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之前,我先說一下,這是很早之前在報紙上看到的,但真的找不到原版,不過故事又很好,即使過了好幾年,我都還記得內容,所以寫在這裡分享出來,如果有讀者發現原版連結的話,請跟我說,我會補上連結的部份。
有一個虔誠的在家居士,在廟裡問一個師父說:「師父,要如何才能像你這樣?」,師父並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在打坐了二個小時後,回了一句:「佈施」。
這位居士聽到了回答後,就回家了;回到家後,他慢慢地開始回想師父說的話,想說要怎麼才能做到師父說的「佈施」,後來慢慢地看了看家裡的東西後,就想:
「先把我覺得沒有必要的東西佈施出去吧」
於是,這個居士就開始將自己的覺得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佈施出去,一開始可能是家裡放很久的雜物,但很神奇地是,慢慢地,原本自己覺得需要的東西也開始覺得不需要了,於是再將自己覺得不需要的東西再次佈施出去。
就這樣持續循環地將自己覺得不需要的東西佈施出去,身邊的東西越來越少,最後,這位居士就拿著剩下的被單後,去師父那邊出家了。
整個故事大至是這樣,當然,原筆的故事比我寫的更加精彩,不過我真的找不到聯結,所以沒辦法。
不過,看完這則故事後,我有試著著手去做,降低自己覺得想要但不需要的東西,整理自己覺得沒有那麼必要的東西並捐出,真的很神奇,原本覺得重要的東西,慢慢地覺得沒有那麼重要了,原本就覺得沒那麼重要的東西,直接捐出或丟棄也不覺得可惜(原本會覺得可惜)。
前陣子看的日本的「斷捨離」之類的節目,其實也是相同的意思,大家可以搭配著試做看看,雖然不到故事中主人公的地步,但真的是抛棄自己執念很好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