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son:詹姆斯・戴森的發明人生》新書上市 以發明家精神激勵下一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Dyson(2023.11.30)

由全球科技公司Dyson創始人兼首席工程師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撰寫的新書《Dyson:詹姆斯·戴森的發明人生》中文版在台正式發佈。Dyson在詹姆斯·戴森的領導下在全球創造不凡的銷售成績,即便歷經疫情,Dyson營業額仍持續增長,更擴大對創新研發與人才的投資。

 

本書旨在傳遞關於教育、指導、自強不息的精神,書中講述了詹姆斯·戴森歷經50餘年的創造和發明事物的故事,儘管生平經歷許多失敗,卻憑藉不斷學習的欲望、踏入未知領域的無畏心態以及永不停息的創業精神締造傳奇。詹姆斯·戴森十分重視教育並寄予年輕人熾熱厚望,《Dyson:詹姆斯·戴森的發明人生》書籍販售相關收益將捐贈予非營利組織「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助力驅動多元人才發揮影響力,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發展。

 

詹姆斯·戴森:不畏懼失敗 精益求精是造就創新的基石

2006年Dyson吸塵器由台灣總代理恆隆行引進台灣,產品不止擁有強勁吸力、長效的續航,更持續引領最新技術,至今已成為許多消費者心中的首選品牌。然而,Dyson吸塵器的成功並非一蹴可幾,而是詹姆斯·戴森在家中的馬車庫裡經歷了四年測試、高達5,127次原型機研發的失敗,才創造出世界第一台沒有集塵袋的吸塵器。詹姆斯·戴森希望他的員工們永遠記住,「失敗是發明家的基因,你無法從成功中學到哪些有價值的東西,但從失敗中可以。」

 

迄今,Dyson產品涵蓋吸塵器、頭髮護理、空氣濾淨、耳機、機器人、照明及烘手設備等。自創立伊始,詹姆斯·戴森和戴森工程師便以解決人們日常所忽略的問題為使命,今年更首度進軍音響市場,推出專為應對現代都市空氣及噪音污染雙重挑戰而生的Dyson Zone™空氣清淨降噪耳機。詹姆斯·戴森表示:「這並不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構思出來的時尚產品,而是花了6年研究、製作500多個原型機,加上30年濾淨經驗的心血結晶。Dyson Zone™ 空氣清淨降噪耳機是品牌透過創新研發,對抗空氣汙染造成社會危害的執著。」參與戴森多項產品研發的戴森資深工程師胡宏飛表示:「在戴森,我們總是在做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每天都在解決問題。」

 

透過競賽及獎金鼓勵年輕人勇於投入工程領域 解決社會根本問題

詹姆斯·戴森希望自己和書中提及的偉大發明家的故事能鼓勵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他認為「發明在今天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年輕人熱衷於拯救地球、改善環境,積極尋找治療威脅生命疾病的方法。並相信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努力研發來解決。」因此,Dyson於2002年成立的戴森基金會(James Dyson Foundation),透過舉辦競賽和頒發獎金來鼓勵年輕人投入工程領域,迄今這項競賽在全球已向超過 390 項發明頒發獎金。今年台灣區冠軍由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學生高英凱的作品「適老化輪椅」摘下,該項作品從長者、行動不便人士的外出需求出發,期望讓更多人看見年長族群的隱性需求,為社會帶來改變的可能。

 

高英凱表示:「設計師或是創作者常常因為一個看似小有成績的作品而自滿,因此懈怠了前進的腳程。戴森先生的積極精神真實地提供階段性過程之中的方向與動能,敦促我在各種試錯與自我探索中精益求精、發展『使命』,相信即使是苦行僧式的修煉終能有所作為。」問及獲選James Dyson設計大獎的關鍵,高英凱表示:「在James Dyson設計大獎之中保持一貫的創作核心和大膽地發展核心理念是關鍵,也是相比其他設計競賽的特殊獲勝心法。」

 

不畏失敗勇於嘗試 用「手」學習更能汲取經驗

連續多年擔任James Dyson設計大獎評審的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教授暨系所創辦人官政能對於詹姆斯·戴森的創新精神亦有所感,他表示:「戴森先生對於研發從不妥協,創造了無數顛覆性產品。從解決問題的根本構思開始,到產品商業化發揮,賦予產品價值並全面普及於社會。」

 

對於James Dyson設計大獎,官政能更比喻:「James Dyson 設計大獎特別的是,它挑選的是『種子』,而非『果實』,重視解決問題的核心及概念持續發展的潛力,帶領參賽者拉高視野與高度,為時代議題創造解方,讓許多原本不起眼的概念有機會被發覺、在日後成為偉大的開創設計。」 而官教授也鼓勵青年學子向詹姆斯·戴森不畏失敗勇於嘗試的精神看齊,用「手」學習,開鑿巔峰之路。

