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台通粉,多數意見都是大拇指,唯獨電影話題頗有微詞,因為曾聽何欸重述某幾部電影劇情,與實際大有出入,印象最深刻是《千年女優》,竟然說千代子與男子是拍戲認識(其實是銀映專務與母親洽談時刻,千代子出門散心撞見),但何欸卻又謹記結局核心精神:
「追逐的不是那位男子,而是追逐著追逐他的自己」
似是應證起承轉合中,頭尾尤重的道理,但還是必須提醒,推導過程有誤,結果皆有些微差距,復盤時刻仍須慎之,甚或為免笑話,畢竟都表示自己「逐格分析」的行為了。儘管如此,何欸仍有少數令人心服口服的評論,如新一集〈遊樂園之星〉,何欸對《周處除三害》(下略稱《周處》)表示閱畢後的憤怒,激起共鳴之餘,也使人提起動力欲簡述數月前的不滿。
上映前有緣剪到主演阮經天、王淨、李李仁的訪談影片,片中三人表現俱佳、各有特色,分享彼此對劇本的解讀及拍攝過程的辛苦,受其中幾段陳述吸引,分別是:描述開頭陳桂林與陳灰之追逐,從六樓天井下跳,如何與武行和演員通力合作;陳桂林與陳灰間的英雄惜英雄;王淨的入戲之深…等等;加之不少朋友試片後好評不斷,「阮經天會得金馬影帝」、「不愧是香港導演的動作片」…云云,種種因素對應不同的期待,可期待歸期待,能否被滿足是另一回事,期待與失望往往正比呈現。
首先演員描述的追逐戲,於我稱其「六樓天井的閃現」,鏡頭轉瞬即逝,過目即忘。憶起普多夫金(Podovkin)曾分享道,攝製The End of St. Petersburg的爆炸場景,欲呈現駭人氛圍,原先使用真正意義上的炸藥,現場效果十足,後製卻發現情是兩樣,因而改以噴煙器佐以鎂光燈閃爍,而後確實鏡頭內相比實際爆炸更為「真實」,觀者更願意相信做出的爆炸比真的爆炸更像爆炸,也意味著攝製不見得須以實際方式。《周處》指的恰好是開頭追逐戲的六樓天井,既然呈現無法達成效果,何必讓演員這麼辛苦,而既然讓演員辛苦,又為何不竭力呈現,為其想方設法,比如於剪輯著力,快慢轉換節奏,讓重點得以放大。
再者是王淨之入戲,首先須聲明,王淨是非常好的演員,但自《返校》後曝光率見長,大量電影與劇集皆有合作,因而開始有不同聲音出現,指部分角色氣質與其不符,許為商業考量,當然也可從中看見他的努力,是對職業之尊重,無可厚非之餘更應多一絲敬意,但撇除角色氣質,更甚者是該角色存在之必要何有,一如《周處》中的程小美。
訪談內飾演程小美的王淨,表示最後一場戲的欲哭無淚,來由自對劇組用情之深,揮淚即別離,更於訪談幕後語出更深刻的掙扎,觀者如我卻不見電影相關呈現,幕前幕後不成正比,私忖導演有所刪減,原因不明。
而針對角色,王淨與阮經天各自揣摩導演意圖,前者表示幕後亦未交代小美與陳桂林的關係,欲留待觀眾腦補,並刻意定義兩人關係之若有似無,而後者認為小美為桂林生命最後一段路中,罕有的一絲浪漫。二人雖理解不同,卻各有道理,但程小美於電影之用,僅帶出第二幕的香港仔,未有個人成長曲線,也未與陳桂林產生化學變化,假想成品少去小美,無明顯差異,回看彷彿因人設事,倒不如新添陳灰與陳桂林的更多互動。
「英雄惜英雄」之說,好似為區分立場釋義,正反兩派本無異,古今皆然,但於《周處》內令人狐疑,因二人互動除去追趕跑跳,僅剩末幕陳桂林被捕後,陳灰對其單純的順應以對,未有更進一步的文戲,同樣為其想方設法,比如片末陳灰可以探訪陳桂林,令隔板倒影疊合二者,又比如藉鏡頭運鏡來場漂亮的對白,宛如諾蘭《黑暗騎士》之審問,過肩來回交錯,左左右右正邪區分,或是任何短期不及之法,當然不必自比諾蘭,但解套方式之多,申論答題為基本分,但白卷以對不能諒解。
也許有人會為導演辯護,稱上述包含後製、加戲云云便會破壞節奏,但節奏本為荒謬,單看香港仔與林碌和段落比重可見一斑,結果明顯偏重後者,彷彿源自某種執念,臆為幕尾破土,而後自詡酣暢淋灕的殺人之路,初看夢迴《金牌特務》,單看該場予以肯定,乃至全片則顯得刻意,更是鳩佔鵲巢,讓角色淪為執念的陪襯,而剪接也使人皺眉,過程有許多鏡頭節奏怪異,有的可多有的可少,族繁不及備載,但不願再耗百餘分逐個分析。
導演貪心使人氣,浪費一眾好演員,兩岸三地之大,好評充滿令人訝異,而好評匯聚風向,逆風實屬不易,何欸說得好,道出我的憤怒,先🦐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