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與人對話》| 深度的對話不再是人類共享的記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本書《重新與人對話》(Reclaiming Conversation)的作者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同時也是另一本我很喜歡的書籍《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的共同作者。這兩本書都是在探討科技如何影響親密關係,我認為在現今人手不只一機,「線上聊不停,線下沒話聊」的數位時代特別重要。對話、親密關係,是全人類都應該要力挽狂瀾保留的共享記憶。

raw-image

我特別截選書中的三個章節來深入探討

  1. 家庭
  2. 友情
  3. 愛情

事實上,之所以會挑這三個章節,是因為這三個不同階段的行為,會彼此相互影響著自我成長的內在人格,因此特地挑出來與大家分享。不過在這之前,讓我們先了解,科技媒介如何改寫親密關係;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這裡便顯得十分重要。媒介生態學、心理學給予我的教導在兩本書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用媒介分析的角度思考這些物件如何影響我們,用心理學的角度了解我們在這些媒介當中渴望的到底是甚麼?

了解媒介,同時也是在了解自己。


  • 聲音 —— 睜著眼睛的積極想像


聲音,或者說口語溝通的載體;是具有能力創造空間的媒介。回想一下,你在跟朋友講電話的時候,會不會想要更用力參與這個對話,導致了即使電話另一頭的人不在現場,你在空中揮舞的手勢、姿態就像是這個人在你面前一般。電話是一種雙向傳播的工具,兩人彼此所創造的空間,透過電話讓聲音可以在話筒間共享。


加拿大傳播理論學者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在分析電話這個媒介時,便以「冷媒介」如此形容;意指,不主動提供訊息、需要使用者主動參與、介入才能獲取到資訊的媒介。你可以發現在講電話的人們都會有這樣的參與感,在電話連線不穩時可能還會提高音量。透過聲音這項媒介特性,用字、音量、語調、抑揚頓挫所創造的想像空間,促成這段對話的共鳴以及和諧。


如果這些都有點對你晦澀難懂,試著想像跟網友語音通話時你會想些甚麼?在我訪問很多交友軟體的使用者,都會說自己在講電話的當下會在腦中拼湊這個人的形象,如果對方有提供照片,聲音甚至可以讓這張照片活起來,加強我們腦中的拼湊。諷刺的是,使用者也都在事後跟我說這樣的積極想像讓雙方在現實見面時,往往會在心中留下很大的形象落差;因為往往都會把對方想像的太完美,畢竟,有誰會想像一個缺點一堆的伴侶呢?但現實往往不是這麼完美無瑕,起碼,每個多少都會有自己想隱藏的事。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在聲音的來往間,網路提供了一個可以隱惡揚善、偽裝自我的虛擬空間,讓彼此的聲音產生了更強烈的積極想像。

raw-image


  • 網路 —— 釋放被擱淺的慾望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其著作《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認為

夢是一種在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願望的滿足

而白天所經歷到的一切,就是拼湊夢境的素材。我在最近思考網路這媒介如何改變人類的心理狀態時,發現網路以及夢境都有非常相似的互補特性,兩者皆能讓使用者(以媒介的角度思考)釋放內心深處被壓抑的慾望。甚至連弗洛伊德晚期飽受爭議的「泛性論」也能在網路上實現。

《空間地圖》(The pearly gates of cyberspace一書中以空間的概念去思考網路,我認為這想法可以幫助我們探索,為何到了網路上人們會放大化自己的積極想像。我們所生活的空間,周遭的物體也是以三維的方式呈現,起碼,「人」肯定是三維的維度呈現,而這也是我們的生活經驗;但是轉換到網路這個「空間」時,我們還是依舊用現實世界的經驗去想像看不見的對方。這並沒有甚麼錯,因為我們只是用我們熟悉的經歷去了解「網路空間」的隱喻;《空間地圖》在這裡提出了一個很關鍵的解讀:

不同層次的「真實」應該有不同的空間範疇

網路空間跟現實空間,彼此並不屬於同一層次的「真實」。但是我們並沒有辦法分辨兩者的差異性,導致很多人在習慣網路的世界後回到現實世界的第一句話便是

這裡怎麼跟網路上的不一樣?

