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L’homme-chevreuil : Sept ans de vie sauvage
作者: 喬佛.德洛姆 Geoffroy Delorme
譯者: 韓璞
出版社: 小樹文化
出版日期:2021/12/28
語言:繁體中文
簡介
「不是我馴服了鹿,而是鹿馴服了我」
當作者喬佛不到二十歲時,在自小嚮往的森林裡發現了一隻好奇又頑皮的野鹿,很快的,他和牠成了朋友,還給牠取了個名字「達達」,而這隻鹿也為喬佛打開了通往森林這個迷人世界的大門。
最終,喬佛搬進了牠的家,並生活了七年。他獨自生活在森林之中,沒有帳篷、住所,也沒有睡袋或毯子,他以鹿為榜樣,效法牠們的行為,學習如何覓食、睡覺和自我保護。透過日常的觀察、拍攝和交流,他對這些動物及其生活方式有了獨特的了解,他學會分享它們的喜怒哀樂和恐懼。
心得
即便土生土長,與他人無異,會不會突然的在某一天覺得自己不屬於這裡呢?
不是那種「啊,他們怎麼那麼糟糕😒」的憤慨感,而是「我在這裡有點透不過氣了......」的沉悶感。
即便都是人,但我們的作者喬佛總感覺自己與他人是不同的存在,就像穿了一件不適合的衣服,身體立刻就會感到緊繃,呼吸也跟著不順暢。啊,其實我還想用淡水魚遊到大海裡來做比喻,但想想那樣應該不只是不舒服,而是直接被大自然淘汰掉,所以決定作罷(畫外音 : 「但你還是寫出來了呢😑」)。
某天,一個改變的契機到來了,喬佛遇到了屬於他的命定之鹿 : 達達。
相較其他鹿的謹慎,達達這隻公鹿顯得尤為膽大,牠好奇眼前的喬佛,以兩腳站立,形貌脆弱,在森林裡顯得尤為突出,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我們可以見到牠時不時出沒的身影。當然不是說喬佛在森林的這七年時光,只遇到一隻願意與他同行的鹿,達達是一種引路人的存在,引著他與其他鹿隻相遇,得到一段段溫暖的記憶。
自小就若有似無地排斥文明,不習慣人類的種種隱性規則,對喬佛來說,自然環境才是放鬆的所在。雖然渴望完全脫離社會,但他仍然會隔一段時間回家補充必須的物資(EX.通心粉、鮪魚罐頭和沙丁魚罐頭)。
是的,生活在森林,但並不是完全與世隔絕,只是家人的視線往往會成為種無形的壓力。其實也能想像的到,在家人的視角中,大概會覺得一個好好的人沒事搬去森林裡面露宿幹什麼啊?
那麼,想要在森林裡長久地住下去,最重要的就是向大自然的前輩們學習一些生活小妙招。有次喬佛在森林裡遇到一隻被他喚為小黛的母狐狸,從她身上他學到了「喝」的方法,直接找頭母牛吸吮乳汁不就解決啦,這難道不比汲取植物的露水還來得完美嗎?
時間越久,喬佛越來越了解小夥伴們的習性而小夥伴們也逐漸習慣了他的存在,睡在他的身側甚至讓他參與小鹿的接生過程,雖然親近的感覺是如此美好,但生活也不是總能如此愜意,總是會有意外發生,獵人就是其中一個不確定的因素。
「根據我的經驗,鹿對人類的情緒相當敏感,尤其是情緒散發出來的氣味--心情緊張或具有攻擊性時會發出酸澀的體味,聞起來有點像洋蔥;愉快平靜時會發出微妙香甜的氣味,聞起來有點像甜點。」
現代大自然被人類文明侵入不少,狩獵活動使得鹿群的生活有很大的改變,城市不斷擴張,動物的領地與人類的活動範圍重合,這讓我想到高雄柴山的獼猴群,猴子與學生搶食的畫面歷歷在目,雖然困擾但追根究底原因依然在人類身上。喬佛只能盡力保護他的朋友,為生命的逝去禱告並埋葬,用手中的相機記錄牠們的身影。
站在人類的角度,狩獵就是一份工作,但用鹿群的目光來看,就是個幾乎沒有天敵的危險,也只有當一個人真正的融入大自然,才能真正的了解動物們的處境,這些行為有多麼殘酷。
延伸閱讀
書名 : 我的山間初夏: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啟蒙手記
作者: 約翰.繆爾 John Muir
譯者: 呂奕欣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0/07/02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荒野,」繆爾在一八七五年寫到,「是必要的;山嶺、公園與保護區的用處,不僅是木材來源與灌溉河流,更是生命的泉源。」
感謝你的來訪閱讀,希望此地能提供一些樂趣,也歡迎交流關注:部落格(同名)、臉書(日常的不定時放送)。
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