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博物館參觀與《生死晝夜》展觀後感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去年經歷疫情、一些相聚離別與動盪,終於騰出空間,靜下心整理紀錄。

看見他人在社群上分享一個特別的展覽,以生死為主題,吸引了我的目光,好奇它會以何種形式呈現?便與友人相約前往參觀。等待過程,手中文字正好讀到:「放棄個人的自發性與個體性將導致個人生命的挫敗。個人一旦變成自動化機械人,儘管在生理上依舊存活但心理上已然等同死亡。」

生死,乃是身而為人的終極提問,透過凝視死亡,提醒我們思索,要如何生?

raw-image


電梯門開啟,斗大的八個大字映入眼簾「百千法門,同歸方寸」,不論何種宗派法門,都是要我們回歸自心、自性。

旁邊一道水牆,進行潔淨儀式,「若要求道,必先清心以除積習」,清水潺潺流過指尖,洗滌身心。

raw-image

朝聖之路由此而起,文字變幻:「誰創造了我們?」「在出生之前,我是誰?」,各式探索終極生命的疑問啟發哲思。

死亡對你我來說是什麼?

我們對此有何感受?

raw-image

穿越金色大廳,地面刻畫著不同文化的象徵,柱上刻寫:「愛是我們共享的真實。」

raw-image
  • 啟程
死亡不只是遙遠的旅程,也是每日當下的轉化。死亡所教導的不只是失去,也是放下的智慧。
raw-image


終於來到展場,一到入口,工作人員請我們將鞋子脫下,褪去包袱,開始啟程,腳掌接觸地面,感到有些新鮮與赤裸。

一旁看板介紹展覽起源,「人一方面在宗教的生死觀實踐意義;另一方面又以理性逐步將死亡隔絕在生活之外,並以科技追求不再有死亡的理想世界。但我們也必須回問,死亡是生命的苦痛?還是展開意義人生的必要?」指出我們面對死亡的矛盾態度,前陣子疫情,也使得我們重新省思自己與生死之間的關係。

  • 晝夜之河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赫拉克利特
raw-image

走進晝夜之河的廊道,地面黑白相間,逐漸收攏,一根巨大鐘擺在盡頭搖晃,許多關於時間的雋永文字顯現在上頭,提醒我們不管是誰,在做什麼,我們都以一小時60分鐘的速度前進,我們行走在時間之河,河流是「活」的,我們也是「活」的。

來到轉角處,轉角以光影打上一行字「死亡是確定的,死亡時間無法預測,此時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 走向未知
死亡,為生命打開了未知的入口,這是每個人的必然,不是選擇。死亡讓時間沒有未來,但也讓生命進入了時間的永恆。
raw-image

接下來走到「走向未知」展區,一扇光門出現在眼前,背後煙霧繚繞,不確定有什麼,觀者須坐在等候區,等候叫號,空蕩的黑色空間僅有三兩幾人,女聲語音平板機械地響起,被叫到號碼者須獨自通過那扇門,其他人則留下,繼續等候。

  • 探索死後
探索死後世界,是向著每個生命回問:你想要怎麼活著?這時並不是科學,而是「意義」才能為生命給出答案。
最後的審判

最後的審判


 阿彌陀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阿彌陀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十殿閻王畫─第十殿

十殿閻王畫─第十殿

raw-image


通過大門後,許多經文、圖像看板交錯豎立,講述死後世界的景況。

最後一個牆面拋出許多疑問,瞳孔鏡中,映照出自己的身影。

  • 內在警鐘
審判結果並不僅是給予亡者的答案,古埃及的羽毛秤重、最後審判的天使號角聲、十殿閻王的喝斥,它們像給予生者的警鐘與提醒,使回看自生命的人醒來,並得到終結遺憾的途徑。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警鐘噹噹敲響,警醒身心。曾聽說過,所謂天堂地獄的審判者,其實就存在於我們自身,因所思、所想、所為的一切,內在良知最為誠實清楚。

