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曾和大家分享過《當我飛奔向你》這部青春校園劇,其實除了文章以外,那時我也有額外發了篇貼文聊聊這部作品。其中就有提到我認為小飛奔勝過許多偶像劇的地方就在於它的追劇體驗真的非常舒服,劇情平凡自然、主角群各有魅力、CP 線甜而不膩、傳遞的價值觀也很端正。
基本上這就是一部隨時都能欣賞,還會越看越喜歡的作品,而這個特點也使蘇在在張陸讓這對 CP 的感情線顯得相當自然,能讓人百看不厭。
於是今天我便想來整理劇中幾個不太顯眼卻富有巧思的設計,也算是找機會好好聊一下一讓在讓的故事。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依照慣例,先從我們的女主角蘇在在聊起吧!上次我提過,在在是一個性格從一開始就很完善、比較缺乏成長曲線的角色,和其他人相比會稍微少了些層次,不過她身上還是有一些反差特質滿有趣的。
不曉得大家認為在在是一個外放還是內斂的人呢?我想多數人都會覺得她應該和顧然關放一樣,屬於外向活潑的那一掛,可我認為她應該是一個內外向程度趨近 1:1 的人。
她的確有頑皮熱情的一面,但通常只會展現給親近的人看,比如父母、朋友或是喜歡的對象,她不像姜佳那樣屬於到哪都能活蹦亂跳的類型,而會隨著人事時地物的不同產生溫差。因此顧叔叔第一次見她時才會用「文靜」形容她、去遊樂園會選擇玩那些靜態的遊樂設施、在白川放煙花時會和張陸讓站在旁邊看而不是興奮地到處跑。
這些比較沉靜的反應都說明了在在身上仍有一些內斂的色彩,只是她外向熱情的那面太耀眼了,才很難讓人注意到。
也由於她不像姜佳顧然那樣隨時都歡脫到不行,當故事後期 F5 為她準備驚喜慶生,她難得耍了個頑皮的反應才更可貴。
若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過去 F5 聚在一起時會在那邊打打鬧鬧的,幾乎都是姜佳顧然和關放,在在和張陸讓通常是站在一旁觀戰的角色;然而這時的在在卻第一次成了胡鬧的那方。這也是為什麼姜佳被惡作劇後,會大喊「蘇在在妳變了」的原因。
我之所以喜歡這段劇情,是因為它讓我明確感覺到這四個人對在在來說,真的從「朋友」變成「摯友」了。不再像之前那樣,總會感覺她對姜佳和張陸讓的親近程度和顧然關放有著落差。此時的她,早已將每個人都視為最重要的朋友,可以自在地在他們面前釋放本性,也能毫無保留地和他們一起瘋狂。
(p.s. 其實「讓讓」這個稱呼也能感覺出在在對 F5 的情感變化喔!像前期她不太會在別人面前喊「讓讓」,包括顧然和關放;可到了後來,她就慢慢不再介意讓他們聽到這個親暱的稱呼。)
除了熟悉與陌生的溫差以外,在在身上還有另一個比較內斂細膩的地方,可以從她和張陸讓的那次衝突看出來。
剛剛說過,在在並不會對喜歡的人掩飾自己的熱情,一直都很願意追著張陸讓跑。會努力創造和他邂逅的機會、會四處找話題丟給他接、會主動詢問他不開心的原因,甚至還會搶在他之前和他解釋好誤會。
她強大的內心使她有能力不停給他偏愛與關懷,只是在這段「追著月亮跑」的旅程中,她也會有徬徨不安的時候。
「保持聯繫這種事情還是讓我主動吧,反正我也習慣了。」
她之所以總能毫無罣礙地對張陸讓付出,很大程度是基於他偶爾流露的正向回饋,比如他會答應她一定會回訊息、會同意在暑假見到她是件有意思的事、會主動說下次換他請她吃冰。這些回饋會讓她明白自己的熱情並沒有給他造成困擾。
可當這些回饋消失了,她心底藏著的不安就會顯露出來。
之前說過,在在和張陸讓一樣,都是看自己看得很清楚的人,因此她也比誰都明白自己的性格多可能給別人帶來麻煩。所以被誣衊偷班費時才沒想過搬張陸讓出來、兩人走太近被主任質問時會連忙澄清、會跟陸禮說是自己死纏爛打才能做張陸讓的朋友、總認為林老師會因為她一直纏著張陸讓而不開心。
這些遲疑與不確定,都能看出在在對自己的熱情其實隱約存在著不安,會怕他覺得自己煩,所以一當發現他真的開始厭煩自己後,她才會受到那麼大的打擊。
