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真的沒有惡意,但我老是惹另一半生氣-傾聽伴侶教戰守則(欸心理師我問你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上一篇談拒學學生家庭的親子溝通的文中,我有提到伴侶/夫妻之間的溝通問題,常常是經年累月的累積,讓我來形容的話,伴侶間的溝通很像是在玩踩地雷,而且是那種難度調到地獄鬼難級的程度,只要對方說一句話(有時候甚至是哼一聲),都可以掀起滔天巨浪式的爭吵,然後把史前時代的事情都翻出來吵。

  這些伴侶的溝通歸根結底是卡在哪裡?這次我想先從伴侶間常有的,由「無惡意/無心的言行」挑起的爭吵開始談起。

  無論妳/你是明明沒有惡意,卻老是惹另一半生氣的那一方;還是總被另一半無心言行惹火的那一方,都可以參考以下文章思考自己與伴侶的溝通狀態。

*我真的沒有這個意思,但我的另一半就愛借題發揮!

  首先請大家看看以下這個家庭的範例:
  「A先生跟B小姐是一對結婚六年的夫妻,兩人各自都有工作,並育有一子C,今年五歲,正在讀幼稚園。

  最近一個月來,幼稚園老師告訴B小姐說,C在幼稚園裡常常因為跟同學搶玩具發生衝突,可能會推擠同學造成同學跌倒,或是沒有搶到玩具就會在教室哭鬧一個小時多,建議父母多關心小朋友的狀況。

  B小姐在假日時告訴A先生兒子在幼稚園的狀況,希望A能多陪陪兒子,但是A先生認為兒子在家狀況都很好,應該是最近在幼稚園跟同學有點吵架,過一陣子就好了,要B小姐不要想太多。

  B小姐對A先生的態度很生氣,認為先生都沒有把家裡的事情當做一回事,罵先生是不負責任的男人;A先生則認為自己有努力賺錢養家,錢都給B小姐管,回家還會幫忙洗碗,對於B小姐的指責也很生氣,因此罵太太無理取鬧。」

  在伴侶諮商的過程中,伴侶間的談話可能就像這對夫妻一樣:一個人一直抱怨另一半的種種不是,抱怨對方好像聽不懂自己說的話,自己就算試著溝通,另一半也不跟自己溝通,好像對方根本無心在兩人的關係上;而被抱怨的另外一個人,則表示自己覺得很無辜,每次吵架都牽扯的好遠,自己真的沒有這個意思(沒有不溝通、沒有不用心等等),但為什麼對方要一直不依不饒?!而且每次吵架到最後都不知道在吵什麼。

  以上述這對夫妻的例子,在諮商中B小姐可能會一直抱怨,先生叫自己不要想太多,都沒有關心自己對孩子狀況的焦慮,也沒有表現出照顧家庭的樣子;A先生則可能極力的在列舉自己為家裡做的各種努力,來證明自己沒有不負責任。

  但,這兩人的對話真的有交集嗎?
  (可以的話在這邊停留思考一下,這對夫妻各自重視的是什麼。)
 
*拼命揮舞,卻根本沒有交集的兩人

  在諮商室裡面(其實在一般生活中也是),我們經常能看到這種情況發生:也就是一對伴侶好像在講同一個事情,但根本沒有在同一個平面上對談,簡直像兩個人在不同時空一樣。

  但若讓旁邊一個第三人來看這兩人的溝通,應該就能較清楚的看到兩人各自在意的是什麼。

  B小姐最在意的是心中的焦慮跟害怕,擔心孩子出狀況、擔心自己沒辦法做好母親的角色,但卻一直得不到先生的幫忙,所以她只好一直在言語上告訴先生,甚至強度越來越強,到達了指責的程度;A先生則是最在意自己被太太指責、貶低,其中也可能引發先生的生氣、傷心的心情,因此一直努力地找例子來維護跟證明自己,但人一直在被指責跟維護自己的過程中,反應有可能會變得激烈,就像最後A先生反罵太太一樣(也有些人最後選擇消極離開現場)。

