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台灣沒有真的過過缺水的生活,
雖然常有缺水的新聞,但水仍照樣喝、廁所照樣上、衣服跟碗也照樣洗,
而在冬天來到拉達克,我才知道原來缺水不只是物理上的名詞,
而是真實的體感、乃至心理上的形容詞。
震撼往往來得猝不及防,
初踏上拉達克除了馬上被零下-20度又薄又冰又乾的空氣嗆得狼狽不已,
再終於掙扎著衝進旅館廁所,脫下褲子、坐上馬桶解放的瞬間,
光溜溜的下半身感受到的不是記憶中的溫熱感與舒暢,
而是如刀鋒般的刺骨冰冷,彷彿隨著尿液傾瀉而出,
我的身體彷彿是急速脫水將被醃製的菜乾,
極度的口乾舌燥、鼻腔乾刺痛、嘴唇乾裂、皮膚緊繃、頭脹痛,
我一心只想趕快穿上褲子、沖馬桶、洗手、喝上一大口水。
然後,凍僵的手指在穿褲子時裂開了、馬桶沖不下去、洗手台沒有水 ;
我意識到馬桶旁那及腰高的水桶、還有地上水瓢的用途,
我撿起地上的水瓢就往結了一層冰的大桶子砸下去,
哐噹一聲,冰屑噴了我一臉、我裂開的手指流血了,
哐哐哐的再砸幾次,終於舀到水沖了馬桶,然後冰得齜牙咧嘴的洗了手,
我口腔中僅剩的濕氣更是隨呼吸快速蒸發殆、喉嚨乾到都黏住了,
我衝出廁所,一把抓起背包裡的保特瓶水、打開瓶蓋、瓶口對上嘴吧,
「幹~~~整瓶水結冰是怎樣啦!」
拉達克位處印度最高的高原,從喜馬拉雅山脈延伸至印度河的上游山谷,
冬天這裡被極寒冷氣團籠罩、冰河冰凍、水氣也幾乎都被山脈隔絕在遠方,
想當然,城中的水管也都被凍住了,我忘了這時是沒有自來水的。
後來同寢室的印度室友才告訴我,搭達克的水源來自山上的雪水,
冬天旅館只能每5天到水源地載一次水、再分裝到各房間廁所中的大水桶。
我住的是背包客房,廁所裡的大水桶就是一個房間、四個人5天的生活用水,
刷牙、洗臉、沖馬桶、洗餐具、洗內衣褲、喝的水通通從這裡取,
每天不時把水桶的冰面敲開才不會結冰太厚、取水很麻煩,
喝的水當然還是要倒進熱水壺燒開後才喝,
如果真的冷到不行想要一點熱水洗臉的話,就用電湯池加熱一小盆,
每一小盆水都很珍貴、要精打細算的用。
看著眼前的水桶裡面露出了一截空,
我開始愧疚剛剛只是上小號卻用了好幾瓢水沖馬桶、還灑了一些到地上,
行雲流水的上廁所、喝水,這些平常到已存在肌肉記憶的事情,
在世界的另一頭,不是我熟悉的理所當然。
很多朋友總會問我怎麼洗澡、洗衣服?答案就是天氣冷到不用洗,
而我也不敢洗,除了怕用太多水,
只要想到洗澡水要一小盆一小盆加熱、再一點一點的淋在身上,
在這冰天雪地中我的靈魂完全拒絕,
洗衣服,更是不用想了,直接一套衣服走天下。
而綜合我的印度室友、還有當地人聊天內容後,
我的感覺是他們根本沒有把這些列入他們用水必要清單,
他們腦中根本沒有考慮這件兩件事,這不是他們的生活需求,
我的好奇反而有點幽默跟反諷。
「所以台灣人一整年都會洗澡、洗衣服嗎?」
印度室友跟當地人反問我時,我怔住了,
我想著我用水時不經思考的理所當然 ;
我想著生活在台灣真的是好幸福 ;
我想著我的世界裡,人們常常想自己還缺什麼、還想要什麼、還想得到什麼?
所以我們總是在生活中浮浮沈沈、掙扎向前、
為了自己沒有的東西與事情拼盡力氣,
相較於拉達克因缺水而跟我們沒有一樣生活需求的人們,
是不是我們的需求跟慾望才是一種生活的缺水呢?
順遊世界 - 拉達克05
晚上我跟旅伴想用登山爐煮碗泡麵吃,但高海拔中火一直熄滅,最後我們只好放棄。旅伴身旁就是廁所中的大水桶與小水瓢。
天氣寒冷所以不會流汗,我們就一套衣服穿全程,只用少量的水來手洗內衣褲,通常不出幾分鐘,掛在窗戶上的內褲就凍的硬邦邦的了,是敲頭會痛的硬度。我睡覺時會把凍內褲壓在墊被下用體溫加熱變軟,隔天起床時就可以替換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