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面對新事物的第一眼、第一個態度,如果是恐懼,那麼便再也沒有向外成長的可能性。
以魚兒跟人類的關係來說,當把手臂伸進水族箱,來調整改變裝飾時,那種不用靠魚鰭來前進的,並無相對應固定頻率的水流感受,會讓魚兒感覺到訝異,於是本能地選擇逃離,並非是恐懼。 而嘴巴是牠們用來探索、過濾、篩選,與認識這個世界的器官而已,進食只是額外的功能之一。
當可以這樣與魚兒互動時,同時也在殘酷地向牠們訴說著真相,那就是牠們被困在一個固定環境,比大海淺、比湖泊窄、比池塘小,牠們願意用盡一生的生命來探索,但在這裡生命就像被浪費一般無法前進。 所以透過換水來產生新的水流、經由改變佈置來增加新的感受,與藉著良善互動來表示自己是尊重生命的生物,才能讓牠們不會因為空間的限制,而感受到生命因探索的停滯而顯得衰敗,能更勇敢、更美麗的活出精采的生命在這裡。
而這樣子來對待其他生命,不是因為牠們,而是因為是自己尊重,在外界看起來,我們就像是高維生物,可以託付理想與信賴,在交予強大能力後,可以讓後代嚮往。 不是因為我們能力強,是因為我們本質好,這種跨種族的交流,興許可以用在未來面對外星人時,而我們的現在就是在訴說著自己。
但以上說的都是透過給予與照顧,所形成的樂觀現象。 要成為事實,就要兼顧到理想與現實兩個面向,我偶爾會坐在魚兒們旁邊,也不看牠們,反倒是牠們靠近時被我的餘光看見,而伸出手指跟牠們在水族箱外一起游泳,而牠們此時就會游到水族箱長端的盡頭,藉此知道這個人類的手有多長。 幾番認識之後,牠們才因為習慣而不會陷入訝異,而有了安全感進而跟我互動。
連人類都很容易受環境影響,所以能改變環境的,就會被認為強大,這也是我們無比尊重發明家與創業家的原因,但事實上在一個層面的現實中,我們是很討厭他們的,因為他們強大而不可動搖的內心,改變了環境,縱使很棒、很周全,但我們還是要因為這樣而改變。 甚至還會想,一旦有一天沒了這些,我還不是要變回去,因此形成抗爭 - 現實中的光明來之不易。 而對美好的抵抗失敗時,人心就更加弱小了,因為此時雖然對方也是人類,但是縱使他們再弱小,也還是一種威懾。
曖曖內含光(註1),此時就恰如其份的登場了,在適時的時機,用最貼切適當的方式帶來具體改變,用以照亮人心,就像把魚兒從水族館帶回家時,不可以用倒的,要打開袋子,讓牠們選擇自然地游出袋子外,進入水族箱,此時的水族箱,再黑暗,也會是光明的。
註1: 曖曖 - 昏暗不明的樣子。 所以曖曖內含光,很容易被誤解為光明受到障礙與阻礙,但透過「耶穌被打了一下左臉後,接著又說右臉也給你打一下。」的故事,便可以輕易的理解到感受到的這層阻礙,是基於對他人自尊心的保護,但又不可以被發現;感覺到的此番障礙,是源自於對他人的不捨,卻又不能被發覺。 唯有這樣,才能透過光明的阻礙與障礙,將矛盾的形成,就像雷達一樣,可以直接顯露出在你我身為對方的相對位置,同時指引出崇高理想的絕對位置,以便用得恰到好處的光芒來照亮與溫暖,所以曖曖內含光,其實正確的解釋是 - 深藏不露的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