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安汶島(Ambon Island)在哪裡嗎?它位於耳熟能詳的「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這座島嶼在過往的歷史上,曾自詡為「東南亞的臺灣」?為什麼?讓我們隨著葡萄牙、荷蘭、英國、印尼與安汶人們,一同進入安汶的歷史時光之旅,追尋這段根源。
安汶島地理位置
葡萄牙時代
葡萄牙人前往亞洲,目的是希望能夠找到東印度的香料群島,打破穆斯林商人壟斷的香料貿易,同時在亞洲販售歐洲商品。只是,葡萄牙人到達印度後,發現亞洲人對於歐洲商品不感興趣,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力,因此他們發現,要進入亞洲只有透過武力,於是他們在東非與印度發動一連串戰爭,取得各個據點。
在東南亞,葡萄牙人也是這麼做的。1511年,葡萄牙征服了當時航線的中心交會點、擁有國際商人社會的貿易中心麻六甲王國。隨後派遣弗朗西斯科.塞拉(Francisco Serrao)前往東印度群島的東部,尋找香料群島。船隊雖然不幸觸礁了,卻幸運地因此抵達安汶北部的希杜,並且擊敗來襲的軍隊,受到另外兩個競爭的島嶼王國特爾納特(Ternate)和蒂多雷(Tidore)的青睞。1522年葡萄牙與特爾納特結盟,加上葡萄牙取代爪哇成為重要的貿易船隊,因此也受到歡迎。
率兵征服麻六甲的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Afonso de Albuquerqu)
然而,葡萄牙在1535年翻臉。特爾納特的穆斯林社會向與葡萄牙不合,葡萄牙遂發動偷襲,將國王帶到果阿,並使國王改信基督徒。1545年,雖然葡萄牙又送國王回國,但他在麻六甲死去,並於臨死前將安汶島贈送給他的葡萄牙神父。1575年,葡萄牙被特爾納特逐出,遂改與蒂多雷結盟,並將重心轉移至安汶。不過,由於1557年葡萄牙取得澳門,葡萄牙的商業目標轉移了。
紅圈為特爾納特島,藍圈為蒂多雷島
此時,十字架沿著劍的腳步進入東印度,並且產生永久的影響。其中最有名的人,就是耶穌會士沙勿略(San Francisco Javier)。他們的傳教在本地創造了一個基督教社會,並且不斷茁壯。這有助於安汶人與歐洲人產生共同利益感,而這正是與其他印尼人所不同的地方。
荷蘭之所以決心前往東印度,取代葡萄牙的香料商人地位,是因為他們本來是葡萄牙香料在北歐的中間商。但是1580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將葡萄牙兼併,成為葡萄牙國王,當時荷蘭早已為了反抗暴政,發動起義與西班牙開戰,再加上新舊教的鬥爭,導致荷蘭無法再取得香料。上述二者都加強了荷蘭的決心。[1]
透過商業間諜,荷蘭成功取得了葡萄牙保密的航海地圖。荷蘭商人爭相前往東印度貿易,但是過度競爭導致利潤降低,最後在國會建議下,1602年商人們組成了大家熟知的荷蘭東印度公司(VOC)。
東印度公司與葡萄牙在東方的戰事起初並不順利,但由於葡萄牙人與安汶人的不合,荷蘭與安汶聯盟將葡萄牙逐出,取得了安汶島,並將葡萄牙的碉堡改名為「維多利亞堡」,這是日後南摩鹿加共和國的主要基地。而荷蘭也著手改造此地的天主教信仰為喀爾文派。不過,荷蘭並未成功壟斷香料貿易。
為了成功壟斷香料貿易,必須遏制安汶北部的希杜(Hitu)人、特爾納特和蒂多雷與南蘇拉威西的望加錫王國的走私貿易,而荷蘭認為,要遏制走私貿易,就必須出兵干涉這些國家。征服開始於1641年,此時荷蘭已佔領麻六甲,希杜人才與荷蘭翻臉,荷蘭大軍隨即回師徹底擊潰希杜人與其盟友望加錫軍隊,鞏固了安汶島。
望加錫地理位置
