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這麼好的一部電影被我寫得這麼爛,因此決定隱藏起來重新修改。
因為『奧本海默』這部電影的關係,今天想來分享一部日本的動漫電影,『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
該部電影講述的是日本二戰前與後的社會變遷,故事是由一位喜歡畫圖、看著天空發呆的小女孩擔任整個故事的主角。為什麼會以這樣的天然呆作為故事主角呢? 個人覺得或許是因為,在越是痛苦的時代,這樣的『傻勁』和『天真』,反而能成為一個人撐下去的動力。
或許有人會說,怎麼可能! 在這樣競爭的資本主義時代,最先被淘汰的都是那些少根筋的天然呆,他們怎麼可能會是有辦法撐過戰爭時期的人?
但我認為,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戰爭時期,大家追求的都是最底層的『生理』與『安全』,繁榮時期的『尊重』與『自我實現』反倒已無關緊要。
戰爭期間無數次的夜間空襲、糧食短缺造成的飢餓,以及各種無法預料的危險充斥在整個社會,這樣的悲觀與焦慮氛圍,若不是一個『天真』與『樂觀』的人是很難面對的。
會這樣認為,是因為我的媽媽。我在前面的文章曾提過,我的媽媽在我小時候常告訴我: 「我們沒人家聰明,我們傻傻的做就好了,天公疼好人」。
我的媽媽出生嘉義,因家境貧窮,從小就得跟著兄弟姊妹上山採水果以貼補家用,或許是因為貧窮、也因為個性,讓她一開始就認定自己就是不如別人,因此選擇與世無爭,並透過『樂觀』來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刻痛苦,像是挨餓或外公的暴力…等等,但或許也就是因為那樣的『天真』、『樂觀』,讓她能持續撐到現在,並且結婚生下我們,即便中間仍遇到很多的折磨,但她就是成功的活了下來,而且以她現在近60歲的人生來看,她現在的生活在她的兄弟姊妹當中其實也不算差。
也因此,在煎熬時期所遇到的一切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另一個角度去正面思考,像電影中一位鄰居"面有難色的笑著"跟女主分享她手中的的番薯,因為她家被大火燒掉了,而藏在地底下的番薯剛好也因為大火烤熟了。
另外,不要一直想著過去發生的悲傷事情,而是藉由大家的互助合作,像是有房子的提供休息空間,有食物的提供食物,有衣物的提供衣物,在大家的互助合作下也成為了電影中女主一家人活下去的方式。
最後,戰爭結束了,日本政府宣佈投降後,居住在海軍重鎮-吳市的女主一家人也隨著戰爭的結束失業了,但他們並不因此而擔憂,而是在緣分下收養了一位戰爭孤兒,全家聚一起,以樂觀看待生活與未來,就如片中的音樂一樣,開場的沉重與悲傷,結局迎來的音樂則是輕快與希望。
影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希望你能在這瘋狂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到最後一刻』。因為,唯有活到最後一刻,才有機會展開一個全新的開始,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