整個空間以橘紅色燈光布置,營造出詭譎氛圍。以手電筒探照牆面,貼著各文化審判的圖像與文字,從古埃及的羽毛秤重,十殿閻王審判等等。

  • 此刻留白
「別走太快,等一等靈魂」─非洲諺語
raw-image
繪本《媽媽,死亡是什麼?》

繪本《媽媽,死亡是什麼?》

繪本《媽媽,死亡是什麼?》

繪本《媽媽,死亡是什麼?》

raw-image
raw-image

經歷了前期的幽暗未知,最後來到一個寧靜祥和的開闊空間。沙地上,佈置著許多電子屏幕,輪番播放不同名人所留下的墓誌銘,他們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在人世間留下獨特的痕跡,有些瀟灑地讓人會心一笑,生死來去自在。

一旁有木桌椅,邀請觀者在此將時間留給自己,寫下想被留下、記得的字句,完成後,將會隨機被投放在屏幕上。

老實說,坐在木桌面前時,一片空白,想像自己墓誌銘上會想寫下些什麼不是件易事,最後畫了一幅自土中發芽的苗,願有些光芒得以存續。

這道問題,後來隨著經歷,有了更清晰一點的輪廓。

友人分享詩人廖瞇的文字:

火柴不點就不會死/火柴不點就會死/花不開就不會死/花不開就會死/不出生就不會死/不出生就會死─〈生死〉

看似簡單的文字,直指終點皆相同的這項事實,那麼,要開或不開,點或不點?

  • 回歸
每晚入睡時,我死亡。隔日甦醒時,我重生─甘地

這裡是最驚艷的部分,通道兩旁懸掛整片雪白羽毛,飄動旋轉,一時之間捨不得走出去。在踏出門口瞬間,閃現金黃祝福光芒,遍籠全身,象徵健康長壽,「願光伴隨你而行」,再次重生,回到人間。

raw-image

踏出展場,一旁的仙人掌、蕨類植物象徵頑強的生命力。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整體觀展讓人耳目一新,隨著不同的展區,進行歷程體驗。死去的切身感受稍嫌薄弱,自然地行走而過。內在警鐘區域,若能真有天秤、奈何橋等等佈置,或是審判歷程,也許會更有代入感,對各宗教對死亡的觀點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若生命中尚未接觸過生死議題,不失為一個啟發開端。

隨後,我和友人去參觀博物館的其他區域,來到「哲人之道」,走道上有許多前人被留下的智慧語句,其中喜歡的一句話是:

我無法愛那存在於每一生命內的樹,一旦它微小的秋天肩上(一千片葉子的死亡),所有那些假的死與復活─而不想到大地,不想到深淵:我期望在最浩闊的生命裡游泳,在最澎湃洶湧的出海口。─聶魯達《馬祖匹祖高地》

「生命之旅廳」陳設不同器物,介紹生命各階段中文化儀式,從具體物件看見人生的過渡。分為出生、成長、中年、老年、死亡及死後五個階段。

raw-image


「我所擁有的了悟或所謂靈性上的覺醒,是能在極其平凡的事物中見其深奧不凡。我並不致力於……追求那種輝煌炫目的特別時刻,但卻珍惜那種你亦能於沙塵之中尋獲的閃爍星火。那好像是一種對靈性之眼的精密訓練,在於能夠從日常平淡流逝的事物中發現動人的剎那。…….對我而言,這的確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感覺自己像是個被膨脹或掏空了的人。我說被掏空,因為在某些方面覺得空虛,但在某些方面卻覺得包容度更大。但是……我認知的自己仍舊是同一個人。」─羅倫斯.蘇利文博士

接著來到靈修學習區,我在這裡坐了好長一段時間,友人等得都快睡著了。

隨著屏幕上的字句引導,觀者可以練習、了解各宗教靈性修養方法,。

「靈修是一種宗教的修行,涉及嚴肅的思維或是沉思。此詞源自於拉丁文,意謂著深奧且專注的思考。靈修可分為積極與消極兩種:前者肯定存在者的質量、力量或是道德價值;後者則是強調全然放棄並超脫既存的思維信念。要進入個人的意識之中其實不難,重點在於全神貫注地觀視與體察,並秉持超脫且非批判的態度。」
raw-image

其他空間則有世界各個宗教的陳設與介紹,細細認識應該可以待上一整天。

raw-image
raw-image

放空室很吸引人,生命中需要一些留白時光。

raw-image

參觀完展覽與博物館,驚嘆於世界上各個宗教的多樣性與存在,不論所相信的為何者,抱持一顆敬畏尊重的心,在了解過程中,也許對自己的靈性、生命也能有所啟發,畢竟,我們都還在學習自我修養、人生功課的道路上。