隨後,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與西班牙達成和平,確保本土安全後,荷蘭不再受歐洲戰事的影響,專心於東印度。1650年特爾納特內亂,荷蘭軍隊和他們的安汶基督徒盟軍協助特爾納特國王平定內亂,藉機消滅了位於霍阿莫阿爾的特爾特納軍隊,而1663年西班牙撤出蒂多雷,蒂多雷隨即向荷蘭臣服。荷蘭從此鞏固對摩鹿加群島的統治,並透過強迫削減香料種植,來減少走私貿易和強化壟斷地位。
此後安汶成為了荷蘭最穩固的基地與盟友,在荷蘭捲入東印度的戰事時(如攻打蘇拉威西的戈阿蘇丹國、爪哇的三次繼承戰爭等),都有安汶的援軍。除了在拿破崙戰爭後,因英國曾進行短暫統治,之後又交還給荷蘭,地方人士因較喜歡英國統治,而曾經發動一次小規模叛亂外,安汶一直是荷蘭堅定的同盟。
荷蘭在十九世紀對東印度全境的征服,創造了印尼今天的國家疆界,而二十世紀的倫理政策和鎮壓政策,則創造了印尼民族主義者,並使自己成為促使印尼團結的大功臣:她成了印尼所有人的敵人。
倫理政策的誕生,來自十九世紀荷蘭對印尼進行剝削以發展工業化的反省。人們認為應該將福利回饋至東印度「土著」身上,這在荷蘭輿論得到許多反響,當時的威廉明娜女王因此准許調查爪哇福利,開啟了一連串的政策。
威廉明娜女王
而倫理政策首重教育,不僅增加了識字率,也使更多非王公貴族、富賈家庭出身的印尼人能夠吸收西方知識,促使人們開始以「東印度(後來改稱印度尼西亞)」的全面眼光來看待自己這塊被殖民的故鄉,更了解到荷蘭人如何對待印尼人。這激發了民族主義的萌芽。第一任總統蘇卡諾就是此時誕生的民族主義者。
最初,伊斯蘭教作為團結印尼的手段和目標,但隨後的宗派衝突與分裂,導致伊斯蘭的失敗。隨後共產黨的激進路線也旋即被鎮壓。經歷這一切,人們感到民族主義才是團結印尼的最佳手段,蘇卡諾等人遂走上這條道路。
不過,民族主義政黨旋即又遭到荷蘭鎮壓、逮捕。傳統王公貴族與地方官員的軟弱、疏遠與屈服等,均導致印尼人發現,在荷蘭治下,幾乎沒有自治、聯邦或獨立的可能性,挫敗與憤怒瀰漫於城市、知識分子等階層,鄉村則因為伊斯蘭聯盟的失敗而對政治冷漠。然而,日本隨後把這口悶鍋開啟了。
蘇卡諾
日本侵略印尼,不僅使得荷蘭的威望徹底破滅,他們還創造了許多條件:令民族主義者與群眾大幅接觸;承襲荷蘭的殖民統治作法,使人們更深刻體認殖民政權的暴虐性格;橫徵暴斂促使政治冷感的農村政治化;灌輸、訓練和武裝了印尼人各方面的知識技能;加深了本已複雜的社會對立與矛盾。同時,日本最後且最大的貢獻在於戰敗,戰爭末期到戰敗期間,日本為了使盟軍無法收復印尼,還有一些真誠的協助者,加速推進了印尼民族主義運動,否則日本初期的鎮壓革命,將會延續到大東亞共榮圈的建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的正式訊息傳達到印尼,蘇卡諾等民族主義者卻仍拿不定主意是否宣布獨立。8月16日,他們被一群激進青年綁架,強迫他們宣布獨立,但他們拒絕。日本人居中協調,後來他們被釋放,並於17日清晨宣布獨立。
宣布獨立的同時,印尼各地陷入混亂狀態,但各股革命力量(各式民兵、青年組織、政黨等等)透過日本統治時期建立的廣播系統,很快地集結在印尼共和國的大旗之下。但戰勝的同盟國卻支持荷蘭恢復在印尼的殖民統治。在經歷數年血腥的混亂與戰爭(安汶在這裏扮演了荷蘭盟友的角色),終於使荷蘭在1949年底退出印尼。印尼獲得了完全的獨立。
在1949年荷蘭撤退的同時,印尼制定了憲法。最初採取的聯邦制國家在1950年遭到否定,認為聯邦制仍帶有荷蘭殖民的影子,因為荷蘭在與印尼共和國戰爭期間,曾在各地扶植自治政府並成立聯邦。民眾與蘇卡諾等革命領導人均主張中央集權制。而蘇卡諾在1945年提出的建國五原則「潘查希拉(Pancasila)」中,也主張團結統一。但是這些舉動,使得政治中心爪哇島以外的島嶼對印尼共和國備感失望,安汶島正是其中之一。
