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講講「分散」這回事。
我想一定有人會問,「Jet,全球第二大的虛擬幣交易所FTX都能倒了,那美國券商會不會倒閉?」
會,絕對有機會。當年的雷曼兄弟也經營證券交易業務,最近案例則是發生在2011年的MF Global Inc.這家金融衍生商品經紀公司。不過最後透過SIPC的介入,客戶拿回百分之百的原有資金。
https://www.sipc.org/news-and-media/news-releases/20160209
所以如果有人說美國券商不會倒,那不是他無知就是別有用心。
但倒也不必擔心錢拿不回來,只要是受美國政府監管的
SIPC會員證券公司,基本上就沒這問題。
但是,一定會有人說,從2011年11月宣佈倒閉到2016年2月實際拿錢回來,那也超過四年的時間。如果所有的資產都在同一家券商,錢還是會卡住啊!
是阿!所以從我開始跟大家分享進行全球式的指數化投資,我就一直告訴大家不要嫌麻煩,如果可以請盡量把資產分散到不同券商。
因為萬一遇到了倒閉,你只是少部分的資產被卡住,絕大部分都還是可以靈活運用。資產累積期的時候或許可以等公司把錢還給客戶,但退休提領的時候就沒辦法讓你一直等下去。
那除了美國券商,台灣的複委託券商有可能倒閉嗎?
當然有可能!只要上網查一下就可以看到,台灣也曾經發生中興銀行、中華銀行的重大弊案倒閉事件。所以我們當然不能假設台灣的金融機構不會倒閉。
但好處是,複委託屬於信託業務,所以債權人不可以主張清算複委託客戶的資產以作為抵債。
而且根據「證券商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管理規則」,券商針對客戶的資產都要造冊向主管機關核備,並且每個月都要寄發對帳單讓客戶確認。
同樣的,萬一走到倒閉清算流程,按照中興銀行2000年弊案爆發被中央存保接管,再到2005年被聯邦銀行接手經驗來看。客戶一樣需要耗時4~5年的時間才能拿回自己的錢。
這就是為什麼要分散投資的第一個需求,「資金運用」。
如果你把資金同時平均分配成5份到複委託及海外券商,那萬一有其中一家券商倒閉進入清算,對你來說也只有1/5的資產被卡住。尚不至於對你往後的資金運用造成太大困擾。
所以我的安排是,我家擁有三家國內複委託,兩家海外券商共11個可供進行海外證券交易的帳戶。對我來說,萬一其中一家券商倒閉進入清算,我會被卡住的資產最大佔比約會在30%左右。
對生活一定有影響,但不至於出現提領不足的問題。
那原本已經投資的ETF呢?不管是複委託或是海外券商,客戶的資產都不在券商手中,而是被政府監管機關要求委託給保管機構做託管。
你的資產不會被拿去償還券商的債務,而且還是會繼續保有投資人權益,該給的股利一樣會發放。
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沒有人幫你進行【自動股息再投入】、發放配息到你的帳戶,然後你沒辦法進行【再平衡】。
但你還是可以在其他帳戶進行資產比例調整。這也是為什麼我都告訴來上課的朋友,應該是針對每個帳戶都做資產配置,而不是這個帳戶放股票,那個帳戶放債券。
那樣做在平常就很難進行資產比例再平衡,更遑論遇到券商倒閉。
那我為什麼有這麼多個證券交易帳戶?因為除了我個人,還有另一半及子女也都擁有可供進行指數化投資的帳戶。
這就談到分散投資的第二個需求,「資產轉移」。
剛剛上面提到為因應資金運用的需求,所以把資產分散到不同的帳戶。那既然同步把資產分配到全家人的帳戶,也等同於是在平常就利用贈與免稅額度,將資產轉移給家人及小孩。
好處是,平常就做好轉移。不管是未來老年或是有個萬一,家人都不用傷腦筋要怎麼處理。而且也能省下不少遺產稅。
平常講到進行全球式指數化投資,總是會有許多人問到遺產稅問題。我都覺得很奇怪,那為什麼不提早分配給家人呢?在資金不大的時候做分配,不是比較沒有壓力嗎?
或許有人會說,那萬一子孫不肖把錢花光怎麼辦?
