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是 VK~
這期我們來聊聊行為經濟學之父 Daniel Kahneman 為什麼認為人沒有想像中理性?太相信直覺,會帶來哪些思考上的陷阱?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兩週前,和前 LINE TAIWAN 總經理陶韻智 Sting 錄了一集 Podcast,之中談到了要如何跳脫慣性思考,才有機會創新。為什麼人會有慣性思考?慣性思考又如何影響我們?(這集我從中學到蠻多的,推薦收聽~)
慣性思考又可以替換成直覺,為什麼人很容易相信直覺?很多時候直覺可能不是比較好的選項,但為什麼?這問題就放在心中,直到上週看到行為經濟學之父 Daniel Kahneman 逝世,才想起答案就在他的理論。
過去剛好寫了一段時間的心理科普內容,其中行為經濟學是我花不少時間研究,也覺得有趣的領域。像是人如何決策的?人為什麼會厭惡損失、高估風險等。
剛好,現在是個好時機回顧 Kahneman 的理論,以及它能夠如何幫助我們注意到自身的思考慣性是什麼?從而避開人類先天的思考誤區。
這期的電子報內容會回答以下的問題:
Kahneman 的一生很傳奇,身為心理學家卻在 2002 年拿下諾貝爾經濟學獎。並且他和同為心理學家 Amos Tversky 的研究,開創了經濟學上的新領域:行為經濟學。
在剛開始心理學教職生涯的 Kahneman,最早是研究認知心理學,關心人如何思考和決策、人如何運用注意力等議題。
到了 1960 年代後期,他遇到了長期的研究夥件 Tversky 兩人想知道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會不會改變人的決策。於是,他們開啟了一系列的研究,也發現了人不是理性的、人在思考上有很多盲點。
後來他們提出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又稱為展望理論),最重要的貢獻在於他們透過心理學實驗研究證明人在經濟決策的過程是理性的,這個假設並不成立。他們把心理學成果與經濟學研究結合,解釋了人類在不確定條件下如何做出判斷。
這也讓 Kahneman 在 2002 年和開創實驗經濟學的 Vemon L. Smith,共同拿下諾貝爾經濟學獎。
Kahneman 感慨地說,「 Tversky 如果沒有在 1996 年過世的話,他會和我一起得獎。」因為 Tversky 罹患皮膚癌,享年 59 歲,再加上諾貝爾獎不頒給逝世的人。《橡皮擦計畫》是一本記錄他們深厚友誼的書。
「經濟學理論的代理人是理性、自利的,而他的偏好不會改變。」
這是瑞士經濟學家 Bruno Frey 寫的討論經濟學理論的心理假設。翻成白話的就是:人是理性的。
但人偶爾會做出壞決策、對自己不利的決策,這要如何解釋?通常在 1970 年代,社會科學家普遍接受的想法是:因為恐懼、仇恨等情緒影響下,會讓人失去理性。
可是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失去理性的狀況似乎不全然能夠用情緒來解釋。這問題深深吸引兩位心理學家 Kahneman、Tversky。
在繼續往下介紹他們的理論之前,先來講一個親身故事。
過年樂透店前面總會聚集一大群人在玩刮刮樂,某一年我也身在其中。這時候,就會開始經歷「覺得自己會中-沒有回本-買下一張-繼續刮-還是沒中」循環了好幾次後,最後依然沒中、沒有回本。(金額不大,大概幾百塊)
Kahneman、Tversky 他們對於行為經濟學的貢獻,正是人並沒有想像中理性、直覺有時候會騙你做出不利於自己的決策。身為多少接觸過他們學說的心理學徒,照理來說,我應該要謹記這些事。
但沒有。
我還是相信自己下一張刮刮樂會中,繼續買,結果就是繼續沒中。之後,我就幾乎很少再買過刮刮樂。如果把這個案例再往下挖的話,大概可以發現幾件事:
以上這個案例說明了「前景理論」的部分結論。接著,我們來更詳細介紹這個理論。
通常我們所做的決策都伴隨著不確定性,「前景理論」就是個用來解釋當面臨不確定情況時,人決策的衡量標準是什麼。比如說:甚麼樣的情況下,我們會決定加碼繼續賭?還是決定收手認賠?
我們先來回答兩個假設問題:
Q1. 你會選擇哪一個?
A:100 % 確定拿到 900 元
B:有 90% 的機會贏得 1000 元
Q2. 你會選擇哪一個?
A:100 % 確定失去 900 元
B:有 90% 的機會失去 1000 元
在第一個問題中,他們發現多數人會選擇「A. 確定拿到 900 元」。理由可能你也猜到了,人們討厭風險,如果有可以不用冒任何風險拿到一筆錢的選項,毫無懸念會選擇 A。
在第二個問題,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選 「B.有 90% 的機會失去 1000 元」。有趣的轉折來了,如果人很厭惡風險的話,照理來說應該要選擇確定會失去 900 元的選項,但他們發現多數人都會選擇甘願冒險的 B。
為什麼呢?因為人不喜歡、厭惡必然會發生的損失,就是不喜歡任何會輸、損失的事情。所以即便選擇 B 有風險,但還是值得一試。
這背後有個有趣的發現:人不是一直都厭惡風險的,這會隨著情況改變。當 100% 會損失時,這會讓人放大損失帶來的痛苦。因為比起得到金錢,失去金錢為人帶來的感覺要強得多,所以人就會決定擁抱風險、冒險一試。
這時你可能會問,機率、數字大小會不會改變,人對於風險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