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等三大領域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縮寫。
這個概念過去就存在,只是以其他的名詞出現。隨著極端氣候、貧富差距、地球資源匱乏等內容爆炸性地在數位媒體中渲染開,也迫使許多大企業、乃至政府法規,都開始要求將「永續經營」的概念帶入商業活動中,即便我們只是小品牌,也應該置身事內:ESG 不是有錢人的玩意,不是一個口號,是一種自我要求。
然而對於行銷人來說,常常會有種窒礙難行的感覺:「要花多少錢?老闆准嗎?公司要看的 KPI 不是這個啊?」
我想說的是這沒那麼難。ESG 的「永續」對於品牌行銷非常有幫助,也能幫助你觸及新客源和鞏固老客戶,做法你一定也很熟悉,我們只需要再精煉一點兒。
主要消費世代慢慢交棒給 Z 世代,根據研究指出,Z 世代對於「各種角度的公平正義」期待高,也更願意參與。這或許是因為他們成長於資訊極度流通的時代,社會生存條件也因天災人禍通膨等,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就面臨較大的壓力,他們更願意以「投資未來」的角度看待事情,並作出行動。
當我們在規劃日常的行銷行事曆,不妨給予「永續相關議題」一定程度的內容佔比。但是切記不要「每個議題都想碰」。選擇議題時可以就「品牌個性的適性」、「品牌產品或服務真正解決的問題」來進行考慮,
參考閱讀:Z世代消費力低,最在乎「三件事」:勞權、性別平權、居住正義
SDG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浪費」,這對行銷投資非常有益。數位世代上如果過多的浪費之舉,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碳排,精準的投資是企業與地球的雙贏之舉。要避免無效的行銷成本投資,必須建立在對目標受眾的精準了解。包含目標受眾關心的議題、買單服務的理由、有效的接觸管道等等。上面提到的「將內容創意結合永續概念 」這點,也必須建立在對受眾有足夠的了解上。
是時候拋開過往約定俗成的行銷操作手法,嘗試更精準的鎖定。在產品供多於求的年代,市場上幾乎沒有需求沒被滿足。更專注耕耘一個市場,與一群受眾建立深厚的情感羈絆,比試圖用10分力氣去維繫一大群不知道會不會買單你的受眾還有意義。
這點也是我最近優化商業模型時頗有感覺的一點。中小企業的資源有限,我們必須專注把資源放在最核心的業務上,才不會什麼都碰一點但什麼服務都做得不夠好。消費者常常是無情的,一但你沒滿足他們的承諾而消費者又不缺選擇時,他們可以隨時轉身離去,這時你會需要花費更多的力氣來挽回。
引用我之前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職涯觀察|我的工作喔?大概是...》互補夥伴的好處:
不需要什麼都會,而是找到能互補的盟友,一起把餅做大。市場有時比想像的更加細碎化,很多人的 client portfolio 都是沒有重複的。這時我們一起去提案,委由其中一方作為統籌窗口,客戶就能享受到兩種高水準專業的成果,乙方也可以把預算搞大。
專注在自己的服務而不要花力氣去經營不知道會不會回收的事情,也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專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最簡單的多元夥伴也許是提供綠色商品或綠色生產原料的供應商,假設你提供的是服務,你也可以往同樣服務這一塊消費者、但做的事情和你不同的夥伴去找,雙方一起把消費者服務的更好,聲量也能做大。接著反覆操作 Tip1 & 2 並從反饋中持續優化,就能更得心應手。
每每有新的熱門關鍵字出來,就是行銷人員要傷腦筋的時候。不過「永續發展」絕對是這一堆熱門關鍵字中最值得投資的一個,而上述三個 Tip 都是你能夠下個月馬上著手開始做的。
原因無他,因為我們只有地球這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