  在這樣拆解兩人的行為跟心理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兩人在行為上是毫無交集的,甚至還一直彼此戳對方不爽的痛點,一個人其實是想討要伴侶的關心,卻表現得像指責;另一個人則是想努力的證明自己對家中的貢獻,卻看起來像在找藉口。

  如此各說各話下來的結果......理所當然就不會有任何結果。
  當我們能這樣理性分析的時候,這兩人的溝通方式真會讓人感覺到滿頭問號,也會讓人想吶喊妳/你們好好聽對方說話啊!可是事實上這種溝通方式才是我們平時會見到的常態,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成年人早就習慣了把自己最真實、原始的情緒感受藏起來,這種原初的情緒反應,在心理學上稱為「初級情緒」,通常指的是:傷心、生氣、害怕、罪惡感這幾種感受,但經過社會化的人們不太會輕易表現出初級情緒,取而代之的是經過思考、符合身處情境的「次級情緒」。像前述的B小姐明明心中有害怕、擔心,卻表現的像是焦急、憤怒,而沒有辦法坦然的只是表達害怕,總是陷入指責先生引起的爭吵中。

  這樣的狀況,真的還有辦法溝通下去嗎?
 
*回到同一個平面上:感覺跟需求

  假如今天伴侶之間的爭吵已經到達各說各話、各自有理的的局面,要溝通下去,我的建議是要設法讓兩人回到同一個平面上,而最好的溝通平面,就是兩人在衝突中的感受跟對彼此的需要,以下是四個讓我們能在同一個平面溝通的嘗試方向。

  第一,「使用我訊息,說出需求」:
  
所謂的「我訊息」代表的就是說話以「我」作為開頭,而且說的是自己的感受,不是對對方的評價。像是「我現在很擔心孩子的狀態」、「我現在覺得很無助,很需要你跟我站在同一陣線」、「我覺得很受傷,面對孩子的狀況,我也覺得擔心,但我認為可以緩一緩。」等等,來取代「你」開頭的句子。

  當我們善用我訊息時,一方面可以讓溝通的氣氛和緩,同時也是一個幫助自己放慢節奏、搞清楚自己狀態的方式,有時候我們在爭吵的過程會陷入想要爭贏的衝動裡,往往會在這種時候說出自己無心的話,讓爭吵越滾越大,這時使用我訊息可以讓自己回歸自己的感受,清楚現在真正的需求為何;
 
  第二,「請求幫忙,不是指責」:
  
我訊息的使用有一個重點是「不互相打斷」,最好是讓一個人能完整地說完自己的話,另一個人先當傾聽者,避免中途打斷引發新的爭吵,或是單純讓說話的人思緒混亂。

  因此在使用我訊息說出需求的同時,應該向自己的另一半釋出的是請求幫忙的訊息,畢竟我們溝通的目標應該是兩人能一起合作,面對關係或是生活上的難題,只是把對方指責到死、爭吵獲勝並不是我們的目的(或許有些人就是很想吵贏...嗎?)。

  許多情侶爭吵,其實都是在吵「我才沒有妳/你講得這麼差!」,吵到最後,都是在吵爭吵中彼此詆毀、攻擊、中傷的那些事情,所以請放下互相指責的動力吧,雖然有時候就是很想訐譙對方一下(我知道,至少放到爭吵完再訐譙)。

  但試著用「我們的關係遇到一點問題,妳/你可以跟我一起解決看看嗎?」的態度,大家會發現你的伴侶,比你想像的更有能力面對你們關係的困境;

  第三,「溝通預演」:
  
平常生活中,或是在每次爭吵後,都可以撥出一點時間來討論一下:「我們上/這次到底吵了什麼?」,討論我們在爭吵中真正引發爭吵的不滿是什麼?我們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假如下次有類似的狀況,我能做些什麼讓對方感受好一些,滿足到他的需求嗎?有哪些需求我可以回應?有哪些我們要協調的?