這場因轉學爆發的衝突,是我認為最能看出這兩個擁有極大反差的角色分別重視什麼的橋段。
和在在相比,張陸讓明顯比她更抗拒「轉學」這件事本身,因為他成長的環境比較高壓,所以他對江宜的不捨就要比其他人強烈得多,很難去接受自己要離開的事實;
至於在在比起分離,其實更介意他「唯獨不告訴她」這個行為,因為她不像張陸讓一樣能那麼明確感受到他對自己的喜歡,會看不明白他的疏離到底是對自己厭煩還是別的原因。
這場衝突中,張陸讓最介意的是分離,蘇在在最介意的則是冷漠,這是矛盾產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性格迥異的兩人之間最大的落差。
所以當後來張陸讓坦白在在是「特別的朋友」、在在向張陸讓表示「分開一年也沒多久」後,他們各自的心結就解開了,張陸讓從此能更達觀地面對分離,蘇在在則能更有把握地相信他對自己的感情。
這場轉學衝突除了有起到飽滿角色的作用以外,還有另一個我自己滿喜歡的小細節,那就是張陸讓在公車站說的那句「對不起」。
之前我看過很多人會用「破碎感」來形容這時的張陸讓。不管是閃動的眼神、不知所措的動作、低聲說話的模樣,都能看出這時的他是很無助地在和在在示弱。而他之所以如此謹慎,除去對她的情感本身,他比誰都清楚在在有多是非分明我想也是一大原因。
過去他曾經見過她在公車上的見義勇為、關放被找碴時的無畏無懼,甚至當初她對葉真欣那番「道歉是用來真誠地修正錯誤,而不是隨便敷衍」的言論,張陸讓也聽得一清二楚。
在在不對錯事低頭的倔強,以及對道歉背後誠意的重視,一直是張陸讓認同她、欣賞她的地方,但也由於太明白這件事,他才知道她生起氣來不會隨隨便便原諒對方。
「在道歉時要看著對方」、「要用真誠想修正傷害的心去說出『對不起』」這些都是在在過去曾經說過的話,而此時的他全都按部就班地照做了。
其實嚴格來說,張陸讓除了一開始叫她安靜的那次以外,並沒有做錯什麼,他並沒有義務要將過錯不分青紅皂白地攬在身上,只是他沒有想到在在這次會對他發這麼大的火。
當她過去待別人的冷漠降臨在自己頭上,不再會包容他的寡言和木訥時,他便只能自己想辦法,努力從她過去說的話中找方法求和。我不會說這是吵架時最聰明的解方,卻是最貼近張陸讓那細膩又有點笨拙性格的小設計。
「當我飛奔向月亮的時候,
月亮也在為了我學習奔跑。」
相信上面這段話絕對是劇中最能呼應一讓在讓的台詞了吧!特別是張陸讓「學習奔跑」的過程,更是我認為《當我飛奔向你》中最具脈絡的一段劇情。
高中時期,一讓在讓有許多一起走路回家的橋段,而這也是最能感覺到張陸讓情感變化的地方。
從剛認識時會反射性保持距離、成為朋友後習慣一起走到路口,到最後總會主動送她回家。
從原本只是消極地接受她的接近,到後來慢慢會主動創造與她相處的時光。如此微小卻細膩的轉變鋪陳了張陸讓對在在越來越深的感情,也呼應了他求婚時說的那句「後來我總希望跟妳在一起的時間能更長一點、再長一點」。
若仔細來說,張陸讓對在在主要有兩個比較明顯的態度轉化點,第一是從一開始只是單純接收她的好意,到後來願意反過來給她回饋;第二則是從原本只是被動回應她的要求,到最後會主動向她提出要求。
願意回應在在的熱情,代表著他對她的「感謝」,是他認同她是朋友,感謝她願意走向自己、溫暖自己的象徵。無論是接受和她互相補課、答應幫忙對劇本、允諾一定會回她訊息,這些溫柔地將她給予的好意一一回饋回去的行動,都是當時不善表達的他最能表示感謝的方式。
而當他的世界被在在照亮,不再那麼自卑之後,他也會將這份感謝轉化成主動的善意與偏愛。比如學科競賽時特意到車站的等待、世界末日時替她戴上的耳機、繞路送去的感冒藥、隨時準備的果凍、默默遞上的水瓶……。
在接收她的關懷、被她治癒的同時,張陸讓也開始學著主動為她付出,希望自己也能為她多做點什麼、希望她能和自己一樣快樂。這種基於「希望她也能開心」的感謝從高中到出社會都一直存在於張陸讓的情感中,也可以說是他對在在的愛的基礎。
至於前面說到的那場衝突對張陸讓而言,則可以算是他化被動為主動的轉捩點。
