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標題就可以知道,我過去是會用方言禱告的,而且屬於重度使用者。由於過去教會的背景,有機會參與在各式各樣的特會中,甚至後來演變成在詩歌敬拜時的「自由敬拜」橋段也必須用方言來唱一段靈歌。
在過去的裝備中,我被教導用方言禱告來建立自己的信心。這遠比用悟性禱告簡單,畢竟我只要用重複的舌音就可以禱告一小時以上,搭配感人的靈修音樂。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我在浸信會重生得救的歷史,在這邊不再贅述,但我個人停止用方言禱告,則是在更早之前。當時雖然在教會已經十年,但因為不懂聖經,所以我停止用方言禱告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想再讓自己回到過去的光景中,那段看似與神很親近但實則非常遙遠的經歷。
我從高中時代剛進入教會,就在一次的特會中學會了如何方言禱告(在當時的說法是得到了這個恩賜)。講員呼召了一群人願意有信心領受的,就在台下為人能得方言恩賜禱告,我就這麼往前走。在台上的幾位講員都很有耐心,原本他們能夠行雲流水地「西克拉巴巴巴」,但為了我們的緣故,他們放慢腳步,簡直是以youtube 速度模式中的0.5x 來引導我們。
在當天我就會了,其實現在想想,如果是用這樣的速度,其實應該能夠學會各種語言。西克拉巴巴巴就不用說了,這是一個基底,只要在這個基礎上好好的練習,不用多久這個西克力巴巴巴就會聽起來很像在跟神深度交通,帶著豐富的情感,留下兩行熱淚。
過去我不只自己說,身為領袖還必須為人禱告讓其他人可以說,因此各種引導的方式我也都學過,現在回想起來十分不堪。因為在靈恩派教會,這似乎成為拿來比較的恩賜(即便台上從來不會這樣教導。)被禱告後還不會講方言的,要嘛不是信心小,就是剛信主。一群領袖全部都說方言,不會說的自然就無法打入這個圈。畢竟按照過去的教導,這是聖靈充滿的證據,不會說方言代表沒有這個證據,再怎麼敬虔愛主都是其次,還是少ㄧ味。
但基本上西克力巴巴巴的無限loop實在是太難學不會,所以比誰會說方言已經毫無挑戰性,所以就開始比誰比較早說。你會聽到:「我ㄧ進教會馬上就會說了哦!」、「我剛信主就自動領受了!」只差沒有人說自己三歲的時候聖靈充滿就開始巴巴巴(應該是在學叫爸爸?)
漸漸的,大家都在比。這樣的爭競就沒有太多負面的觀感,反而不參與這個比拼,就是不肯上進、不願追求、封閉內心的表現。
這個教會文化的背景有點複雜,但我後來不用方言禱告的原因有兩個。
1. 時下的方言和聖經中的方言有非常大的落差。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 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 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着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使徒行傳 2:1-4
這裡顯示方言是可以被理解的語言,所以才能夠被翻譯。而且方言當時被賜下,是為了在這個各國百姓一同在節期中聚集的時刻,彰顯出神的榮耀。
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 都驚訝希奇說:「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 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 我們帕提亞人、米底亞人、以攔人,和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細亞、 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亞一帶地方的人,從羅馬來的客旅中,或是猶太人,或是進猶太教的人, 克里特和阿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上帝的大作為。」
使徒行傳 2:6-11
我過去在用方言禱告時,很納悶一件事:「我到底在說什麼?」但這時候牧長們就會持續鼓勵:「這是天國的語言啊,因為魔鬼也聽不懂,所以這樣的禱告就不會被攔阻。」當時不在意查考聖經的我也只能這樣信了。
2. 為什麼只有禱告的時候才用方言?
既然方言在聖經來看是實實在在的一種外國鄉談,為什麼只在禱告中,在我們各自注意力都在自己的身上時使用?為什麼不在講道的時候使用?為什麼不在眾人專注在台上的時候使用?反而總是在講員一聲令下:「讓我們數到三用方言同聲禱告。」然後就搭配著敬拜團澎湃的樂聲開始自己西克力巴巴巴的沈浸時刻,彼此根本不care到底我們剛剛講了什麼,反正目的是造就自己,剛剛說了什麼奧秘就不用太在意了。
這篇文章不是要從解經的角度去看方言,而是我「個人」之所以不再用方言禱告的經驗。這也不是什麼勸世文,只是讓跟我曾經有過類似疑惑的朋友一個提醒,我們不孤單。我沒有嘗試要改變一些人根深蒂固的禱告習慣,但如果我們真正認知到聖經是神的話語,當自身的經驗和聖經有衝突時,我們應該順從自己還是上帝的話,就是一則不得不面對的必選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