不是啊!沒人叫你把所有財產都轉移出去。你可以規劃一個比例給子孫就好,其他部分你先花。等真的上天堂,轉移給子孫需要被課稅的遺產,我看應該也沒多少了。
那小孩把你給他的錢花光了怎麼辦?不怎麼辦,那就是他的選擇。
要讓他認清錢花光就沒了,不會再有人給錢。重點是你不要心軟把養老金也賠上去。養出敗家子那是教育問題不是理財規畫問題。
所以這就帶出分散投資的第三個需求,「資產停損」。
你分散資產到小孩的帳戶怕被花光,同樣你也得小心你的血汗錢因為重押某一類資產被"敗光"。
就好比重押LUNA、UST穩定幣然後在今年爆炸的投資人。因為沒有做資產分散,所以一發生虧損就是直接血本無歸。
可是如果分散投資到不同類別的資產,諸如實體黃金、房地產、指數ETF,甚至是加密貨幣。就算其中一項資產全部歸零,那也只會損失一定比例,不至於讓你的財富一夕消失。
前兩年我跟兩位朋友講解怎麼進行指數化投資,其中一位雖然投入的金額不大,但也慢慢累積出一小筆財富。另外一位比較熱衷於加密貨幣,不太能接受指數化投資的緩慢成長速度。
不過我也是建議她可以分配一部份資金進行指數化投資。反正波動大的加密貨幣都能忍受了,相較之下指數的漲跌就更不成問題。或許報酬相比於加密貨幣少了許多,但就可以當成減緩資產波動度的配置組合。
如果當初她有把我的話聽進去,我想今年加密貨幣市場的損傷對她來說,就相對會減輕許多。
那剛剛講到的都是屬於交易券商、資產的分散,我想一定也有人對於【區域風險】有疑慮。
再來就來談另外一種分散,針對【區域流動性風險】的分散。
在這裡不是要跟你談金融專業領域的流動性風險,而是要跟你談你的投資部位容不容易變現。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只要投台股的指數ETF就好,也或許有人擔心都使用在美國股市交易的ETF會不會哪一天不好脫手。
對啦,都只使用台股ETF進行指數化投資的最大風險就是,哪一天股市停止交易,而且所有資產都收歸"國有"。相比之下,美國股市要停止交易的可能性就相對低許多。
不過世事難料,就算發生的機率只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只要一次就會死,那就千萬不要賭身家在同一個市場。
所以我們還可以分散到英國的倫敦交易所,日本的交易所。只要有適合的指數化投資工具,都可以作為分散持有的選擇。
萬一其中一個市場暫時關閉無法交易,你也不至於所有的資產都被限制,導致你無法順利將資產變現求生。
「Jet照你這樣說,那會很分散耶!應該是有一定財富才需要這樣做吧!小資族錢不多,不需要做分散吧?」
錯!小資族更應該趁早進行分散投資。或許你會覺得錢又不多這樣分散投資會很耗成本也很耗時間。但我想跟你說,善用網銀還有薪轉戶的轉帳優惠,不見得會花上太多轉帳手續費。至少我自己並沒有因為每個月轉帳分配資金而花許多手續費。
許多銀行在網上換匯不會被收手續費,匯款到海外券商也不一定每個月都要進行。可以先累積1~2年資金以後,再一次匯到海外或是透過複委託下單筆。
現在複委託定期定額方案的手續費也是越來越優惠,小錢都能做。所以小資並不構成不做分散的理由。
至於耗費太多時間,很多人都會利用網銀自動轉帳、自動換匯的功能進行。只要把時間間隔抓好,其實不太需要一直注意何時該進行資金分配的動作。
況且這是在幫自己建立投資紀律。如果平常沒有養成習慣,在每個月或每一期去各個戶頭分配幾千、一萬台幣。真累積到幾百萬、上千萬才要做分散,我不覺得你就突然有能力可以快速做出決定並且執行。
人們不是總說,訓練就是為了建立肌肉記憶。掌握財富能力的肌肉,同樣也是需要在平常就進行訓練。
「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凡事總要有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
這兩天看到許多把大部份財產放在FTX交易所的投資人痛苦哀嚎,然後在講要「理性至上」不要相信會有大到不能倒的事情。
或是說要小心黑天鵝事件導致資產受到重創,更不要相信太過美好的故事或是外在形象。
說真的,如果在這次FTX事件發生之後,你考量的是如何透過某些條件來判斷是否會發生風險,那我覺得你並沒有學到教訓。
再過幾年,下一次又發生不同類型的風險,你還是很可能躲不過。
長年用自己的真金白銀在金融市場上進行投資,我學會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承認自己知道有不知道的事」。
以為自己可以透過某些條件判斷就能在風險發生前帶走全部獲利、華麗轉身。那就跟以為自己可以透過某些條件判斷市場變化,抓住股價漲跌賺到極大報酬是一樣瞎的事情。
你這次抓到了就認為以後都能準確判斷,但很多時候只是好運。黑天鵝之所以叫黑天鵝,那就是你根本想像不到風險會用這種形式降臨到世界。
更多時候你遇到的其實是灰犀牛。明明你都已經看到牠在遙遠的彼端信步過來,卻還期待牠不會朝你衝過來。然後等到來不及跑的時候,就只能眼睜睜地被輾壓。
所以我採行最笨但也最適合散戶的作法,盡可能的分散。盡我所能的分散投資。
我不知道何時會踩雷,我也不知道那個地雷的殺傷力有多大。所以我能做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財富開成許多分身。這樣就算其中一個分身掛點,至少我還可以活下來,然後慢慢恢復。
我不敢相信自己具備趨吉避凶的能力,所以我盡量不要讓自己陷入一擊就爆,極度脆弱的境界。而想透過預測市場,預測風險來過度集中重押大部分的財富,對我來說就是讓自己處於極度脆弱的狀態。這就不是我會使用的方式。而且使用分散投資這個決定到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相信【分散投資】的優勢,但希望這篇可以帶給你不同於大多數主流投資方式的思考。並且能幫助你萬一在往後的投資旅途上不小心踩雷,也不至於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