  過去我遇到的很多情侶都告訴我說,他們其實除了吵架,平常根本不會講心裡話,所以我非常推薦大家在爭吵後,aka「兩人可以討論內在的珍貴時刻」,千萬不要錯過機會,好好地在這時候做溝通跟討論。

  我把這種討論稱為溝通的預演,吵架是溝通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一種關係中的危機,平常我們就應該對危機做準備,而不是臨到頭了才來緊急應對,總是緊緊張張的就容易出意外。
  
  第四,「不定期評估」:
  
最近很紅的詞是滾動式修正,我覺得放到伴侶關係上也極為適用,關係本身就是一種動態平衡,一個人自己平常生活的狀況就千變萬化,心情也會隨之起伏,更何況是兩個複雜的成人相處,不太可能千篇一律。

  因此,想要用一種相處模式就一直相處下去實在不現實,不定期評估是溝通預演的延伸,讓我們去誠實的去說自己對現在關係的感受、適不適合自己彼此、要怎麼改變。同時為感情可能會有的變動跟波折做預備,感情中的波折不必然是關係的結束,但一段關係越有變動的彈性,其實正代表關係中的彼此對關係的本質了解得透徹。

*結語

  這篇文章意外的很長,辛苦大家看到這裡。這篇文章希望獻給身處在關係中的兩人,maybe更多人(?)。

  關係中的兩個人必須要在其中共舞、建立扶持的共識,有時候一個人的改變,就能連帶著關係轉變,這種力量之大是難以想像的。但若沒有人要踏出新的一步,或是另一個人總是沒有變化(變化不一定是跟上,也許是帶出新的節奏),那改變勢必無法成真。

  最後的最後,若是真的溝通到你們認為的極限,仍沒有辦法形成可接受的關係共舞,那,離開這段關係,也是一種選擇。當然,關於離開關係的溝通又是一個大題目了,我們在「欸心理師我問你03」再繼續談。

