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評 | 毒藥貓理論:恐懼與暴力的社會根源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作者: 王明珂

出版社: 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01

語言:繁體中文


簡介


「毒藥貓」傳說,指的是能變成動物害人及施妖法的女人。

心得


跟洪席耶的《電影的差距》(畫外音 : 「我知道領域不同,但那時真的讀的很痛苦哈哈」)相比,這是一本讀起來很舒服的學術向書籍,可以直覺地瞭解到作者希望告訴讀者的理念及研究成果,我一開始是被毒藥貓這三個字吸引住了目光,對它背後的含義很是好奇。


從書裡的描述來看,「毒藥貓」一詞來自於羌族文化中的舊說法,指的是那些會用些妖法來施術害人的女人們,人們害怕忌憚卻又認為村子裡不能沒有他們,這讓我想到另一個詞,女巫。歷史上也不乏出現過獵殺女巫的行動,我們可以在另一本《獵巫行動:那些被封存的迫害史》裡瞭解到這方面的相關歷史,雖然寫得很詳細但其實很好懂,我覺得是本不錯的初階讀物。


回到此書,這本書要說的其實非常簡單,作者認為人們想要追尋的關於「原初社群」的理想,其中對於「純淨」(要求內部成員保持同質性)的既定要求,這樣的標準反而變成是內部暴力的根源,就像是老話說的「非我族類,其心可議」。


我們身處的世界其實可以依照不同的角度或思考方式將人群劃分成許多的「族群」,族群們之間的相處並非平靜,只要是人,總會產生紛爭,例如內憂或者外患,而這兩者的存在息息相關。


因為內憂的動盪會加強內部成員對外患的恐懼,而外患的存在也會導致內部產生對內憂的各種暴力舉措,但此時族群內部若存有少量的「毒」反而就能凝聚族群成員的團結力,來面對外界帶來的威脅與恐懼。這樣一想,那些「毒」就好似替罪羊般的存在,只要把他們解決掉,就能快速地消弭社群內部的緊張情緒,方便達到團結的目的。


這似乎很常在所謂的領導術中見到類似的做法,不是嗎?


沿用概念,若我們能放下一些堅持,學會與不一樣的存在共存,不堅持所謂的「同質性」,或許能夠避免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延伸閱讀

今次暫停一次,因為沒有看過其他類似的不好介紹,希望大家可以在評論區推薦~!


感謝你的來訪閱讀,希望此地能提供一些樂趣,也歡迎交流關注:部落格(同名)、臉書(日常的不定時放送)。

24052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野蔓攀攀
99會員
217內容數
讀書寫字,偶爾胡說八道,歡迎關注及分享。 目前總共有兩個房間 : 1. 蔓蔓閱讀角: 包含書、電影或影集。 2. 野蔓胡謅 : 內含人生吐槽瞬間。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阿柏面上換回一副極兇狠、溢滿了自信的相,在說明就算牠現在後悔說聲,自己也不會饒牠再有希望的份兒哮道:「你這畜生給我好好聽住,你們只是一些單靠野力的畸獸,想贏我們的智慧、想嚇倒我們,永無這旨意:::」
Thumbnail
阿柏面上換回一副極兇狠、溢滿了自信的相,在說明就算牠現在後悔說聲,自己也不會饒牠再有希望的份兒哮道:「你這畜生給我好好聽住,你們只是一些單靠野力的畸獸,想贏我們的智慧、想嚇倒我們,永無這旨意:::」
Thumbnail
這是很經典的老鼠實驗,也試著在連結著「是否有良好的社交關係」以及「藥物成癮」兩者之間的相關性與脈絡。這個實驗對我自己的影響滿大的,因為藥物成癮不僅只是「個人行為」的壞事,也可能是結構性上,大環境、群體讓個體容易成癮。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這種價值觀、想法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很經典的老鼠實驗,也試著在連結著「是否有良好的社交關係」以及「藥物成癮」兩者之間的相關性與脈絡。這個實驗對我自己的影響滿大的,因為藥物成癮不僅只是「個人行為」的壞事,也可能是結構性上,大環境、群體讓個體容易成癮。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這種價值觀、想法的轉變?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
「毒藥貓」傳說,指的是能變成動物害人及施妖法的女人。
Thumbnail
「毒藥貓」傳說,指的是能變成動物害人及施妖法的女人。
Thumbnail
人們驚慌失措的反應,再次地讓人魔們確認他們的權力地位。為什麼你那麼害怕我?當然是因為我令人害怕、我的權力就在於我能令你產生恐懼。媒體一再對他們妖魔化的描述,都讓那些魯蛇們看到,只有透過無殺別殺人,他們才能進入那不凡的人魔世界裡。 媒體的嗜血的報導、讀者的驚惶地胡亂指責,都在鼓勵無差別的殺人行為。
Thumbnail
人們驚慌失措的反應,再次地讓人魔們確認他們的權力地位。為什麼你那麼害怕我?當然是因為我令人害怕、我的權力就在於我能令你產生恐懼。媒體一再對他們妖魔化的描述,都讓那些魯蛇們看到,只有透過無殺別殺人,他們才能進入那不凡的人魔世界裡。 媒體的嗜血的報導、讀者的驚惶地胡亂指責,都在鼓勵無差別的殺人行為。
Thumbnail
《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以一名曾經從事心理相關工作的教授為主要敘述視角,與一萬名罪犯及非行少年互動的過程也貫穿整個大綱,讓讀者能夠換位思考,理解他們為甚麼會走向這條不歸路的完整動機,以及深入探討這些「無藥可救」罪犯的殘破世界。  藉由數篇章節,我們也可以透過作者改編及重組的
Thumbnail
《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以一名曾經從事心理相關工作的教授為主要敘述視角,與一萬名罪犯及非行少年互動的過程也貫穿整個大綱,讓讀者能夠換位思考,理解他們為甚麼會走向這條不歸路的完整動機,以及深入探討這些「無藥可救」罪犯的殘破世界。  藉由數篇章節,我們也可以透過作者改編及重組的
Thumbnail
[貶] 建議各位 千萬不要自稱社畜 來自抬身價,貶低到我捏   而且我也沒什麼 鬼星期一症候群
Thumbnail
[貶] 建議各位 千萬不要自稱社畜 來自抬身價,貶低到我捏   而且我也沒什麼 鬼星期一症候群
Thumbnail
出於保護自己的意念,最終讓自己受了傷──從頭至尾,僅有我一個人受傷。我連憤怒都不敢發洩,只能讓其反噬自身。就像太過害怕的動物,在過激反應下往往會傷到自己,出於保護的行動,最後卻造成更大的傷害。
Thumbnail
出於保護自己的意念,最終讓自己受了傷──從頭至尾,僅有我一個人受傷。我連憤怒都不敢發洩,只能讓其反噬自身。就像太過害怕的動物,在過激反應下往往會傷到自己,出於保護的行動,最後卻造成更大的傷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