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打字了,剛好是個好時機,便把最近一些想法記錄下來。
對於我自己的生活,滿足,是一個很難的課題。
知足常樂,在不同的場合,就是不同的意義。
以前我固定低薪的時候,認為這是一種無奈的解套方法,吃省用省,能過一天是一天,也許有一天機會會來找我。
現在當老師薪水好一點了,能帶小孩下課買個麵包或是去吃豆花,隨便拿拿都是一兩百,會覺得很滿足,小孩應該要吃,不能省食物。
我大學時候省,某部分是開始學習規劃使用僅有的生活費,不浪費,盡量省。出社會也是省,連狗都跟我一起省。
但我小時候至少每天都能有飯吃,沒有餓。每天早上有奶粉泡牛奶,膩了還可以換口味,克寧奶粉的蘋果、果汁、麥芽、原味,我都還記得這些味道。
我家小時候不算富裕,但家人還是會準備奶粉,因為孩子骨頭發育很重要,我媽也會一直燉一些粉光蔘,或是雞湯什麼的,所以骨本該存的都有存到。
家庭教育是會默默的被傳承下來,即使沒有刻意為之,但那是小時候自己被對待的方式,很自然的就會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小孩。
不過夫妻雙方是不同的教育長大的,所以會出現兩種模式,而孩子,會去認識到父母在某些地方的標準和相處方式。
我並沒有要在孩子面前刻意的表現出好父親的理想模樣,因為太不自然的行為,久了只會產生自我矛盾,而且那不是我。
該做什麼作什麼,該說什麼說什麼,大多時候我會盡可能講道理。不過當孩子任性的時候,超過我的底線也會爆發出情緒。
「我不該對孩子生氣」這種話語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大的負擔。
『我要清楚的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我的情緒可以正常發洩,孩子也才能知道父親的地雷在哪
當一個我,必須要去負擔父親、老師、丈夫、飼主,多種身分的時候。
每周或兩周,我會出現一種什麼都不想做的狀態,吃吃零食,看看影片,不做家事,最多摸狗。
我清楚的知道,那是「做我自己」的時間。
我照顧了他人,並不是說睡覺就好,睡眠是身體的累。
但自己沒有被照顧到,那是看不到的,心裡的累,而這個累,不會因為睡眠而消失,反而可以一直被累積、壓縮,最後無感,很久之後,壓垮自己。
所以,當我明白的感受到自己正在照顧自己時候,我會感到滿足。
因為我知道我自己,會為自己留一些時間,來維持自己這個系統所需要的保養期。
有時候不希望自己看得太超然,這樣會失去競爭的動力。
有時候不喜歡自己看得太世俗,這樣會時時刻刻為了小事心情不佳。
我認為,人還是要有情緒,因為我們認真的活著,情緒是內在狀態的一面鏡子。
當然不是一定要大哭大笑,但一定要去理解自己的情緒波動和模式。
當它是正常發揮時,人活得會比較自在。煩惱也會比較少,煩惱來自於情緒,情緒來自於外在所發生的事情。
一定要保持情緒的正常運作,才能夠有效率的面對事情。
這個狀態,我才會稱之滿足,一種安穩和平靜的感受
相由心生,境亦為心鑄。
唯有一真一心,方得落葉無痕。 G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