正如上述所言,安汶在十七世紀以後,除了一場小叛亂,一直都是荷蘭的堅定同盟,參與荷蘭多數戰役,這也意味著具有長久且強大的軍事服役傳統,安汶士兵在印尼共和國與荷蘭敵對期間,也是站在對抗印尼共和國的立場。在荷蘭成立的聯邦制國家中,安汶隸屬於當時的東印度尼西亞邦,但該邦遭到印尼共和國擊潰和併入共和國。當地的基督教信仰,更與多數屬於穆斯林的印尼社會更是格格不入。再加上對於爪哇人居多、作風親近左派的印尼政府有著高度的不信任感。因此當印尼共和國強加中央集權體制於外島時,安汶人決心自印尼獨立出來。
1950年,正是美蘇冷戰逐漸升溫的時刻,雙方在歐洲劍拔弩張。同時東亞最大的反共國家中華民國在1949年逃往臺灣,繼續堅持反共,美國仍給予有限的資助。而在印尼,多數政黨與領導人傾向社會主義。安汶人看準此點,希望成為冷戰結構中「東南亞的臺灣」,意圖透過反對親左派的印尼政府,取得美國為首的反共集團支持,脫離印尼獨立出來,並於1950年4月25日成立南摩鹿加共和國(Republik Maluku Selatan,RMS),由曾任東印度尼西亞邦司法部長的蘇莫基爾(Chris Soumokil,1905-1966)領導。他們支持荷蘭的聯邦制,並承認荷蘭國王的統治權。
南摩鹿加共和國的國旗與國徽
但很遺憾,安汶人的如意算盤打錯了。7月,印尼共和國軍隊全面進攻。在力量對比懸殊的狀況下,南摩鹿加共和國只支撐到該年11月就陷落,主要基地維多利亞堡遭到摧毀,政府成員被迫流亡荷蘭,成立流亡政府。他們寄望的對象美國,當時正在全球各地深陷於冷戰對抗之中,自1948年蘇聯封鎖柏林,馬來亞、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的共產黨也採取武裝行動,1949年中國共產黨將中國國民黨驅逐出中國,使得美國無暇他顧,而在1950年6月25日韓戰的爆發,更使美國已經捲入白熱的戰爭之中。因此美國已無心力再管到東南亞的一座小島。
而南摩鹿加共和國效法的對象中華民國,事實上當時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杜魯門政府正準備「靜待塵埃落定」,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臺灣後,再與中國打交道。儘管韓戰以後,中華民國存活下來,但他們也沒有機會成為東南亞的一員,因為中華民國曾想加入由美國成立的「東南亞集體防衛組織」,而被美國拒絕,改簽署了具有牽制性質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對南摩鹿加共和國的戰爭,只是印尼走向統一與中央集權道路上的一個插曲。蘇卡諾的「大印度尼西亞」構想,有著無限大的野心,這個理想包含了所有荷蘭曾征服的島嶼,甚至遠跨馬來半島和沙巴、沙勞越等地。在荷蘭時代接受軍事訓練、日後成為第二任總統的蘇哈托,正是在蘇卡諾發動征服荷屬紐幾內亞(新幾內亞,又稱伊里安查亞)的時候崛起為高級將領,得到了日後在1965年930事件之後,奪取最高權力的機會,並最終使印尼走向徹底的威權與中央集權之路,直到1998年蘇哈托政權結束為止。
伊里安查亞與藉此崛起的蘇哈托
———————————————————————————————————
本文2017年曾刊載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
網址: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republik-maluku-sela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