「好好活著,之後才能活得好好的。」
好好活著對於現代人來說或許算是最低標準,
童年,大人鼓勵大家要勇敢追夢、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飛的又高又遠…
因此我常有種我只要達到夢想就會幸福,我只要過到自己夢想中的生活就會快樂的錯覺,
殊不知在達到這些目標之前,那些人沒告訴你的事情是:
你會遇到很多挫折唷、你會需要面對超多情緒還有壓力、你會越來越不相信自己、你確定這是你的夢想嗎?
一下子傾瀉下來的壓力,直接把剛冒出芽的小蘿蔔頭壓垮!
書中說:
欲求不滿是生活的原動力,趁年輕的時候去拼去闖,但如果覺得活得很痛苦,就稍微停一停吧!不要再追求那麼多了,要接受目前就已經是最好的狀態。
而這個並不是所謂的放棄,而是讓我們有空間和時間去檢視我們的生活,
看到這裡就讓我想到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心裡頓時覺得很開闊,煩悶的心也悄然消失。一直很想當個比較有彈性的人,卻又很怕失去原則,但轉念一想,這些規則都是自己規定著來束縛自己的,為什麼不更順其自然一點就好呢?
那天在公園裡散步,看著鹿群安靜的躺在草地上,擺動雙耳還有尾巴,
我就在想,他們會不會覺得生命無趣?真的只要吃飽、性命無虞他們就滿足了嗎?
若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人類要追求這麼多?或許懶洋洋地坐著觀雲賞星也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除了工作帶給生命的意義之外,書中還探討孤獨。
我一直都很喜歡這個詞,蔣勳曾說孤獨是飽滿的。
因為我們滿足於一個人所佔有的這個空間,也不覺得寂寞心慌,在那一刻,我們和自己相處得很愉快。人的一生都是孤獨的,我們要自己做決定、自己承受決定帶來的結果。
在我們人生中相遇的,來來去去的人,都是過客。不過有些人陪了我們兩天,有些則在身邊待了三十年。真的到了要奔赴死亡的時候,那也是自自然然的事情。
在寫下這些字句的同時,好像很雲淡風輕,明白這些話並不是就不能嚎啕大哭,就不能沈醉在情緒中,只是在理智上,我們還能這樣告訴自己,事情都不是太糟,人生的相聚分離是自然的。
當我們心情很差的時候,只要想想我們最基本的需求,最簡單的幸福,好好休息。
低潮期的時候,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提不起勁,想著:以前的我可以很輕易地完成交辦事務,甚至完美無缺,我懷念那個充滿幹勁的自己。然而,完美主義在這種時候是幫不上忙的,不要讓執著使自己陷入悲觀的泥淖中,有些事情可以70分、80分,過得去就好,是讓自己不要在還沒到終點前就累死的好方法。
某方面來說,這也是讓自己有彈性,有韌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