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婆是我家的遠房親戚,跟我小時候的家住得很近,就住在大馬路的斜對面,當時60年代初期那一邊的房子是眷村都是很傳統的日式房型,裡面有一個小庭院可以種一些花花草草,再來就進到日式房子,這房子全是木頭所建造的,一進去就有木頭的香味很好聞,走到窗戶時前面有一排的枱面不高可以坐人,依悉記裡好像爬上去過,不過窗戶有欄杆是木條做的一根根圍起來不同於現在的鐵窗,當時的我再怎麼爬也不怕掉到外面去,而我家這一邊的房子就差很多了,尤如是在不同的二個世界裡,我家是三層樓的平房一樓整排都是做生意的店面樓上就是住家,很幸運的我一出生就可以在這二種不同風格的房子來回住著,白天就彷彿到了日本的國度,晚上就回到了現代化的國度一般,就因為如此對日式房子一直有著一種情懷,有一年到日本旅遊時看到舊日式傳統房時會讓我想起住在日式房子的姑婆。
在我牙牙學語的年紀裡,對姑婆的家總有一點點的印象,她家總是一塵不染,家中的擺設不多,所以她們很放心的讓我自由的爬上爬下四處的玩。後來年紀漸長聽媽媽說到為什麼要把我寄放在姑婆家,因為當時父母年紀輕輕就白手起家到台北來打拚,一方面要照顧鞋店另一方面還拿加工回來做(那時電子業才剛開始起步)算是貼補家用,當時媽媽肚子裡還懷有大弟,所以只要一忙起來就無法全心全意照顧我,剛好姑婆又住在附近所以才請她老人家照顧正在學爬的我,那時只要到了早上姑婆就過來抱著我到她家裡去玩,在想可能當時她家沒有小孩有個小孩也熱鬧,雖然在姑婆家過得很快樂那時的我還是很戀家的,到了天黑再怎樣一定吵著要回家。
在的印象最深的是姑婆的媳婦看起來很有氣質說起話來是那麼的輕聲細語很溫柔也很會照顧人,很像日本女人,有一段時間還以為她是日本人。不過到現在還是一直很感謝姑婆在當時倍伴年幼的我成長與照顧。
我對姑婆的記憶不多(可能當時年紀小),不過只知道她是位熱心腸的老人家,記得當時還是國小一年級小學生的我,有一天媽媽不在家,弟弟上幼稚園眼看著就要放學,當時也不知道那來的勇氣獨自一個人過大馬路,就這樣到幼稚園的門口去等著接他回家,可是等著等著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什麼雨具也沒帶不過還好弟弟有一件雨衣,心想這雨怎麼就不停呢?結果姊弟兩就穿著那件雨衣一前一後的往回家的路上出發,結果這個情況被姑婆看到還特地跑來家裡關心我們姐弟兩是否平安到家,經過這件事後媽媽禁止我一個人去接弟弟放學。
姑婆年紀很大喜歡四處走走,有一天過馬路時不小心被車給撞了還在醫院住了一小段時間就這樣永遠離我們而遠去,雖然跟姑婆相處的時間都是小時候的記億,不過小小的心靈裡一直都有姑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