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一個非完成不可的逼迫與要求,你經常就會什麼事也沒去達成,懶惰與貧窮都是一種習慣,而壞習慣會讓你身陷貧窮而永不得翻身。當一個人徹底認知到自己的時間其實根本所剩不多時,他才會開始認真起來,認真來面對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
剛出社會時,每個人的起薪與職務都差不了多少,但是早一步的自覺與做出正確的選擇,累積財富的效果就會大不同;過了若干年之後,有些人可能還是窮光蛋,每天被經濟壓力給壓的喘不過氣,但有些人可能卻是告別「錢奴」的工作模式,不但擁有時間、金錢,還能得到自由!若想要讓事情變好,你最好先讓自己變好。人若沒有被逼到絕路,是很難顯露出真正的潛能,因為與其什麼都不做的隨波逐流,總會比痛苦的掙扎去做出巨大的改變來得輕鬆。但是如果可以選擇,你沒有必要非得等到天大的悲劇發生到自己身上,自己才會想辦法去做突破,然後才有個全新的開始。
很多從事業務性質的工作者,通常業務表現最好、最突出的,通常都是那些錢缺很兇的人,錢缺越兇就愈拼,當你完全沒有選擇時,你就只能全力以赴,沒有保留。要如何去增加一個人的行動力?答案就是「逼」他做出決定。如果反問你自己人生只剩下最後一年,你有什麼是非完成不可的目標,當不斷的篩除與重複思考再詢問自己之後,最後剩下的三項是什麼?請把它條列下來,並且選出其中最有可能經過這一年的努力之後,就可以真正被實現的一個。三年前阿佘寫下要登記一家公司,事實證明我也辦到了,而今年的目標則是出書,是不是又再次完成了;如果沒有一個非完成不可的逼迫與要求,你經常就會什麼事也沒去達成,懶惰與貧窮都是一種習慣,而壞習慣會讓你身陷貧窮而永不得翻身。
當一個人徹底認知到自己的時間其實根本所剩不多時,他才會開始認真起來,認真來面對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所以阿佘經常會在公開的演講場合活動當中,帶領一個叫做「生命紙條」的遊戲(歡迎公司機關學校團體邀講),當了解生命有限之後,你就知道現在自己該怎麼做,自己就會想辦法去找答案。美國著名的鋼鐵大王卡內基曾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我用金錢去幫助一個人,很可能會毀掉這個人,這個人必須透過自我奮鬥才能發展才智,取得成功。」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負責,金錢可以救「急」但是卻無法救「窮」;自己本身若沒有徹底改變的話,別人能給予的幫助都只是暫時性的,無法讓你真正改變一切!
大部份的人都在處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倘若你是個有原則的人,有自己的價值體系和目標,就不會一直忙於處理不重要的事。追求成功,其實是一個浩大的自我改造系統工程。所有人性中的缺陷、惰性、還有想要逃避的部份終將都是要被挑戰的部份;如果這輩子你都是只挑有把握、容易的事在做,你怎會有能耐去挑戰真正內心想要的更美好事物,如果成功都是唾手可取的話,那麼成功就不是件寶貴的事。如果世上每個人都有很多錢的話,那麼錢本身就不是那麼具有價值了。
台灣絕大多數的人民都處於一種非常壓迫的生活狀態裡頭,高房價成為年輕人的沉重負擔,並且面臨抉擇:買房就養不起孩子、養孩子就買不起房。每個月小孩子上幼稚園居然要高達1~3萬元的費用,如果你的月薪只有2萬多元請問你怎麼養育孩子呢?所以大家都不想生孩子了,因為養育成本已經無法讓成年人來負荷。薪資結構沒有跟得上生活負擔,包括生活方面的食衣住行與最重要的養育部份;若不是雙薪就無法兼顧買房與生孩子,而既然雙薪,那麼問題來了,孩子要給誰照顧?對於缺乏照顧、缺乏教育與缺乏關心的孩子,對於長大成人之後,他又會是什麼樣子,恐怕也會是整體社會的所必須承擔的共業。
因為大家都把「成家立業」、「非買房子」不可,當作一件必備的事情,如果沒有房子,肯定認為自己就會是走上街頭的那一群「無殼蝸牛」;為了不當所謂弱勢的「無殼蝸牛」,因此每個台灣成年人,都把買房當作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追根究底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安全感」,生活在沒有安全感、不穩定性的社會環境,種種來自於生活,經濟、文化上的認同與比較,會壓迫著一個人的生活,而做出受限的選擇。很多時候,壓力源往往來自己一個國家、民族、社會所潛移默化的諸多文化,尤其是台灣是一個很狹隘且封閉的島國,地狹人稠,人與人之間其實是非常容易有所交集的,而有交集就容易會有比較,誰家的小孩怎樣怎樣、有多會唸書、誰家的爸爸怎樣怎樣、有多會賺錢,一天到晚就是充滿所謂的「比較」文化;我們的媒體也總是愛做比較,不論是電視媒體或是報章平面雜誌,一天到晚都在挖內幕、做比較、強調貧富差距,因而讓很多人去追求如何比較不輸給別人或是不吃虧,然後就任由這種無謂的「優越感」來鞏固他所缺乏的安全感。
