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這個詞前陣子翻起了一波熱潮,大家都稱自己為高敏感族群。
我想,是因為終於找個歇憩的地方,收留自己的多愁善感了。
-
最近在看到Youtube推播給我的影片提到關於emo這個詞。一搜尋之下才發現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朔到1980年。
「Emocore」這個詞被當作「Emotional Hardcore」的縮寫,代表著那些搖滾樂團主唱隨著自己身體的情緒給予的反應,給予台下觀眾最真實的情感反饋。
而到了現今,搖滾樂團抑或是獨立樂團和流行音樂之間的分界也逐漸被抹去,你可以有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但下班後也能成為樂團的主唱,現在越可以接受每個人不只一種樣貌了,這樣的時代,乍看之下應該要更助於身心健康,為什麼,心理生病的人反而持續攀升呢。
-
我們每天要感知許多外在事物給我的感覺,今天天氣怎麼樣?有悶悶的嗎?
今天711店員給我咖啡的時候語氣如何?今天上捷運時有被隔壁的大包包給擠到差點站不穩嗎?我有成功忽略當下的不爽,依然神情自若走進電梯嗎?
進公司的時候是不是有人在看我?我的衣服是不是沒有拉好?還是我臉上有東西?
我知道事情有相對應解決的辦法,閱讀大腦相關的書,改造神經迴路,重建內在的力量,諸如此類的書。
-
我只是想知道,
這樣的我真的有問題嗎?
某些時刻,我的快樂其實也是源自於不斷湧出的想法,它讓我感受的不只是外面世界給我的質疑,其實也是我內心給自己的質疑。
而當我在書寫日記時,在通勤路上發呆時,就在某個時刻我想通了,那些困擾我好久的疑問在我心中得到解答。
哇,那種爽快的感覺簡直比在炎熱的夏天走進百貨迎面而來的冷氣更讓我通體舒暢。
-
但時間不允許我感受。
前陣子被工作填滿,腦中變得好安靜,那些想法彷彿找不到任何嫌隙鑽進腦中。感知情緒的能力也變得好遲緩。
繪畫一直是我抒發情緒的方法,凌亂的筆觸彷彿我的思緒。它代表著我對於世界的認知,對於情感的刻畫,那段忙碌的時間,我卻只能透過之前的創作去找到情緒曾經存在的痕跡。
-
後來我明白了,並且驗證一個道理,那就是人生的煩惱必定能在書中找到解答,當然,也是因為在字裡行間照應出的是我們自身的投射。
「就知性來說,在工作時間理是成人,在關乎感覺與慾望的時候就是嬰孩。 ——阿道司·赫胥黎《美麗新世界》
我想,生活上就是有些時刻需要理性去承擔,但感性還是存在的,不過是理性將他用柔軟的毛毯溫柔的包覆起來,他並沒有消逝。
對世間萬物的觀察與敏感心緒是很寶貴的,不需要藏匿,當你找到空間,就宣洩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