 

經驗豐富不一定是好事 創意靈丹源於「不滿足」

現年76歲的詹姆斯·戴森對創新設計永遠保持純真與熱情,至今仍持續領導工程師團隊,研發新穎且與眾不同的科技。他認為,經驗豐富不一定是件好事,有時候長時間的累積和自信,正是謀殺創意的元凶。「我的創意靈丹就是不滿足」,因為不滿足,才有了改變與革新的原動力。永遠保持一種懷著好奇和求知慾的心情,才能有源源不絕的靈感。

 

《Dyson:詹姆斯·戴森的發明人生》中文版新書自12/1起在博客來、誠品及各大實體與網路書店上架,官方售價NT$480元。搶先瀏覽《Dyson:詹姆斯·戴森的發明人生》新書花絮,更多精彩故事值得您開卷一讀。


《Dyson:詹姆斯·戴森的發明人生》/寶鼎出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鼎出版的沙龍
6會員
54內容數
寶鼎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文 / 蒂姆.施瓦布 (Tim Schwab) 蓋茲基金會推動農業改革,試圖在非洲創造一場「綠色革命」,但這場變革真正的受益者是當地小農,還是為跨國企業開拓市場? 蓋茲基金會推廣 GMO 的雄心,只是它推動非洲農業產業化抱負的一項議程──它希望藉由擴大使用所謂的「投入要素」(化學品、肥料
Thumbnail
2025/04/11
文 / 蒂姆.施瓦布 (Tim Schwab) 蓋茲基金會推動農業改革,試圖在非洲創造一場「綠色革命」,但這場變革真正的受益者是當地小農,還是為跨國企業開拓市場? 蓋茲基金會推廣 GMO 的雄心,只是它推動非洲農業產業化抱負的一項議程──它希望藉由擴大使用所謂的「投入要素」(化學品、肥料
Thumbnail
2025/02/11
文 / 安迪・維斯特(Andy West) 「原地踏步毫無意義……但假裝行動自由就更沒意義了。我感覺即將發生巨大的轉變,但這轉變可能像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那樣簡單。」 ──英國作家愛德華.史特.奧賓(Edward St Aubyn) 其餘的人都到了,我便開始上課。 「請大家想像一下某個
Thumbnail
2025/02/11
文 / 安迪・維斯特(Andy West) 「原地踏步毫無意義……但假裝行動自由就更沒意義了。我感覺即將發生巨大的轉變,但這轉變可能像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那樣簡單。」 ──英國作家愛德華.史特.奧賓(Edward St Aubyn) 其餘的人都到了,我便開始上課。 「請大家想像一下某個
Thumbnail
2025/01/06
文/艾美.波特菲爾德(Amy Porterfield) 與其僅僅靠著嘴巴上說這一定很值得,就要目標客群盲目地把他們辛苦賺來的錢花在你身上,請他們信任你,何不先為他們實現價值,讓他們更加輕鬆地參與這個過程?無論你提供的是何種產品或服務,沒有什麼比定期提供高品質免費內容更能夠有效培養狂熱粉絲。
Thumbnail
2025/01/06
文/艾美.波特菲爾德(Amy Porterfield) 與其僅僅靠著嘴巴上說這一定很值得,就要目標客群盲目地把他們辛苦賺來的錢花在你身上,請他們信任你,何不先為他們實現價值,讓他們更加輕鬆地參與這個過程?無論你提供的是何種產品或服務,沒有什麼比定期提供高品質免費內容更能夠有效培養狂熱粉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兩位工業設計領域的傳奇人物——Sir James Dyson 和 Dieter Rams。透過Dyson對無塵袋真空吸塵器的創新與Rams對美學與功能的完美結合,他們不僅改變了設計界的面貌,更啟發了無數設計愛好者。他們的故事展現了設計如何解決實際問題並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兩位工業設計領域的傳奇人物——Sir James Dyson 和 Dieter Rams。透過Dyson對無塵袋真空吸塵器的創新與Rams對美學與功能的完美結合,他們不僅改變了設計界的面貌,更啟發了無數設計愛好者。他們的故事展現了設計如何解決實際問題並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由全球科技公司Dyson創始人兼首席工程師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撰寫的新書《Dyson:詹姆斯·戴森的發明人生》中文版在台正式發佈。Dyson在詹姆斯·戴森的領導下在全球創造不凡的銷售成績,即便歷經疫情,Dyson營業額仍持續增長,更擴大對創新研發與人才的投資。
Thumbnail
由全球科技公司Dyson創始人兼首席工程師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撰寫的新書《Dyson:詹姆斯·戴森的發明人生》中文版在台正式發佈。Dyson在詹姆斯·戴森的領導下在全球創造不凡的銷售成績,即便歷經疫情,Dyson營業額仍持續增長,更擴大對創新研發與人才的投資。
Thumbnail
遠大理想並非二選一,並不是非得在有熱誠或有專業之間做選擇,而是要兩者兼具,你的遠大理想必須結合你的熱情和專業。你的想法發自真心讓你興奮,並為世界提供真正的價值。那就是你的「好球帶」!