而很多社會制度也是建立在「安全感」上頭的,「證照」制度不也是這樣嗎?為什麼要去考證照,考證照是要證明些什麼呢,你有認證,而別人卻沒有,所以你就比別人多了一份優越,也多了一份安全感,比別人更上一層樓嗎?或許會方便你找一份工作,但是不代表你真的可以在業界名列前矛。請問很多藝術大師有證照嗎?有誰給他認證嗎?考過建築師執照的,就有能力自己獨立建造出一棟房子嗎?建築師傅一定會蓋的出房子,但是他不一定可以考試過關;如果你烹飪的技藝很好,但是你卻一直沒去考證照,請問我們就要視你為不會做菜的一般人嗎?這社會有很多的現象可以探討,你可能會因為某些因素而讓自己感到逼迫,不得不去那麼做,但是你必須先花點時間去瞭解影響你心理層面的根源,對症下藥你才不會落得窮忙的結果。你不是因為要跟別人比較而在生活,而是因為想讓自己變得更好而生活著。
人跟公司都一樣,當人生發生重大挫折的同時,就如同公司面臨赤字的虧損一樣,這時候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徹底做一次全面性的健康檢查;找出病因並徹底根除,這樣才會有重生的機會,不然原先導致會失敗的習慣(病因)就沒有真正改過來的契機。因此,年輕人越早體驗到失敗越好!最好是大失敗,幾乎破產、走投無路、一無所有的那種巨大失敗,這樣才能有真切的大覺醒。因為年輕所以還有本錢、還有機會,只要還保有工作的能力,並痛定思痛來改過,那麼如此才會有獲得真正成功的機會;因為所有的成功都是潛藏在失敗的背後,以鍛練心性的模式來「焠鍊」你是否擁有成功的條件與資格,而多數人遭逢失敗因而無法再站起來,自然就是被淘汰出局。
我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多半都是源自於內心的心理因素,而不會是外在條件,再差的景氣也是有人可以創造商機獲得成功不是嗎?造成個人心理因素的最大障礙,往往有三個,恐懼、懷疑與懶惰,這三者的總和效果也大概決定了我們會成為怎樣的人,如果想要徹底改變自己,你就必須用自信、堅定與努力,來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恐懼與懶惰,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人性弱點,但是懷疑卻是其中最讓人摸不著頭緒的一種心理障礙,因為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愚笨的,總是喜歡用懷疑來顯示自己的聰明與睿智;懷疑自己以及懷疑別人,都是種會導致故步自封的心理障礙,合理的懷疑是正常的,但是過於懷疑,不願敞開心胸去接納、去學習新的事物,這樣機會不就往往會毀在自己的傲慢上面嗎。
在市場上,趨勢是我們的朋友,但是我們不見得可以經常找到它,並且甘於相依相偎;而我們的敵人,往往也是趨勢,還有自己,人性總是善於猜忌與懷疑,心理素質是決定一個人的重要關鍵,不論是在股市之中,或是在其他發展方面都是如此。以前我也會自以為聰明,對於很多事物都會提出懷疑,覺得外面老師、大師既然那麼厲害,幹麻教人自己賺就好了,所以我根本不會去外面上任何成長與投資課程,只會去200元場地費或是免費的演講,貪小便宜看看能不能聽到些什麼別人的秘訣,但是我還是沒有太多進展,還是持續在市場上虧損繳學費,會覺得反正沒有什麼代價,就也是隨便聽聽而已(很多人甚至只是去想聽明牌的,信不信?);但是後來我也去花不少學費上課了,現在我非常慶幸當時的選擇是對的,我節省了很多自我學習的時間,也得知很多眉角,我何必去管別人,何必去管人家賺股票的錢多,還是賺學費的錢多,我只是要專注學我想學的東西就好了,別人是否真正富有的事情,根本與我們本身一點關係也沒有!打破迷思的關鍵在於:有錢人的贏家思維,換做你,除了可以在股票上賺錢之外,敎課、出書、演講也可以讓你賺到更多錢,那你要不要賺,會,當然會!而這就是有錢人的思維,更何況回饋更多也只會得到更多。
有錢人之所以成為有錢人,是他懂得創造更多讓他變更有錢的方式,若你思維還是停留在無謂的故步自封、批判、詆毀、否定別人,想天天大賺、包贏不能輸,不願徹底改變自己思維,也無法跨出限制自己的那一步,那麼你這輩子永遠也找不到所謂的贏家方法。要贏先要學會輸開始!先學會輸、自己認輸,並把自己的自作聰明、自以為的習性給拔除,你才能真正進入贏家的世界,擁抱一個全新且願意不斷擴展的心靈,那樣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
很多人焦點放錯地方,只會專注在有錢人與他們所擁有的東西,然後開始抱怨有多麼的不公平,但是重點永遠都是在於自己身上,我們只需集中精神,去找出自己所欠缺的,然後儘速去補足它;光是抱怨並無法讓自己也是成為有錢人的一份子,馬上提出解決方案與行動的人,才會是真正的贏家。
為什麼你要逼我啊?每天都要逼自己做出選擇,如果不這樣做,你就無法排除困難,去重新找回自己所欠缺的、並克服心理障礙,只會持續沉淪在「錢奴」的世界裡頭。不要試圖去找別人麻煩、雞蛋裡頭挑骨頭,要記住:情緒是困住自己,而非困住對方!當去找別人麻煩時,其實你也是在為自己找麻煩,成功者所要專注的突破焦點絕對不會在別人身上,焦點只會在自己身上,而且你還得自己不斷逼自己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