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名字一出,想到的必然是著名的設計學派,這所由德國建築師Walter Gropius創立於1919年的藝術學校,百年前的宣言擲地有聲:學校理念是將藝術與工業融合,藝術家與工匠之間不再設有界線,換句話說設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形式,而是融入人們生活。學校短暫綻放於兩場世界大戰之間,一方面適應時代改變,一方面創造出獨特的教學方式,包浩斯的設計風格簡約明瞭,並從人的需求出發,追求實用和美學的結合,強調功能和形式的統一。
先端來這本有關包浩斯的Graphic Novel,這部作品主要描述了包浩斯從成立到解散的短短14年歷程,主角並不聚焦在大師們如Paul Klee、Kandinsky、Mies van der Rohe等人物身上,而是由迴盪於空氣中的「包浩斯精神」以獨白形式講述自己的故事,並描繪了這段歷史上三段重要時刻:由威馬共和開始,至面對校內的派別矛盾,以至遷校至德紹,新校園更成為包浩斯最著名的建築,也是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代表作。無疑包浩斯的設計思潮是劃時代的,小如一粒字體、一件家具、一場舞劇甚至是建築風格,每件設計背後也在回應社會需要,學生接受了手工藝、繪畫、建築和設計的訓練,追求技術以外亦鼓勵以實驗精神來創造美學與實用兼備的作品。可以想像這所學校擺脫舊有的形式以及束縛,培育了一批得意門生,只是最後一段歲月遇上納粹上台,學校在承受右翼政治的影響下被迫關閉,而二戰爆發又已是後話。
故事尾聲「獨白」再度響起,包浩斯雖「早逝」卻活在每一代人心裡,最後一張圖出現了許多受包浩斯風格影響的物品,Tolomeo的桌燈、Nesting Table子母茶几、女設計師Alma Buscher的積木玩具、David Bowie那件Ziggy Stardust標誌衣服Vinyl Jumpsuit、還有字體設計、地鐵標誌和iPhone等,這些都只是包浩斯設計對後世影響的冰山一角,如果沒有包浩斯的存在,我們現在身處的世界也不會是如斯模樣吧。
書的蝴蝶頁以穿著幾何立體戲服的小舞者圖案作結,那正是別具玩味的Bauhaus Ballet,包浩斯誕生在動蘯的年代,卻成就了一代偉大思潮,不論時局如何風雨飄遙,藝術家/學生/創作人在那裡點燃各種想法,創作經歷百年仍被大眾記著的設計,存活得短暫又如何?這14年跳脫而精彩。
既然提起Bauhaus Ballet,便不能不提這部同名立體書,Bauhaus Ballet也稱為Triadic Ballet,是包浩斯發展的一種現代舞蹈形式,它不像傳統戲劇或舞蹈般從文學與童話中獲得靈感,相反它沒有真正的情節,舞者身穿由Oskar Schlemmer設計的幾何服裝,舞蹈因為受到笨重、有如雕塑般的服裝所限制,於是編舞動作更強調機械式的節奏和數學軌跡般律動,不但探索身體變化的輪廓,跟空間、音樂之間的關係,成功將視覺藝術和舞蹈元素融合,Triadic Ballet這種舞蹈形式在100年前可謂相當前衛。
讓孩子接觸這部立體書,可能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去了解包浩斯,再多的理論還不如用作品說明,書裡甚至沒有太多話,只需用手去感受,當擺弄小紙人的裙,可看圖案產生的視覺效果,拉開書頁則看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Bauhaus Ballet 的厲害之處是百年前的設計與想法放在今天仍不過時,將幾何形狀變成服裝搬上舞台,這創作過程同樣充滿趣味。
閱讀相關文章:
延伸閱讀:
1970年由Bavaria Atelier GmbH 重現作品,配上Erich Ferstl 的音樂,製作成30分鐘彩色電影
Bauhaus Ballet 立體書,影片出處 :ZKM | Karlsr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