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蒂芬.羅奇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最終對中國來說是匪夷所思的。
隨著王滬寧對美國反烏托邦式的看法在中國領導層內流行起來,這一點變得愈發明
顯。美國金融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經濟景氣低迷,還有一系列對國家不利的社會、種族及政治因素,開始被視為一個走向末路的強國。這些情勢令越來越多人認為對正在崛起的中國是個絕妙的機會,可以趁機在美中關係裡占據上風。
長久以來,中國在外交上就把夥伴關係分成不同的級別,而習近平認為,若要實現中國夢的願景,令中國也成為一方強權,與他國來往愈發重要,這一點與中國的外交慣例一致。這便是俄羅斯在中國謀劃大計中的地位。俄羅斯正是中國所求的,一個所見相同的夥伴,兩個威權國家不會在人權、不平等、審查制度等敏感議題上與對方爭論。二○二二年二月,習近平稱「中俄合作無上限」,張開雙臂歡迎普丁,深信與俄羅斯的合作能達成美中關係之所不能。
俄羅斯不是在意識型態上吸引力中國,俄羅斯的社會主義早已消散無形。中國感興趣的是俄羅斯的資源,如能源和其他原料,可以幫助中國發展;俄羅斯地理位置相近,也跟習近平精心策劃的招牌外交政策:一帶一路,甚為契合。在中俄關係裡,中國會占據主導地位,因為其經濟體是俄羅斯的六倍,且根據IMF預測,即將在二○二四年達到七倍大,此外,中國的生產商將得利於俄羅斯的產品和服務需求。
更重要的是,該夥伴關係顯示兩國都不滿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政治格局。雙方也理解,聯手制衡一個不復強大的霸權,能為彼此帶來諸多好處。因為擔憂來自美國的打壓會威脅到自身存亡,兩國站到同一條線上。普丁被北約擴張搞得心神不寧,對他來說,該夥伴關係攸關俄羅斯存亡。如果為了夥伴關係,習近平必須容忍普丁的軍事野心,他是完全願意默許的。對習近平來說,該夥伴關係是帶有中國特色的偉大戰略,是民族復興的終極勝利。
然後,烏克蘭的戰爭爆發。這場殺戮發生的二十天前,中俄在二○二二年二月的會面上才剛宣布簽下無上限合作夥伴關係協議,不少人在猜測普丁到底告訴習近平什麼。普丁有可能揭露他想入侵的計畫,但也有可能,他跟習近平擔保(並且深信不疑)該次入侵將會是一個短暫的戰爭,烏克蘭領導會迅速被抓獲,然後建立一個親俄羅斯的政府。兩國大概認為俄羅斯這次在烏克蘭「特別行動」的影響會轉眼即逝,一如俄羅斯早前在喬治亞、車臣共和國和克里米亞的短期戰爭,然後這對新結盟的無上限夥伴,便可以繼續謀劃他們的地緣政治和領導地位企圖。
毋須多說,這種想法錯了。兩國不僅低估烏克蘭軍隊的實力和烏克蘭人民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料到這場戰爭會徹底改變西方諸國之間的關係。面對俄羅斯的侵略,西方國家變得極為團結。普丁相信戰爭會分裂西方國家的聯盟,但實際情況完全相反,俄羅斯不僅遭受前所未見的制裁,還有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人道援助和聯合軍事承諾。歐洲最強大的經濟體,德國,本身也有著一段充滿衝突的過去;可以理解的是,那段歷史並不容易面對,然而德國在這場援助中華麗轉身,在國防和軍事態勢上領先他國。西方聯盟國連一點分裂的跡象都沒有,其價值觀、資產和政策甚至還變得更緊密、更團結和更堅定。
這種展示力量的行為,引發一種明顯的可能性,即普丁可能給習近平設下一個詭計。普丁或許沒有意識到他速戰速決的打算缺陷不少,但若計畫失敗,戰爭拖延下去,他肯定已經有做好準備。俄羅斯計畫不周,指揮結構混亂,加上烏克蘭軍隊出乎意料地頑強,導致本應迅速的進攻困頓不行,只能對手無寸鐵的烏克蘭人民和其城市慘無人道的殺戮。中國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迅速地變了味,與習近平所想像的關係截然不同。