不管是主動向她示弱、承認她對自己來說很特別,或是說那些哄她的話,這對張陸讓來說都是違背過往原則的行為。過去的他總會找藉口否認對她的關切、無奈忽略她花癡的要求、老是被動地等她向自己解釋,都是因為他想盡可能隱匿心裡的情意,不想讓人知道他也喜歡她。
可在知道自己必須離開江宜,又見過她疏遠自己的模樣後,他便認知到他過去享受的溫暖並不會永遠駐足。當有一天太陽離開了,他該如何適應那個無光的世界?這份徬徨迫使他去誠實面對自己的情感,理清自己想要什麼。
轉學前相約考華大、聽說她來蘇揚後急忙跑去找她、畢業後約她出去逛市集,這些不像以往只是希望她開心,而是打從心底想和她一直在一起的舉動,是最能體現張陸讓不再只把在在當朋友的證明。
自從提出要一起考華大的那一刻起,張陸讓就已經將在在規劃進自己的未來裡,希望經過這次分離後,兩人就可以一直在一起。也由於此時的他已經下定了決心,就不再會像過去一樣老是嘴硬否認自己的心意,會更直白地向她表示想念、更主動地找時機和她相處。
不只態度上有所轉變,肢體接觸這塊也能直觀感受到張陸讓的變化。像最一開始,他很容易因在在的接近不知所措,軍訓一起窩在樓梯下會刻意移開距離、運動會她走近自己時會往後退一步、話劇表演完會不敢看著身穿禮服的她。
這種因為異性接近而緊張的青澀,是對對方還沒有那麼熟悉時常有的反應;而當相處時間久了,這份源於陌生的緊張就會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喜歡的人接近自己的暗喜。
和前段說的一樣,張陸讓對肢體碰觸的反應在轉學衝突前後也有明顯的差異。拿同樣並肩搭車為例,去白川的火車上在在睡著,不小心把頭靠在他肩上時,他會緊張地僵直身子不知所措;但在畢業回到江宜後,他卻開始會主動扶起她的頭靠在自己肩膀上。
同樣的情境不同的反應,細膩傳達了張陸讓對在在從曖昧轉為清晰的情感。不再只是被動地等待不經意的碰觸,會開始想要主動靠近她,而這份理所當然也替他交往後很快就習慣和她牽手擁抱的變化做了簡單的鋪陳。
和高中時期相比,一讓在讓交往後的劇情比較沒有那麼多層次,就是一路順暢地甜到結局而已,不過我覺得小飛奔對交往的描寫應該算偶像劇中數一數二自然的。沒有什麼刻意的撒糖、突如其來的進展,而是用一些很生活化的片段去鋪墊兩人的親密。
比如張陸讓會主動把在在不愛吃的香菜夾進自己碗裡、發現她鞋子太大而替她買了鞋墊;在在聽說張陸讓加班加到很晚後會特意去接他、聽到他難得說情話時會忍不住吐槽他一下。
這些奠基於日常的親暱感平淡自然、甜而不膩,不會有交往後突然畫風突變的衝擊,反倒能順暢享受他們一起成長成熟的美好。
雖說交往後這段劇情比較缺乏層次,不過還是有一個小細節我自己滿喜歡的,那就是他們兩人對「放閃」的反應。
我一直覺得在在身上有個很可愛的地方,雖然她看似是比較天不怕地不怕的那方,可在放閃這件事上臉皮卻特別薄(笑),可能私底下會很主動地對張陸讓說親暱的話或撒撒嬌,卻非常害怕被別人知道。
但張陸讓就和她相反,他幾乎不會因為難為情而去遮遮掩掩,反而非常享受和大家「炫耀」的感覺。最明顯就是他英語匯報不小心把在在的告白影片放出來後,相較於在在直接社死的反應,他反倒樂於讓全班知道他們感情有多好;就連寒假回家見家長,他也遠比在在游刃有餘得多,完全不擔心他們會對兩人的交往有什麼看法。
撇除掉在在說的誰更丟臉的問題,他們兩人會對公開戀情這件事態度差別這麼大,也和他們截然不同的成長經歷有關。
在在的熱情對她自己來說,可能只是一個會帶來麻煩的缺點;可在張陸讓眼中,那卻是帶領他逃離黑暗的光──一道從此改變他的人生,讓他想永遠守護的光。
剛剛提過,張陸讓對在在的情感除了喜歡,還包含很大一部份的「感謝」。他感謝她包容自己的冷淡與沉悶、感謝她明目張膽的肯定和偏愛、感謝她不厭其煩地走進他的世界。
正由於他明確感受過她的燦爛,才想盡可能把她的好展露給所有人知道。
「我以前是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我一直以為我會平淡地過完我這一生,直到我遇見了一個人。」
