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過程養成許多自我面貌,就像屋子裡住了許多人,但彼此是和諧的存在,沒有誰高誰低的的分別,必要時創造新的人格適應新環境,但多數時候還是主人格在反應。發現這些人格是我生病期間剛好做到的功課,人很容易跟隨別人意志在走,清理大多數的習氣後才明白原來真正的我有許多面向,在舊反應模式下大多數配合別人在行事,自己有沒有真正喜歡其實並不真的明白,往內深度探索時原來很多的自我都是虛假的,但也透過這些虛假才能找到真正的本性,再過些時日,或許舊的自我又被超越重生更新,活著就是不斷轉動生命各種片刻,沒有一分一秒是靜止不變的。
環境是塑造人格的推手,環境的好壞往往都是被動接受或者抗拒。最初的迷失就是在原生家庭裡,要找到真實本性需要自覺,摘掉人格面具要有勇氣,可能家人朋友會失望,有時過程只是把自己找回來,開始做真正的自己,才能自在。
那些虛假人格在反應心裡的壓抑,扮演別人期待的樣子並不會得到任何回報。辨識真假自我要經過一段覺察的功夫,反覆練習與自己靠近,修正並轉化僵固的思維迴路,從中獲得更具彈性空間的想法。
在人際中扮演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互動之中從容且溫和,即使遇到惡意的人也能平常心面對,不會在心中動怒。家族成員是最好的試煉對象,越接近彼此越能幫助自己做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