6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y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一絛溪/就得有隨時受傷的準備/我是遍體鱗傷的溪/誰來為我唱首巴布薩的歌謠?/很久以後,才有竹筏來來回回/在我身上彈奏著無言的歌/我終於知曉/歌,只能自己唱給自己聽/─《筏子溪.路寒袖》 11月,趁著空檔,參與了荒野保護協會與其他單位合辦的常態性淨溪。 幼時就讀的國小,便緊臨這條溪水,老師在台上念
七月時,在朋友邀約下,去了我愛溪州舉辦的黑泥季。 有音樂、人、還有土地。 天光從烈日輪轉到漸層色的薄暮,濁水溪被具象化成參選的母親之河, 我們手握黑泥,在真空與黏膩之間踩踏與被承接, 在那當下,人與天地是很靠近的。 正好賴和基金會推出特映場,便報名前往觀看。 誠誠懇懇。 畢竟這是對土地的信仰。
孝順,在時代潮流之下,逐漸不被那麼重視、甚至帶有貶義。孝,到底是什麼?是情緒勒索的理由嗎?是一種束縛嗎?為何華人社會如此看重?在現代的意義為何?筆者試用孝經來一同認識,孝的真義。 一、最基本的孝,從愛惜自己身體開始 相比之下,若是父母親先離世,孩子固然會感到哀戚,但他的痛,較不會像父母那樣的持久。
作為一絛溪/就得有隨時受傷的準備/我是遍體鱗傷的溪/誰來為我唱首巴布薩的歌謠?/很久以後,才有竹筏來來回回/在我身上彈奏著無言的歌/我終於知曉/歌,只能自己唱給自己聽/─《筏子溪.路寒袖》 11月,趁著空檔,參與了荒野保護協會與其他單位合辦的常態性淨溪。 幼時就讀的國小,便緊臨這條溪水,老師在台上念
七月時,在朋友邀約下,去了我愛溪州舉辦的黑泥季。 有音樂、人、還有土地。 天光從烈日輪轉到漸層色的薄暮,濁水溪被具象化成參選的母親之河, 我們手握黑泥,在真空與黏膩之間踩踏與被承接, 在那當下,人與天地是很靠近的。 正好賴和基金會推出特映場,便報名前往觀看。 誠誠懇懇。 畢竟這是對土地的信仰。
孝順,在時代潮流之下,逐漸不被那麼重視、甚至帶有貶義。孝,到底是什麼?是情緒勒索的理由嗎?是一種束縛嗎?為何華人社會如此看重?在現代的意義為何?筆者試用孝經來一同認識,孝的真義。 一、最基本的孝,從愛惜自己身體開始 相比之下,若是父母親先離世,孩子固然會感到哀戚,但他的痛,較不會像父母那樣的持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尹湘她罹患重度憂鬱症,強迫症,思爵失調症等三種嚴重精神疾病,她把她的故事以漫畫形式呈現給別人看,原先她都上傳到IG但都會被檢舉,因為內容有精神疾病自殺自殘等畫面吧,她之前有自殺未遂就是她以燒炭的方法想要讓自己不要再那麼痛苦了,但沒死成反送去急診急救救活了。
我對宗教其實一知半解,記得最初是在加拿大短暫學習課程期間感受到宗教給予我的溫暖。再來是在德國單車旅行時,為了了解文化在轉機時買了一版簡體版的歐洲簡史書籍,它伴隨我德國旅途之文化探索。回國因職務的緣分新認識一些宗教信徒朋友,又讓我再次感受到宗教對於心靈的撫慰。近幾年因緣際會買了哲學書籍閱覽,其中也提到
Thumbnail
宗教是給死人用的,還是給活人用的? 什麼時候又是接觸宗教的最佳時間點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去年經歷疫情、一些相聚離別與動盪,終於騰出空間,靜下心整理紀錄。 看見他人在社群上分享一個特別的展覽,以生死為主題,吸引了我的目光,好奇它會以何種形式呈現?便與友人相約前往參觀。等待過程,手中文字正好讀到:「放棄個人的自發性與個體性將導致個人生命的挫敗。個人一旦變成自動化機械人,儘管在生理上依
Thumbnail
今年宗教博物館的特展【山海天人】,則著重於探討人於自然間的關係,以沈浸式體驗的形式重新感受生命意義。 遊歷時聽聞路人耳語:「這樣的布展沒有深度。」 人們往往將立即能獲得的資訊量多寡,視為展覽的實際價值。其實真正的展品,是體驗者當下內心的覺知。