※參考閱讀:
一、伴侶療傷(上智出版社)
二、女友超有錢,但我最後才知道-我們......真的有在溝通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需要有一個人先站到子女的身邊,不因為拒學的問題而跟子女對抗。我發現很多父母在這種時候會忘記眼前的子女仍然是「孩子」,反而變成雙方像是敵人一樣,若是我們能在這種時刻,看到那個受傷、困惑的孩子,我想各位父母們應該都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到,你的子女現在需要你的呵護、引導。
覺察自己的重要性,用白話的比喻就是在做事前準備,像是打球、跑步之前會檢查自己服裝、鞋子有沒有穿對、鞋帶有沒有綁緊,也會伸展身體感覺一下自己狀態是否良好。同理而言,當我們今天遇到情感的衝突、內在的挫折時,也要像面對一場球賽一樣,把自己給整理好,才能知道自己面對困難時,自己有什麼資源可運用。
「孤味」,在2017年的短片版中,有段臺詞詮釋這個詞是代表著專心致意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的意思,電影版中則沒有對這個詞有多的解釋,但片中一種孤獨而生、自己專心過著生活的氛圍,無需言語也表達得淋漓盡致。盡管,也是這個「不說」成為了劇中母女四人共同的心病與折磨。
以角色特質而言,我得誠實地說,我是不喜歡這類型角色的。因為這種角色會帶著你沉悶、苦澀、無奈終至無言,可也始終,沒人有真正的機會能接觸到深層的他,他像是一個沒有未來,只活在過去的人。
比較總是帶給我們許多的負面感受,但比較其實是我們的天性,我們看到其他人的第一眼就在比較了。因為人是一種具有社會互動的動物,比較可以幫助我們對遇到的人事物,有更正確的認知,同時決定出應該如何與之應對的作為,比較更是一種對生活選擇的利弊權衡。
一個學生墜樓/或將要跳樓的事件,第一時間就會聯繫校安中心,看需要報警或是由校安人員到場,諮商中心則要確認學生是否已經在關懷名單當中,接著,要協助聯繫學生的家人、導師,作必要的說明,也要安排後續的輔導計畫,包含目睹事件的學生之班級輔導。
需要有一個人先站到子女的身邊,不因為拒學的問題而跟子女對抗。我發現很多父母在這種時候會忘記眼前的子女仍然是「孩子」,反而變成雙方像是敵人一樣,若是我們能在這種時刻,看到那個受傷、困惑的孩子,我想各位父母們應該都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到,你的子女現在需要你的呵護、引導。
覺察自己的重要性,用白話的比喻就是在做事前準備,像是打球、跑步之前會檢查自己服裝、鞋子有沒有穿對、鞋帶有沒有綁緊,也會伸展身體感覺一下自己狀態是否良好。同理而言,當我們今天遇到情感的衝突、內在的挫折時,也要像面對一場球賽一樣,把自己給整理好,才能知道自己面對困難時,自己有什麼資源可運用。
「孤味」,在2017年的短片版中,有段臺詞詮釋這個詞是代表著專心致意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的意思,電影版中則沒有對這個詞有多的解釋,但片中一種孤獨而生、自己專心過著生活的氛圍,無需言語也表達得淋漓盡致。盡管,也是這個「不說」成為了劇中母女四人共同的心病與折磨。
以角色特質而言,我得誠實地說,我是不喜歡這類型角色的。因為這種角色會帶著你沉悶、苦澀、無奈終至無言,可也始終,沒人有真正的機會能接觸到深層的他,他像是一個沒有未來,只活在過去的人。
比較總是帶給我們許多的負面感受,但比較其實是我們的天性,我們看到其他人的第一眼就在比較了。因為人是一種具有社會互動的動物,比較可以幫助我們對遇到的人事物,有更正確的認知,同時決定出應該如何與之應對的作為,比較更是一種對生活選擇的利弊權衡。
一個學生墜樓/或將要跳樓的事件,第一時間就會聯繫校安中心,看需要報警或是由校安人員到場,諮商中心則要確認學生是否已經在關懷名單當中,接著,要協助聯繫學生的家人、導師,作必要的說明,也要安排後續的輔導計畫,包含目睹事件的學生之班級輔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伴侶面對他人的反饋時,時常連結到的自我評判。內容除了分享原生家庭的影響之外,我們也試著在相處中讓「沒做好也沒關係」的心態,反映出無條件的愛與支持,提出在關係中擁有更健康的交流靈感,讓伴侶在支持他人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與被愛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感覺到她心神不寧,我便開口詢問剛剛在老家都還好嗎?伴侶說:「我明知道講出來會讓一切更糟,但我就是嚥不下這口氣。」她理智上知道電視順利安裝好就好了,已經完成目的了,但被媽媽指認「你又沒有講」,情緒上就是過不去。
Thumbnail
網路上很多人都說:一定要找一個情緒穩定的另一半才能幸福。我跟你說,我和男友兩人都不是相識那一刻就做到情緒穩定的。以下是我們的小故事: 男友以前是一個⌈假情緒穩定⌋的人,當我們吵架或意見不合時,他都不出聲、沒表情,就是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終於有一次,我們吵架了,然後他突然很大聲、很兇的將他
