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般人面對京劇都是具距離感的,我當然也是。對京劇可說一無所知,只是在每日通勤的路上,瞥見路燈旗上幾個大字「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而被吸引,完全不認識演員,不理解形式、樂曲、唱腔、念白等,唯一懂得只剩紅樓夢,卻仍是被這樣的劇場吸引,期待被陌生的傳統藝術充填的新穎感受。
還沒打開售票頁面,就聽到《違章女生lalaLand》「梅派青衣的惡女力:為京劇繼往開來的千年女優」,那集邀請了演出王熙鳳的演員魏海敏受訪,他們介紹了魏老師從11歲開始學戲,承繼梅蘭芳的藝術精華,在持守梅派(唱腔較平靜且從容,念白更富情感)傳統之際也持續與時俱進、大膽創新,用身體和內在去遇見,並承接來到生命裡的角色,從《馬克白》、《樓蘭女》,到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魏老師兢兢業業的面對演員生涯的每一場考試,拉升了演員之於角色間複雜的情感與關係,更為京劇揉合出新造的可能。
在那集節目裡面,魏老師示範何謂拿捏分寸,去呈現王熙鳳的權威感,明明同樣的四個字,用適當的屏息停頓、精微落差的聲音表情,竟能如此具體而微的感受小說文字中較難感受到的,所謂鳳辣子的威嚴。聽完那一集我就買好入場看戲的票了。
進場前想像了座位席的空曠,畢竟感覺是較難入門的劇種,光是唱法念白就不一定能懂。結果那座無虛席的程度,才讓我發現我真的是個門外漢,原來舞台的兩邊配有字幕啊!這點也解決我最大的擔心,雖然對於紅樓夢劇情,有基礎的認識,但如果聽不懂文學面的內容,單純就藝術面的形式切入,我害怕自己會更難以全身心的投入。大概我其實是什麼嚴肅底的認真狂人吧?無法接受自己活動後竟無有所感,或有所感卻無能以沉澱。
也因為這樣的全然空白,從現場演奏、中英字幕、舞台美術,和遠遠的、看不清楚的演員表情和戲服,都格外值得細讀,但當然不懂,只能用初識的眼界讓這些映入眼簾,再慢慢讓一切在腦海繚繞。較有感的仍是語言文字,可能被平時看影視的習慣影響,一旦有字幕就太依賴,幸好閱讀速度算快,忍不住看完中英字幕後,視線還能回到台上聽他們唱劇,然後一面讚嘆於中文的美好,同樣一句詞在英文翻譯下就失色很多,少掉一些有想像空間的體感(不過當然如果用古英文,或太深澀的字彙我就看不懂了)。
中場後因為一些意外,突然被迫有20分鐘,彷若罰坐在場外看電視直播,只能說更體認了觀賞這樣一場具聲光色的演出,絕對有其入場之必要,就如我一再讓自己走入展間、走入表演場館的初衷,讓那種近距離的、實在的美裝填,盡管不甚理解卻因為它的近和大而真實被撞擊,然後感到內在飽滿。
結束後身旁的觀眾,第一句評價是:「王熙鳳讓人恨得牙癢癢的。」我才驚覺原來他這樣的角色,終究還是讓人感到厭惡的嗎?即使在這場劇本中,已經翻轉他為主角,以魏老師的詮釋呈現了鳳辣子在言詞上的潑辣毒舌、在手段上的奸狠毒辣,但同時也有治家的精明能幹、人際的靈活手腕,用現代後設的角度,更可以輕鬆理解在封建制度與性別觀念底下,他的無可奈何與不得不。
以角色塑造而言,他足夠深刻立體;若以人物性格而言,他甚至有那麼些讓我恨不下去、當然也愛不下去的複雜情感。總之,又想回頭去好好重讀紅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