Thumbnail
如果以全觀視野來看待宗教,如同在欣賞各個國家的文化、思想和歷史,也是他們在藝術上各自表現的底蘊。 為何人類文明發展都會有宗教影子的存在呢?
Thumbnail
和世界文化遺產相遇變得稀鬆平常,百年千年的起始刻度,比起依賴相機瞬間成像,專注感覺流進眼睛的除了線條色彩,幾何信仰,還有時間氾濫過後的重量。
Thumbnail
當你出生的那刻起,死亡的陰影就朝著你逐步接近。亞洲文化避諱著談論死亡,不過,一旦感知人將有一死,對於生的渴望,與生命意義的追求會更為清晰。
Thumbnail
更加了解死亡,是生的意義吧。我一直覺得生存和死亡不是對立面,而是並行的。像所有誕生那樣,有盛放也有凋零。我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毫無畏懼地談及死亡,有些生死,是連神也無能為力的事。──不朽 一、「啟程」📷 「生命的意義就在每個當下,每個呼吸,和每一步腳下的路。」──一行禪師 二、「晝夜之河」📷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尹湘她罹患重度憂鬱症,強迫症,思爵失調症等三種嚴重精神疾病,她把她的故事以漫畫形式呈現給別人看,原先她都上傳到IG但都會被檢舉,因為內容有精神疾病自殺自殘等畫面吧,她之前有自殺未遂就是她以燒炭的方法想要讓自己不要再那麼痛苦了,但沒死成反送去急診急救救活了。
我對宗教其實一知半解,記得最初是在加拿大短暫學習課程期間感受到宗教給予我的溫暖。再來是在德國單車旅行時,為了了解文化在轉機時買了一版簡體版的歐洲簡史書籍,它伴隨我德國旅途之文化探索。回國因職務的緣分新認識一些宗教信徒朋友,又讓我再次感受到宗教對於心靈的撫慰。近幾年因緣際會買了哲學書籍閱覽,其中也提到
Thumbnail
宗教是給死人用的,還是給活人用的? 什麼時候又是接觸宗教的最佳時間點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去年經歷疫情、一些相聚離別與動盪,終於騰出空間,靜下心整理紀錄。 看見他人在社群上分享一個特別的展覽,以生死為主題,吸引了我的目光,好奇它會以何種形式呈現?便與友人相約前往參觀。等待過程,手中文字正好讀到:「放棄個人的自發性與個體性將導致個人生命的挫敗。個人一旦變成自動化機械人,儘管在生理上依
Thumbnail
今年宗教博物館的特展【山海天人】,則著重於探討人於自然間的關係,以沈浸式體驗的形式重新感受生命意義。 遊歷時聽聞路人耳語:「這樣的布展沒有深度。」 人們往往將立即能獲得的資訊量多寡,視為展覽的實際價值。其實真正的展品,是體驗者當下內心的覺知。
Thumbnail
如果以全觀視野來看待宗教,如同在欣賞各個國家的文化、思想和歷史,也是他們在藝術上各自表現的底蘊。 為何人類文明發展都會有宗教影子的存在呢?
Thumbnail
和世界文化遺產相遇變得稀鬆平常,百年千年的起始刻度,比起依賴相機瞬間成像,專注感覺流進眼睛的除了線條色彩,幾何信仰,還有時間氾濫過後的重量。
Thumbnail
當你出生的那刻起,死亡的陰影就朝著你逐步接近。亞洲文化避諱著談論死亡,不過,一旦感知人將有一死,對於生的渴望,與生命意義的追求會更為清晰。
Thumbnail
更加了解死亡,是生的意義吧。我一直覺得生存和死亡不是對立面,而是並行的。像所有誕生那樣,有盛放也有凋零。我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毫無畏懼地談及死亡,有些生死,是連神也無能為力的事。──不朽 一、「啟程」📷 「生命的意義就在每個當下,每個呼吸,和每一步腳下的路。」──一行禪師 二、「晝夜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