「我每次看向她的時候,她的眼睛裡面都是我。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和太陽一樣明媚的人?」
張陸讓之所以不介意讓那麼多人知道他們的親暱,我想並不是因為他臉皮厚,而是他太珍惜在在的美好,希望大家知道她對自己來說有多重要、希望她明白她在他眼中有多耀眼。就像月亮接收太陽的光後,總會燦爛地反射給更多人一樣,這同樣也是他表達感謝的方式。
《當我飛奔向你》的結局有許多呼應故事的台詞,像婚禮上在在對青春的總結、最後一幕張陸讓對兩人初識的回憶。這些承先啟後的感動這裡我就不多贅述了,想來聊聊另一段比較不起眼的劇情。
我想聊的是他們結婚後,在家看電影時的這段對話。
「如果你能回到過去,你有什麼特別想做的嗎?」
若是看劇看得比較仔細的觀眾,應該有發現類似的話題其實之前就有出現過。
高一那年末日預言瘋傳時,在在就已經問過張陸讓:「如果真的世界末日,你覺得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而那時張陸讓的回答是「沒有早點來江宜」。
江宜是改變張陸讓人生軌跡的地方。在那裡,他遇見了照亮他的光、收穫了珍貴的友誼、體會了有歡笑有瘋狂的青春歲月。
江宜的美好帶他走出了原生家庭的壓抑,也讓他遺憾自己太晚來到這裡,太晚認識這些改變他一生的人;
然而多年過去,當他再次回首過往時,卻發現現在的他已經不再覺得遺憾了。
「人只會有遺憾才會想回到過去,但是我覺得我沒有遺憾。以前很好,現在也很好。」
那些年少時曾讓他窒息的傷,早已隨著這些人的陪伴癒合起來,不再困於高中前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也不再對太晚來到江宜耿耿於懷。此時此刻,他最重視的朋友在身邊、最在乎的人在眼前,即使曾經有過遺憾,如今也只有美好的影響殘留下來。
若是曾經讀過我之前幾篇分析文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今天我並沒有像以前一樣抓幾個重點劇情、分階段解析一讓在讓的故事,而是比較籠統地分析他們前後期的轉折。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段故事本身確實就沒有什麼斷點,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親近,這些轉變都是在一次次相處中慢慢遞進、層層堆疊出來的。我沒辦法明確說出張陸讓是何時喜歡上在在的熱情、在在是何時開始介意張陸讓的冷漠;也沒辦法解釋是哪個契機讓他們不再陌生、哪個橋段讓他們認定彼此一生。可也正因如此,這段故事才會那樣的真實流暢,讓人百看不膩。
雖然今天我只有用「太陽」和「月亮」去形容在在讓讓的相互奔赴,不過我覺得「向日葵」和「小太陽」的比喻也非常巧妙!小太陽會給予向日葵無盡的燦爛和溫暖,而向日葵也永遠會朝小太陽的方向抬頭望去。
蘇在在和張陸讓之間從來沒有不平等的犧牲或付出,一路走來彼此照耀、互相扶持,蘇在在的熱情給予了張陸讓逃離自卑的勇氣,張陸讓的細膩則填補了蘇在在大而化之的性格。
小飛奔並不是一則描寫王子公主如何相愛的童話,而是兩個有所缺憾的人並肩成長,一起變得更好的故事。
我很感謝能在這個夏天遇見小飛奔、陪伴一讓在讓走過從校服到婚紗的旅程。即使他們的故事可能不如其他偶像劇般高潮迭起,卻能停留在我心裡很久很久。
下雨天的相遇、上下學的公車、音樂節的悸動、畢業後的重逢、煙花下的告白,還有一路以來記錄一切的 DV。這些簡單樸實的日常,勾勒出了一段真摯動人的青春模樣,也在我心中創造了一個恬淡而美好的角落。
就如同在在所說,這個始於 2012 年夏天的故事從不會結束,無論未來何時回首看望,相信這份澎湃也仍會浮上心頭,使我們再次為之感動、因此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