該夥伴關係或許正是中國落入的圈套。二○二年二月中俄協議的潛台詞非常清楚:無上限合作夥伴關係意味著互相支持。然而,如果中國直接提供俄羅斯軍事援助,或做出金融上的安排以稍緩西方國家的制裁,都會被西方聯盟判定有罪,而後續無疑會面對更多層面的制裁。西方國家透過「友岸外包」的行為,將供應鏈網絡和第五章提到的跨國美元資金流,當成一種攻擊手段。中國和俄羅斯即將發現,他們很快就會一同面臨被孤立的處境。中國身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跟全世界依然緊密連接,而這個圈套,會化為一個難以脫身的危險泥潭。
習近平是自毛澤東以來雄心最旺的領導人,孜孜不倦地追求著大國地位。對他來說,中俄關係的處理極為重要,成敗或許就在此一舉。不過,被困可不是什麼好事,身為普丁唯一認真合作的夥伴,習近平可以逼迫俄羅斯進行和平談判,並利用這一點脫困。而且,習近平既然聲稱自己遵循的意識型態原則性極強,他只需要看向中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便能找到行動的道理。
到目前為止,中俄的新無上限合作夥伴關係仍然堅定不移。該關係出現反效果的風險與日俱增,而中國正窘困其中。兩國都意識到,若中國直接提供軍事支持,後果必然十分嚴重,所以都對這方面的猜測不予理會,一律稱為「假資訊」(disinformation),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一些中國高級官員仍猶豫不決,聲稱想保持中立,包括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會議上投棄權票,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但中國已經沒有退路,必須履行中俄夥伴關係的核心承諾,繼續堅持俄羅斯的說辭,認為是北約不受控制的擴張引起衝突。隨著戰爭持續發展,愈來愈多俄羅斯殘暴的證據浮上檯面,於是,在阿拉斯加會談展現「戰狼」作風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仍堅守立場,不斷重申這段特殊的新夥伴關係絕非一般普通的結盟,並且在烏克蘭戰爭平息後,仍然會長期合作。
要中國撤回一個剛簽下的無上限合作夥伴關係看似極為艱難,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對習近平而言是個再簡單不過的決定。委婉地說,放棄該段關係必然會引起普丁的不滿,而且習近平面子上也會掛不住。放下虛榮心,對威權統治者來說向來不容易。然而,若習近平想一舉累積大量聲望,成為國際上見識卓遠的政治家,以符合他設想已久的大國地位,這很可能是唯一的機會了。中國隨後無疑會與美國和解衝突。很難再要求更好的結果了。
很遺憾的是,正如我在第六章所指出,中國有足夠強力的理由,做出完全相反的決定。如果習近平選擇把目光放遠,不只考慮烏克蘭戰爭,而是尋找他相信能協助抵抗美國壓制的關鍵夥伴,那麼任誰都無法預測事情的走向。對習近平而言,這個決策最終取決於風險評估,他需要衡量箇中利弊,能否為了獲得俄羅斯無上限合作夥伴關係的好處,而付出在國際上被孤立的代價。正如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所警惕,連「猶豫不決」都會對極為仰賴世界各國的中國經濟造成嚴重後果 。習近平選擇站在俄羅斯一方的話,他自己和中國都會遭受重挫。這個決定不僅將代表中國嘗試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模式以來,第二個而且更為明顯的敗筆,甚至有可能是中國最糟糕、最悲劇的不實敘事。
✦內容取自《意外的衝突:美中「冷戰2.0」,全球地緣政治衝突下的明天》/寶鼎出版
【購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