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孤獨

含有「在一起孤獨」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 Sherry Turkle 在她的代表作《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當中談到:孤獨是艱難的,然而孤獨也是必要的。 在數位時代下,很多人常感受到的兩大矛盾。孤獨對人有益,但現代人不會獨處;未來難以預測,於是不再相信未來。
Thumbnail
第一次聽到結構洞的理論覺得很有趣! 原來矛盾的孤獨感來自於虛擬的侵蝕,而我們也止步於對未來的想像。如何定義框架又不被框架所限,耐人尋思!
avatar
老鳳
新型的生活型態,的確讓人們更便利,也使得要把生活變得「有機」變得更重要。奧斯卡結果剛出爐,讓我想起GQ YT曾經有一集訪問奧本海默的幾個演員。小勞伯道尼就有敘述,現在很難有人會直接飛一架飛機,飛到你家,拿著用紅色紙衣做成的「劇本」。待在你旁邊等著你品嚐一下,然後認真地問你要不要演這個角色。(十分有機的過程,現代化的狀況都是網路上來回傳遞資訊,談妥了才會見面。)這種反科技的事情持續發生在諾導身上,他的片場不能用手機,也沒有舒服的椅子。大家進入片場就是進入某一種精神時光屋,全神關注地完成所有工作。而科技化的新世代,或許大人跟小孩都要學會固定為自己製造「有機時刻」,除了有更多精神力面對更本質的問題,更能從紛擾的世界抽離出來,才能從自己的靈魂身處挖掘出價值。當然,一直保持「有機時刻」是不可能的,就像是累垮的生活回到家總還是會打開N家、D+配宵夜過生活。這應該會是我們這個世代與下個世代都會需要具備的技能。
隨著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公司改為居家上班、學校遠端上課,我們從原先線上、線下交替且並存的生活,改為只能線上。社交恐懼、網路成癮者彷彿找到合理依傍的浮木,但為什麼我們更加不快樂?
Thumbnail
本書《重新與人對話》(Reclaiming Conversation)的作者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同時也是另一本我很喜歡的書籍《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的共同作者。這兩本書都是在探討科技如何影響親密關係......
Thumbnail
即使現代科技不斷升級,就人們算在社交網絡上有幾千筆的好友資訊,在有限的時間裡,仍然習慣與親近的少數人進行頻繁的聯繫,面對面的交流依舊無法被取代。在資訊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生活型態和活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全球化的興起,停留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時間越來越短
Thumbnail
avatar
董季穎
這麼好的書評竟然這麼少人愛心,可惜了!
蘋果手機每年都會更新並產出新的商品,但每一代手機之間少有重大的創新,卻不斷以花俏的行銷方式吸引全世界的蘋果迷買單。這樣的商業模式,嚴重地忽視了科技的其他社會功能,特別是對人類文明的重大意義,若再一次陷入資本主義的新花樣,缺乏精神文化的進步,根本不是科技造成人類孤獨,而是人類自願孤獨
Thumbnail
在我們接受網路為大眾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卻也模糊了真實及虛擬的界線,當作者雪莉‧特克在本書不斷用故事強調很多「真實」的人類對「虛擬」的科技產物和機器狗投入真感情可能是一場悲劇,但我卻認為,書裡的焦慮是源自我們對過去世界的理解,遠遠跟不上現代科技的快速變化,甚至超出掌控之外
Thumbnail
我也超級喜歡這本書!STS(科技與社會研究)甚至變成了我的研究主題和關注的議題,期待看到你之後關於這方面的作品哦!
沒完沒了的Covid-19,不只讓“口罩”和“社交距離”又紅又夯,也打響“隔離”的知名度,如何因應“隔離”中的孤獨,也成為話題。對外派來說,“隔離”沒有自主或強制的選項,反正就是生活常態,招架孤獨的撇步,各憑本事,也各有巧妙不同。進入數位時代,常常是揪團孤獨—孤獨的場景,以揪團的形式呈現。 J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