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迪士尼動畫電影」一言不合就續集連發的作風,「皮克斯動畫電影」可說是完全相反的存在。撇開「玩具總動員」、「Cars」這些出過3集續集的作品,剩下有續集的作品根本屈指可數。畢竟,皮克斯從來都不是以出續集來規劃電影的,這也造就很多續作都與前作相隔近10年或以上的時間才被創作出來。
皮克斯曾在2015年靠著一部《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在觀眾腦海中掀起一股情緒旋風,在當時藉由情緒小人控制大腦的有趣設定擄獲了大小朋友的喜愛。如今,睽違9年後上映的《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是否能夠再度給我們驚喜?抑或是淪為舊菜重炒、了無新意的續作呢?
重點一:我沒看過《腦筋急轉彎》怎麼辦?
「是否需要先補齊前作?」這個問題似乎已經成為每一部續集電影,觀眾問不爛的一個問題了呢!關於這部作品的答案是:不需要。至於不需要的理由如下......
第一、故事開宗明義便會先向觀眾科普5位元老級的情緒(樂樂、憂憂、怒怒、驚驚與厭厭)、大腦運作方式以及我們的主人翁萊莉,只要擁有這些先備知識就足夠讓我們踏進這部電影的世界了。
第二,這一集的故事走向跟上一集可說是90%的相似,反正主軸都是樂樂好心辦壞事?如果已看過第一集的粉絲們,第二集大概看到一半就能夠猜到所有的劇情走向了吧......
基於以上兩點,再加上《腦筋急轉彎2》其實沒有什麼特別與首集連動的劇情,彩蛋的部分也不需要看過前作才有感,因此,就算把它當成一部全新的電影來看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重點二:用心的角色設計
《腦筋急轉彎2》從原本5個情緒小人增加至9個,大大豐富了整部電影的色彩。初來乍到的情緒小人(阿廢、阿羞、阿焦、阿慕)也是寓意滿滿,阿廢真的就一副厭世樣,阿慕從頭到尾羨慕沒停過等等。而原班人馬中的怒怒則是在這集角色意外立體了起來,在樂樂遇上瓶頸時,竟然是怒怒的開導讓她重拾正向。這邊其實也呼應了片中的一個巧思,那就是並非每個人腦海中所主導的情緒都像萊莉一樣是樂樂。坐在萊莉媽媽腦海C位的是憂憂,而萊莉爸爸腦海中的領導者則是怒怒。看到這裡也不禁讓我們好奇,若是今天腦海中主導的情緒是阿羞、驚驚或是阿廢之類的,那這位主人翁在現實生活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重點三:所有東西都有其意義
前面提到的「樂樂好心辦壞事」,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你以為的好對他人來說並不一定是所謂的好。在《腦筋急轉彎》時,樂樂覺得憂傷是壞事,所以一心想要阻止憂憂控制萊莉的情緒;而在《腦筋急轉彎2》則是想盡辦法將不好的回憶丟進「腦海深處」,用遺忘來避免萊莉產生不開心的情緒。新角色阿焦也是一樣的問題,雖然電影前期在她的領導下萊莉都快變成人生勝利組了,也證明了在適當的壓力下確實可以使人成長的更加快速。但這些對於萊莉來說是「為她好」的舉動,在電影最後卻差點成為摧毀萊莉的利刃。好在情緒小人們在千鈞一髮之際醒悟到不論好壞,集結了各種情緒以及記憶的萊莉才是最完整的自己,要不然我看結局應該是萊莉得躁鬱症吧......
重點四:片尾的部分
《腦筋急轉彎2》一共兩個片尾,一個是在電影剛結束時播出,而這個片尾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很有共鳴,畢竟除了12歲以下的孩子以外,大家應該都有經歷過「青春期」吧!而第二個片尾則是要等字幕全部跑完才會播出,這個片尾主要在補齊電影中所鋪的梗,只能說皮克斯還是很不錯的,不像很多電影埋了一堆梗結果到電影出續集了還不見他們有把這個坑給填起來?這梗是發生於樂樂他們被關進儲存庫時所發生的事件,雖說謎底揭曉後大部分觀眾的反應都是「蛤?這種事有什麼好被稱作暗黑秘密的啊?」但轉念一想,對於小朋友來說,這件事情確實是還蠻震撼的啊!
最後,很多人好奇《腦筋急轉彎2》究竟有沒有比《腦筋急轉彎》好看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是持平的。原因在於兩部電影使用了相同的手法描述了兩個完全迥異的議題,一個是嬰幼兒時期、另一個則是青春期,雖各自有著驚豔的議題加持,但近乎相同的製作公式只能說這兩部電影算是平分秋色吧!
不說這個了,有人跟我一樣在期待《腦筋急轉彎3》嗎?第二集都演到青春期了,那第三集演到萊莉成年不為過吧!說好的色色情緒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