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去某圖書館借書,家人建議順道去青雲亭。我說對,應該去拜文昌帝君。我們不時投稿,不妨向主掌文教的文昌帝君,祈求投稿順利。
青雲亭的文昌帝君,位於主殿右側,門庭冷落,許是馬六甲人不太認識文昌帝君。不過文昌帝君在台灣香火鼎盛,舉凡面臨升學、公務員、駕照、各式證照等等重大考試,總有長輩帶著考生,向文昌帝君祈求考試順利、金榜題名。且為了確保文昌帝君「認識」考生,別弄錯該保佑的對象,甚至主動附上自家考生的准考證影本。當然如今為了嚴防個資外洩,還得塗黑部份資訊。
傳統宗教依然深入台灣民間。平心而論,台灣人「迷信」的程度,遠遠勝過大馬華人。家人認識一位多年前亦曾留台的中文系學姐。學姐表示台灣連大學生都信神,讓她有點驚訝。比如班上女生沒男友,就說要去拜月老求姻緣。相信傳統宗教的不只是長輩,一般人亦多半寧可信其有。日常或工作不順,免不了有人建議,「去某某廟拜一下」、「有沒有安太歲」之類。警方偵辦重大刑案若遲遲無進展,主管祈求關公或當地神明幫忙,大家習以為常,不以為怪。乾旱時大官出席宮廟辦理的祈雨活動等等。台灣官方並不鼓吹「迷信」傳統宗教,然而亦未特別排斥、迴避。
台灣有句話「也要神,也要人」,我覺得非常妙,這句話讓傳統宗教在科學昌明的時代找到定位。比如得了重病,台灣人一邊看醫生,一邊祈求信仰的神明保佑,人間、神界一同努力。也有人因而到處拜廟,「有拜有保佑」,從不擔心各家神明是否因吃味鬧不和。當然知名廟宇不免有些神通事蹟流傳,好在多數信徒若未獲得想要的神通,不至於責怪神明,總之人間、神界都盡力就好。無論社會多麼進步,科技如何發達,人間仍免不了重病、意外等等。傷心無助委屈需要出口,神明對撫慰心靈頗有成效,我過去確實太小看傳統宗教在安定民心發揮的作用。
由於環保、健康等因素,如今台灣知名廟宇大多減香減金,提倡心香(直接用手拜),甚至撤掉供桌,請信徒別準備供品,心誠則靈。亦有部份縣市提倡將金紙開銷轉為社會福利之用,把對神明、祖先的愛轉為濟貧。官方亦管制廟宇相關活動的噪音和鞭炮,以免干擾其他人生活。傳統宗教與現代生活的磨合仍在繼續。
我不確知拜神是否有效,然而多少能讓祈求者安心。身處不確定的年代,自認擁有神明保佑,心底總是更為踏實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