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一個陰暗的傍晚,我在上海街頭行走,路上行人稀少。忽然,前面飄來一陣渾厚的男低音歌聲:「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樹葉也不再沙沙響…」
那不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麽?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恰逢「中蘇友好」的時代,當時的上海市民,即使不會唱也會哼上兩句。
美麗的歌詞,動人的旋律,低沉的聲線,吸引我加快步伐,想一睹歌者的風采。誰知近前發現,他是一位拄著拐杖的盲人!只見他微微頷首,一邊慢慢行走,一邊深情吟唱,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歌喉裡。
從此,我對這首歌格外鍾意,一哼起此曲,那個傍晚,那位盲人,那副場景,會一一浮現腦海。
後來「中蘇交惡」了,這首歌成為「禁歌」,作為「封資修」的產物,被紅衛兵送入歷史的垃圾堆。
前不久,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無論在歡迎儀式還是文藝演出中,東道主安排軍樂隊一次又一次的演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哈哈,此歌可謂「鹹魚翻身」了。
然而不知何原因,我再也不喜歡這隻歌了。尤其是伴隨著旋律看到普京那張陰沉著的臉,不禁想起末尾的歌詞:「我想開口講,不知怎樣講,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最近看了一部短片,片中莫斯科市民像無頭蒼蠅似的在街頭奔走,烏雲密佈的天空響起了尖利的空襲警報聲。短片的字幕顯示一行大字:「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但莫斯科相信煤氣罐會爆炸⋯⋯」
隨著俄烏戰爭的深入進展,無論是莫斯科的郊外還是莫斯科的市中心,都將進入「俄羅斯西伯利亞漫漫的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