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就父親遺留下來有關他在大陸時期的史料,在祖父辭世後,家中尚有繼弦的吾祖母林晏(諡柔慈)時年41歲、大哥24歲、二哥21歲、三哥17歲、大姐13歲、二姐11歲、父親4歲。祖母帶著四男兩女共有七人,除父親尚幼之外,其餘都正是投入生產的年齡,雖遭父喪之不幸,卻該是充滿前進的家族。地雖貧瘠,物產不豐,但勤於勞動作息的閩南精神,讓這家子雖不至富有卻也得溫飽。
父親生為幼子得父母兄姐疼愛,吾先祖以文儒耕讀,讀冊(讀書)是謀取功名,報效國家民族之途,或是父親自小聰穎,家人得以栽培成才。在【遺兒孫詩】中提到【吾母忍悲營生計 含辛茹苦來晟養 五歲初識三字經 二兄揹吾讀書行 幼時學習漢文字 十三離家赴民生 學習農藝識英文】五歲初識三字經便是朗朗上口如歌謠般唱曲,雖不一定知其涵義,卻已經展現父親記憶力以及理解力的確有非凡之處,嘗想父親離鄉37載(民國35年抵台)在55歲臨終之年猶能在記憶中搜尋縷剖出幼時成長的脈絡,其智商之高可窺一斑。
在祖母的帶領下,一家和樂,父親正沉浸在學習的快樂。父親說13歲(父親當用虛歲計,時西元1940年)離家赴民生學習農藝識英文。當時國內已經展開所稱的八年對日抗戰(西元1937~1945年)在吾良庵黃氏家廟【良庵祖祠史記】提及「抗日時期,民生農校內遷於斯。勝利後,農校返泉,…」當時民生農校究竟是為在泉州舊校,抑或在南安縣埔心村的黃氏家廟,我認為當是後者。雖說高塘村距埔心村同在南安縣,不過,以鄉村地大偏遠的情況推論,中學生住校讀書截至目前為止,仍是吾家鄉普遍的現況。
姑且不論父親所稱【十三離家赴民生】是到泉州還是埔心村的黃氏家廟,總之,父親已經正朝著讀書學習的路上前進著。
【1932~1940】
台灣記事:
1934年(日昭和9年):
5月6日台灣文藝協會成立。
6月3日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完工。
9月2日持續15年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終止。
1935年(日昭和10年):
4月21日新竹台中大地震。7月17日竹南、苗栗地震。
10月10日-11月28日適逢日本統治台灣40週年,舉辦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
10月25日南迴公路竣工。
11月22日首屆台灣地方議員選舉。
1937年(日昭和12年):
4月1日台灣總督府開始禁止新聞的漢文欄。
7月7日中日戰爭爆發,日政府派武官總督。
12月27日大屯國立公園、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成立。
台灣軍伕奉召至中國戰場。
1939年(日昭和14年):
9月25日新高港開工典禮在梧棲舉行。
1940年(日昭和15年):
2月11日台灣人的改姓名開始。
10月25日台灣第一座交通號誌在台北御成町開始運轉。
中國記事:
1928年至1937年 國民政府「黃金十年」。
1931年9月 日本於九一八事變發動佔取中國東北的戰爭,1932年建立由前清朝皇帝溥儀為首的滿洲國傀儡政權。
1936年5月5日 國民政府籌畫《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發表五五憲草。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爆發後,周恩來、葉劍英、博古代表共產黨開始和國民黨展開合作談判抗日。
1937年7月7日 蘆溝橋七七事變。日本攻陷華北。8月淞滬會戰。12月南京市淪陷。國軍台兒莊大捷。
1938年8月至10月武漢會戰,日軍攻下武漢市。同期間又登陸大亞灣,攻下廣州市並侵略華南。
1939年期間中日雙方於豫鄂湘桂各省交戰。國軍長沙大捷。
父親記事:
1940年離家赴民生學習農藝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