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可以讓腦袋變得更靈活的書,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的決策中應用數學中的「機率」概念。機率存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環節,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是「這件事平均機率是多少?」。因此,讓我們先探討一下「平均」的真實意義。
如果一個事件的期望值是50%,例如以同樣的背景條件丟擲一枚硬幣,長期下來出現正面或反面的機率理應接近50%。這是我們所認知的「常態」,所以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每次丟銅板,正反面的出現的機率應該差不多1:1」,然而這是一種誤解。
事實上,無論是誰來丟硬幣,即使丟100次,正面和反面的出現次數也都會有差異。假設丟100次硬幣,出現53次正面和47次反面,這數字可以解釋成1:1嗎?對某些人而言是,但對於採用不同觀點的人來說,可能並非如此。那持續丟超過一段時間後以後,正面開始超越反面次數,且連續出現同一面的情況變多,這樣是正常的嗎?
拉大視角來看,繼續丟硬幣,長期下來的結果還是趨近1:1,並無違背平均律。換句話說,當進行大量的實驗或事件時,每次事件的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隨著實驗或事件的次數增加,這些結果將會趨向於平均值。這個法則的基本原理是,如果一個隨機現象足夠多次地發生,那麼統計上的結果將越來越接近期望值,也就是平均值。
平均律告訴我們「若想要了解機率對事件的作用,不應著眼於每一個別事件,而是要注意他們的相對頻率」。所謂的平均法則不是指「最終數據會平均」而是在足夠多的獨立實驗或事件中,其結果會趨向平均值。但是,這句話有前提:
§思考:我們不應該只關注單一事件或連續幾次的事件,影響心裡對客觀事實的判斷。意即不該把重點放在事件本身,而是要看整體事件的相對頻率,才能了解機率對事件的作用。所以,不必為某些事件的微小差異而感到驚訝或懷疑,因為只有在足夠多的獨立事件中,結果才會趨向於平均值,這才是最客觀的事實。
那,什麼是獨立事件呢?
世界上有許多事件並不是獨立事件,不要自動假設看似隨機的事件為獨立事件。
書中舉了例子,說明一些我們經常認為彼此無關的事件,事實上存在看不見的關聯。我歸納了兩種經常被忽略的情況: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了一個樂透彩的陰謀論。某次英國樂透開出4連號不久,接著首先開出3連號,隔週又開出3連號,而緊接著下一週再開出3連號。這樣的現象似乎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屢見不鮮。那麼,如何解釋接連出現3連號的情況呢?其實,作者給出的答案是:不必解釋。
為什麼呢?因為根據科學模型計算,4連號大約需要發生350次才會發生一次,而3連號則是每26次就會出現一次。這樣的隨機事件沒有固定的規律可循,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驚訝於「連續發生」這種巧合。但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就會發現這種事件的發生機率並不會違背這些科學模型的理論。
§思考:當我們嘗試解釋巧合時,很容易低估所謂驚人的事件,究竟是有多稀鬆平常。只憑感覺認定何為「驚人」、「不可思議」,很可能會讓我們低估了巧合發生的機率。
我們對於在生活中所見聞的事件,對異於平常的狀況特別有印象,如果是正面的,會想找到線索跟隨。而如果是負面的,會給自己理由解釋為運氣不好,例如賭博買大小,連續開了十幾次大,便會覺得下一次就要開小了,於是把剩餘的籌碼全部投入,想要一把翻盤,但常常事與願違,最後輸個精光。難道真的是運氣背到家,上天不疼惜? 其實只是陷入了賭徒困境。
接續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