Thumbnail
不懂相處會使兩人漸漸地愈走愈遠,而兩個人已經由當初相愛,變成了互相指責,互相抱怨。 ⌈一巴掌拍不響⌋ 這句話我們常常都會聽到,但為什麼在兩性相處當中,我們經常都會說 因為對方做了什麼事,所以令到自己怎樣怎樣? 要怎樣看待和回應事情,選擇權都在我們手中,沒有一個人是完全被動的...
夫妻爭吵在所難免。然而,無論吵得多麼激烈,丈夫總是讓著妻子。妻子不解,問丈夫:「為什麼每次吵架你總是讓著我?有時明明是我錯了。」 丈夫溫柔地說:「因為你是我的妻子,就算我吵贏了,又能怎麼樣?贏了道理,卻輸了感情。如果丟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 兩個人的世界裡,總是要有一個鬧著,一個笑著;一個
Thumbnail
夫妻吵架時說的氣話,可能對婚姻關係造成嚴重影響。這篇文章介紹了夫妻吵架時提出離婚要求的情況,以及能否提告尋求補救。同時探討了配偶外遇問題,及在這種情況下是否能提告。另外,文章還提到了改善吵架壞習慣的必要性。
雖說吵架沒好話 但我也相信很多真心話是吵架說的 我們前天有些爭執 不算什麼大事 她說如果我們都要為這些爭執 她就考慮把錢的帳號轉給別人 我們就不要再見面了 那時已經不想再爭了 但心中不免有所以妳當時沒有人幫 我願意幫忙,是自找事作? 好啊,妳去找,找到我們算緣分盡了 她這個說法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許多人都疑惑:為何面對另一半/家人,心中明明有滿滿的愛,卻常常說沒兩句就劍拔弩張,快要吵起來呢?《家人使用說明書》介紹了心靈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對話技巧,教人如何展開建設性的溝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伴侶面對他人的反饋時,時常連結到的自我評判。內容除了分享原生家庭的影響之外,我們也試著在相處中讓「沒做好也沒關係」的心態,反映出無條件的愛與支持,提出在關係中擁有更健康的交流靈感,讓伴侶在支持他人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與被愛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感覺到她心神不寧,我便開口詢問剛剛在老家都還好嗎?伴侶說:「我明知道講出來會讓一切更糟,但我就是嚥不下這口氣。」她理智上知道電視順利安裝好就好了,已經完成目的了,但被媽媽指認「你又沒有講」,情緒上就是過不去。
Thumbnail
網路上很多人都說:一定要找一個情緒穩定的另一半才能幸福。我跟你說,我和男友兩人都不是相識那一刻就做到情緒穩定的。以下是我們的小故事: 男友以前是一個⌈假情緒穩定⌋的人,當我們吵架或意見不合時,他都不出聲、沒表情,就是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終於有一次,我們吵架了,然後他突然很大聲、很兇的將他
Thumbnail
不懂相處會使兩人漸漸地愈走愈遠,而兩個人已經由當初相愛,變成了互相指責,互相抱怨。 ⌈一巴掌拍不響⌋ 這句話我們常常都會聽到,但為什麼在兩性相處當中,我們經常都會說 因為對方做了什麼事,所以令到自己怎樣怎樣? 要怎樣看待和回應事情,選擇權都在我們手中,沒有一個人是完全被動的...
夫妻爭吵在所難免。然而,無論吵得多麼激烈,丈夫總是讓著妻子。妻子不解,問丈夫:「為什麼每次吵架你總是讓著我?有時明明是我錯了。」 丈夫溫柔地說:「因為你是我的妻子,就算我吵贏了,又能怎麼樣?贏了道理,卻輸了感情。如果丟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 兩個人的世界裡,總是要有一個鬧著,一個笑著;一個
Thumbnail
夫妻吵架時說的氣話,可能對婚姻關係造成嚴重影響。這篇文章介紹了夫妻吵架時提出離婚要求的情況,以及能否提告尋求補救。同時探討了配偶外遇問題,及在這種情況下是否能提告。另外,文章還提到了改善吵架壞習慣的必要性。
雖說吵架沒好話 但我也相信很多真心話是吵架說的 我們前天有些爭執 不算什麼大事 她說如果我們都要為這些爭執 她就考慮把錢的帳號轉給別人 我們就不要再見面了 那時已經不想再爭了 但心中不免有所以妳當時沒有人幫 我願意幫忙,是自找事作? 好啊,妳去找,找到我們算緣分盡了 她這個說法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許多人都疑惑:為何面對另一半/家人,心中明明有滿滿的愛,卻常常說沒兩句就劍拔弩張,快要吵起來呢?《家人使用說明書》介紹了心靈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對話技巧,教人如何展開建設性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