Thumbnail
遠大理想並非二選一,並不是非得在有熱誠或有專業之間做選擇,而是要兩者兼具,你的遠大理想必須結合你的熱情和專業。你的想法發自真心讓你興奮,並為世界提供真正的價值。那就是你的「好球帶」!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努力時,我們不可能不提到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在他的一生中,他發明瞭許多現在我們離不開的東西,例如電燈泡、電話、藍牙設備等等。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在實現這些發明之前,嘗試了數百次、甚至數千次。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他發明電燈泡的故事。愛迪生曾經說過:「我沒有失敗,我只是發現了一千種不行
Thumbnail
當我們談論努力時,我們不可能不提到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在他的一生中,他發明瞭許多現在我們離不開的東西,例如電燈泡、電話、藍牙設備等等。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在實現這些發明之前,嘗試了數百次、甚至數千次。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他發明電燈泡的故事。愛迪生曾經說過:「我沒有失敗,我只是發現了一千種不行
Thumbnail
依據世局挑戰去描繪「未來教育」,無疑又進入另一個「教育工具化」的循環;教育除了消極地解決問題,更要積極地彰顯價值、啟迪人心。因此,對世局的觀察與對未來的描繪,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來當作「解碼系統」,包括本體論、認識論與倫理觀。
Thumbnail
依據世局挑戰去描繪「未來教育」,無疑又進入另一個「教育工具化」的循環;教育除了消極地解決問題,更要積極地彰顯價值、啟迪人心。因此,對世局的觀察與對未來的描繪,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來當作「解碼系統」,包括本體論、認識論與倫理觀。
Thumbnail
前言: 三位天才的電流大戰 在19世紀的美國,威斯汀豪斯(George Westinghouse)、愛迪生(Thomas Edison)、特斯拉(Nikola Tesla),三位天才展開了一場電流大戰.他們是從小被放進作文舉例的愛迪生,因為馬斯克電動車而眾所皆知的特斯拉,至今仍沒有被太多人認識的威斯
Thumbnail
前言: 三位天才的電流大戰 在19世紀的美國,威斯汀豪斯(George Westinghouse)、愛迪生(Thomas Edison)、特斯拉(Nikola Tesla),三位天才展開了一場電流大戰.他們是從小被放進作文舉例的愛迪生,因為馬斯克電動車而眾所皆知的特斯拉,至今仍沒有被太多人認識的威斯
Thumbnail
提姆.布朗,是國際設計顧問公司IDEO的執行長暨總裁。他認為設計思考對企業界會有很大助益;如果能像設計師一樣思考,不只能改變開發產品、服務與流程的做法,甚至能改變構思策略的方式。
Thumbnail
提姆.布朗,是國際設計顧問公司IDEO的執行長暨總裁。他認為設計思考對企業界會有很大助益;如果能像設計師一樣思考,不只能改變開發產品、服務與流程的做法,甚至能改變構思策略的方式。
Thumbnail
學習落後又怎樣?在母愛的支持下,愛迪生成為震驚世人的發明王。今天就來認識喜歡惡作劇的發明王—愛迪生!
Thumbnail
學習落後又怎樣?在母愛的支持下,愛迪生成為震驚世人的發明王。今天就來認識喜歡惡作劇的發明王—愛迪生!
Thumbnail
這群年輕工程師開始設計產品,然後向上呈報到中階主管。中階主管滿意後又往上呈報高階主管。高階主管再修修改改後才呈報給盛田昭夫。結果,又是一個跟手提收錄音機差不多差小的大盒子!
Thumbnail
這群年輕工程師開始設計產品,然後向上呈報到中階主管。中階主管滿意後又往上呈報高階主管。高階主管再修修改改後才呈報給盛田昭夫。結果,又是一個跟手提收錄音機差不多差小的大盒子!
Thumbnail
我們蓋紀念碑對未來說,我們曾在這裡,我們存活過,真正的遺產,並不是高聳天際的建築,或石頭上的鐫刻,岩石會粉碎,紙張會碎化,骨頭會化為粉末,唯有不屬於物質範圍,又能雙向交流者得永恆,就是我們的創見,這才是我們該留下的珍寶,也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力量。——電影《電流大戰》
Thumbnail
我們蓋紀念碑對未來說,我們曾在這裡,我們存活過,真正的遺產,並不是高聳天際的建築,或石頭上的鐫刻,岩石會粉碎,紙張會碎化,骨頭會化為粉末,唯有不屬於物質範圍,又能雙向交流者得永恆,就是我們的創見,這才是我們該留下的珍寶,也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力量。——電影《電流大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