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零二二年九月份開始,因暑假旺季慢慢結束,身旁的事情也擺在一邊,於是兩人風塵僕僕駕駛租來的車,往魁北克省方向前進。
我事先安排好參觀行程,也準備相關休息時間及景點。
不過人生就是如此,特地安排的不如突然的變化⋯⋯沒有專注在魁北克省其他城市,只為了早日到達終點站-魁北克市。
之前的文章,曾提到它是著名的魁北克省冰釣景點之一,這次把重點放在教堂上。
在還沒進入教堂門口前,附近有一些蜜蜂飛來飛去,原本以為是因為花香或其他氣味吸引著它們。在門口旁有個牌子寫著「Green Churches Network 」,自己看很多新聞報導,就從未看過這機構名稱出現,當然到最後還是去請教谷歌大神求明示。
本文依舊引用不少原文翻譯內容,其版權所有仍屬於原著作人,僅供參考研究。
本文開始
Green Churches Network顧名思義就是跟綠色、環保相關的機構,從其官網上說明是這樣子的:
「綠色教會網絡(或網路)幫助加拿大的基督教社區關心上帝的創造。 從宗教建築的能源效率到禮儀中的祈禱,通過環保運動,您所在社區的綠色團隊可以逐步使環境管理成為現實。 綠色教會網絡有一個董事會,負責監督慈善組織的活動。 」
這下子可引起我注意了!教會裡面如何做到呢?常常看到天主教教會裏面有不同顏色蠟燭,還有點一些看似香的東西。老實說我不太懂這個用意是做什麼?只能從台灣宗教的角度來看,也許是跟廟宇燒香拜佛差不多的意思吧?
Église Sainte-Anne-de-la-Pérade
經由網路上的搜尋資料顯示:
「一般都是用乳香。乳香是一種香料,彌撒中一般放在香船里,由神父用小勺挖一勺,撒到香爐中的木炭上,一經燃燒就發出好聞的香氣,表示我們的祈禱上達天庭。」(是否有點跟寺廟相同的意義呢?)
「一、給祭台獻香:是為尊敬祭台,是獻祭之聖所,吾主之表意,如今之祭台,象徵著加爾瓦略山。 二、給福音獻香:是尊重聖經,表示聖經意義之馨香。念福音、是天主借其聖子耶穌垂訓世人。 三、給祭品獻香:因為將用這餅灑變為耶穌至尊至聖之體血,所以彌撒聖祭是重演十字架上的祭獻,為此,好似給耶穌獻香一樣。 四、給主禮神父(司鐸)獻香:因為司鐸為耶穌的代表,將要奉獻彌撒大祭。 五、給教友獻香:因為教友借著聖洗聖事,聖神傾注在信友身上,把他像椏枝一樣接在基督這棵葡萄樹榦上,使之成為耶穌基督奧體的肢體,並同主祭一齊共獻聖祭。」(非常有趣的發現)
聖安娜德拉佩拉德教堂到底做了什麼?
「墨盒、手機、電池、飲料標籤、紮帶……等物品的集合
在我們所有的聚會中提供可重複使用的餐具和餐具(可清洗)(彌撒後的咖啡聚會、聖安妮節晚餐……)
使用生態清潔產品
在再生紙上打印正反面
廢紙再利用
在我們的旅行中鼓勵拼車
在生態沙龍前幾週的教堂公告中加入“綠色筆記”
在教會財產上種植國內果樹,其產品由社區處置
為關愛受造界祈禱日打開教堂大門」
教堂建於 1855 年,由蒙特利爾建築師 Casimir Coursolles 設計,以蒙特利爾聖母院為藍本。
教堂裝飾有兩座哥特式鐘樓、帶棱紋的拱頂、玫瑰窗、錯綜複雜的使徒和帶翅膀的天使,以及精美的畫作。
進入一個神秘而獨特的地方,那裡隱藏著許多秘密……從新法蘭西到 20 世紀上半葉,名人和高位人士都有幸被埋葬在他們教區的教堂下面。
教堂的外牆由 Deschambault 的石頭製成,並運到徭役。 它於 1869 年完工。鐘樓高 110 英尺。 從地板到拱頂的距離是 54 英尺。
這座教堂的建築類似於哥特式風格:尖拱與地方的高度相關; 一般建築的明亮外觀,以及大窗戶提供的充足照明。 它的建築和宏偉的優雅類似於偉大大教堂的風格。
1877 年法國華麗的彩色玻璃窗是基督教的象徵。 教堂的大型門廊在其拱頂上有聖安妮的花崗岩雕像,該雕像高出地面 96 英尺。
教堂的一大寶藏是比利時橡木雕刻的聖安妮雕像。 遊客可以欣賞苦難站、1902 年的舊管風琴、鐘聲和 1951 年的內部裝修。
附上一些教會官網上的照片供大家參考,很可惜的是全是法文。
聖安娜德拉佩拉德市歷史足跡之輪
後記
待在教會裏的時間並不多,當時也沒有看到任何人在場,既使碰到人也很有可能無法進行溝通,只因為我的法語程度僅次於je veux un café。
在台灣曾在師大跟腦婆一起學過,到這裡也曾經在社區學院,在國際貿易課程系列中上過一門選修課程,還順利成績過關。
不過學語言是需沈浸環境,才有可能達到溝通能力程度。
不過這次偽出國,讓我見識加拿大法裔文化遺產的另一面,期待未來能夠在魁北克省多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