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認同創傷》的新書分享會由王浩一老師擔任引言,他稱自己是台南的地頭蛇,而這本書的插畫和攝影都是他的創作。他說,創傷是無所不在的,有時侯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對玻璃心的人來說都可以成為一個創傷。浩一老師開玩笑地分享,先前和劉克襄老師到太魯閣偏鄉地區做過節目,和小朋友互動時,小朋友看著王浩一,說「你們是來我們學校中最老最醜的。」也成了他們的創傷。
人總是不停在學習,包括:愛情、親密關係,難免有一些坑坑疤疤,有些人把創傷當成勳章,有些人傷得太深因此走不出來。我們並不是為了承受創傷來的,但有時難免也需要借助諮商師幫我們清創與釐清,這是現代很需要的學科與研究。王浩一分享,在他最近寫的一本書中,序文的標題是「每一朵玫瑰都有自己的荊棘」。換句話說,我們承受創傷,但有時我們也會刺傷別人。
《認同創傷》的作者王曙芳老師,順著浩一老師提到的狀況問:到底我們是要認同創傷,還是不要認同?
曙芳老師先分享在一次廣播受訪中主持人提出的問題:「有一個男生總覺得自己是個被忽視的小孩,都已經知道自己是個被忽視的小孩,難道不能解決這個現象嗎?」
對此曙芳老師認為,我們不要認同標籤,而是應該要把標籤的傷找出來,進而安撫與療癒。通常認同創傷底下都有個需要被保護的東西,例如:如果我是一個母親,這個認同身分底下可能有一個保護色──我只要好好當個母親,就可以不用再去做其他自我實現的事。而從主持人的例子來說,當被忽視的小孩被看見、聽見的時侯,會引發什麼會讓他更加害怕的事?當我們知道這個保護機制,就有可能解開它。
曙芳老師分享書中個案海蒂的故事。海蒂是波蘭移民,遷居美國已經三十多年,常睡不好、膀胱發炎,急救時不好意思求助,感覺很多事情都必須自己完成,她在公司是個主管,常幫同事解決問題,但卻無法將自己的問題告訴任何人,也對自己的伴侶感到很生氣,認為伴侶總是無法同理他。她覺得自己是外星人,沒有真心相待的朋友……
事實上,這個外星人的認同導致了一些困難。當我們產生了原型認同,就會造成生活卡住了、被限制住了,海蒂被框列的就是「我沒有朋友,我是個外星人」,這個能量會將整個人框列住,影響了生活方式、限制生活想像。
至於如何破解原型認同,就要先問這個認同帶給海蒂什麼好處。海蒂認同的是,我如果做個外星人,只要與眾不同就會在美國非常出色,這樣就不會讓人注意我的其他缺點,例如:英文不好或有口音。但它帶來的限制則是和每個人都很疏離,永遠沒辦法有真正的朋友,好像隨時可以逃回波蘭,但只要一逃回波蘭,還是覺得自己沒辦法融入當地文化。
待追究到小時候的創傷後,才發現海蒂小時侯因戰亂成為小難民,被送進德國幼兒園。5歲的她在幼兒園,別人桌上總有完整的畫筆和文具,只有她的桌上沒有。加上因語言不同,也完全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總覺得沒有人瞭解她,她也沒辦法去瞭解任何人。
後來曙芳老師請她隔空給了5歲的她一盒彩色筆,海蒂發現5歲的她非常開心,正拿著畫筆開始畫畫,也療癒了她的原型創傷。當原型認同被瓦解,她不需要再是異鄉人或是孤立無援,她可以開始將公司的事項交接給同事,準備退休計劃。而身心也恢復了原來的秩序,腸躁症、膀胱炎、失眠都改善了。
我沒辦法控制我的身體,其實更害怕的是我是個沒有才華的人
有句話說,「命運握在自己手中」,曙芳老師則認為,命運是寫在認同中──當我們改變認同,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向曙芳老師尋求療癒的個案,不管是交友、疾病、身心症、癌症等各種原因,表面上是完全不同的病症,但經過診斷,其實都會發現是因為認同產生的狀況。
因此,改變認同就變得重要。如前述,一個人的原型認同通常是為了保護更害怕的事。此時,生活中會發生很多補償行為與活動。而補償行為都是為了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可能是上癮症,如:一直要喝奶茶、巧克力、慢跑等……更有甚者,生病本身就是一個補償行為,疾病背後有更深的恐懼與原型認同需要面對。
曙芳老師分享案例莉莉的故事。她來找曙芳老師時,已經有三年沒辦法工作,有囤積症,在工作上,常感到不公平待遇,也會據以力爭,常和同事、老闆起衝突。她的原型認同是「我是一個刺蝟」,讓別人不能夠靠近他,能量張牙舞爪,實際上她害怕真實的自己是不被喜歡的,底下最深恐懼是害怕別人討厭,產生挫敗的感覺。開始療癒後,不久莉莉就找到工作了。
另一個案例是小艾的故事。小艾是一個有身心症的人,每晚都有心臟不舒服的狀況,去醫院做任何檢查也查不出原因。經過療癒後,發現小艾小時候是受虐兒,常被爸爸抽打,因為他是老大,所以被打得最慘。
她從小就上宗教團體辦的小學,深信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為業力影響。後來小艾的妹妹癌末被扔到醫院,她看到妹妹在病床痛苦,為著不得不同意拔掉妹妹的插管而責怪自己。他把所有的過錯都放在父母與菩薩身上,常認為我今天這樣,都是父母及菩薩害的。曙芳老師跟他說業力觀是人為的詮譯,不需要有這個執念,經由治療三到四次,小艾的心臟也慢慢恢復了健康。
還有一個案例淑美,身體各處常常在痛。她的原型認同是「我沒辦法控製我的身體」,但經過深入探究,發現她其實更害怕的是「我是一個沒有才華的人」。只要身體一有狀況,他就會花很多心力去照顧身體,就永遠不需要去在意他的焦慮感。經由療癒淑美才發現,其實對自己的許多批判,才是真正的焦慮、害怕,為了迴避這個焦盧,才會一直生病,讓自己不再感受到對自己批判的痛苦。
《認同創傷》書中找出了十二種認同主題,其中第三部 「我是誰?」特別重要。曙芳老師引心靈工坊曾出版《靈魂密碼》指出,該書作者希爾曼提出橡實理論,認為一顆橡樹子種子以後會長出一個大樹,因為種子記載著獨特的生命圖像與潛力。曙芳老師說,每一個人都有靈性的開端,這個記載就是我們的靈魂藍圖,我們來到這世界,絕對是有我們想學習和貢獻的地方。
當人非常渴望臻極完美時,也就有著愈來愈多的神性,當神很想體驗身為人的種種體驗,就會擁有更多的人性。我們是因為愛而存在,如果想要體驗愛,就要有一個對象,我們是因為愛而被創造,因為神要體驗愛。當我們愛一個人時,就是在愛自己。
靈魂透過身體來學習,如果我們需要,也可以透過雲端感受到這一世是來學什麼、貢獻什麼。要怎麼才能意識到有限與無限,最好的方法就是「與無限保持一致,與有限保持和諧」。每個人都是獨特個體,綻放其光芒,所有人的光芒合一後,就成就了宇宙光芒。因此我們只要好好做自己、散發光芒即可。
在人與人的交會中,神遇見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