聽到這句話,我們便混淆了網路空間裡的真實,把我們所想像出來的物件(伴侶)帶入了現實世界;然而,現實世界的相對應之物或人,卻非我們在網路上「想像」的那樣,這就如同我們用籃球的比賽規則去判斷棒球的賽事違規與否。在這樣的認知失調下,大多數的人卻還是選擇擁抱網路,畢竟,網路的想像空間比現實世界的更大更無邊際,永遠都能讓我們「訂製完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27會員
265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1/05/04
從家庭、友情、愛情三個篇章看來,書中悲觀的視角似乎揭示了我們已經走向了一個冷漠的世界;在那裡,網路所創造的美好是現實生活遠不及的......
Thumbnail
2021/05/04
從家庭、友情、愛情三個篇章看來,書中悲觀的視角似乎揭示了我們已經走向了一個冷漠的世界;在那裡,網路所創造的美好是現實生活遠不及的......
Thumbnail
2021/04/27
我以前在Dcard上面看到一則感情版的故事,大致上是一對情侶中女生想提分手,但是不知道如何跟男生開口,陷入兩難中只好上來求救。類似的文章其實很多,底下的留言千篇一律都能看到「感情的問題一律建議分手」這樣似是而非的回答;不過在那一篇文章底下我看到了一則留言,可能是所有留言中我最認同的...
Thumbnail
2021/04/27
我以前在Dcard上面看到一則感情版的故事,大致上是一對情侶中女生想提分手,但是不知道如何跟男生開口,陷入兩難中只好上來求救。類似的文章其實很多,底下的留言千篇一律都能看到「感情的問題一律建議分手」這樣似是而非的回答;不過在那一篇文章底下我看到了一則留言,可能是所有留言中我最認同的...
Thumbnail
2021/04/20
我常看到在放學後的路途上,不少的國高中生三五成群,我在便利商店的座位區連線打傳說;這說來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在學校整天都無法用手機,放學當然要好好放飛自我!奇怪的卻是,打了一場又一場、一個遊戲接著下一個......似乎沒完沒了,遊戲完了就換到Facebook,
Thumbnail
2021/04/20
我常看到在放學後的路途上,不少的國高中生三五成群,我在便利商店的座位區連線打傳說;這說來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在學校整天都無法用手機,放學當然要好好放飛自我!奇怪的卻是,打了一場又一場、一個遊戲接著下一個......似乎沒完沒了,遊戲完了就換到Facebook,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語言創造出『孤單』一詞,以表達獨自一人的痛苦;卻又創造出『獨處』一詞,以表達獨自一人的怡然白得。」——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
Thumbnail
「語言創造出『孤單』一詞,以表達獨自一人的痛苦;卻又創造出『獨處』一詞,以表達獨自一人的怡然白得。」——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
Thumbnail
科技帶來的方便,讓我得以快速獲得資訊並與人連結,然而透過《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這本書,讓我反思科技帶給我的人機關係與人我關係的確需要調整,我意識到了我與科技的連結不如預期健康,與人的關係也因此產生變化。
Thumbnail
科技帶來的方便,讓我得以快速獲得資訊並與人連結,然而透過《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這本書,讓我反思科技帶給我的人機關係與人我關係的確需要調整,我意識到了我與科技的連結不如預期健康,與人的關係也因此產生變化。
Thumbnail
我們很會在網路世界「展示」自己,卻不知該如何傾聽、回應對方;我們鮮少對於他人感到好奇,因為更多新鮮有趣的事情在等著我們,主動透過手機、平板、電腦送到面前,而且這一切都在我們掌握、預料之中。
Thumbnail
我們很會在網路世界「展示」自己,卻不知該如何傾聽、回應對方;我們鮮少對於他人感到好奇,因為更多新鮮有趣的事情在等著我們,主動透過手機、平板、電腦送到面前,而且這一切都在我們掌握、預料之中。
Thumbnail
【異形世界】 ◎ 桑德羅・巴希 #書摘 當面目為科技所異化,還有什麼阻止得了成為怪物的我們?_文/吳平稑(漫畫評論人) 一本沒有任何一句對話的繪本,只有鉛筆描繪的黑白畫面,卻餘韻極強。 一列車廂中,各式各樣的人肩並肩,沒有人看彼此一眼,人與人之間再也沒有真實的交流,只有變形的頭...
Thumbnail
【異形世界】 ◎ 桑德羅・巴希 #書摘 當面目為科技所異化,還有什麼阻止得了成為怪物的我們?_文/吳平稑(漫畫評論人) 一本沒有任何一句對話的繪本,只有鉛筆描繪的黑白畫面,卻餘韻極強。 一列車廂中,各式各樣的人肩並肩,沒有人看彼此一眼,人與人之間再也沒有真實的交流,只有變形的頭...
Thumbnail
為什麼所有內容創作者都應加入語音革命?因為未來的人們接收的方式,不再是用手製作,用眼接收;而會變成用嘴製作,用耳朵接受,這是一個耳機取代手機的資訊介面的巨大革命。 多次介面革命 一樣令人驚奇! 手機發明之前,我們也一樣不可思議!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可以用耳機,又何必拿出手機! -----
Thumbnail
為什麼所有內容創作者都應加入語音革命?因為未來的人們接收的方式,不再是用手製作,用眼接收;而會變成用嘴製作,用耳朵接受,這是一個耳機取代手機的資訊介面的巨大革命。 多次介面革命 一樣令人驚奇! 手機發明之前,我們也一樣不可思議!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可以用耳機,又何必拿出手機! -----
Thumbnail
我們或許都知道傾聽的重要,搞不好也學習了一些傾聽技巧,像是保持目光接觸、回應、覆述、提問等,但不管掌握多少技巧,如果我們帶著某種目的,只想主導對話,只想證明自己、說服對方,或者心中充滿評價與自以為是的成見,這樣的「傾聽」應該就變調了。
Thumbnail
我們或許都知道傾聽的重要,搞不好也學習了一些傾聽技巧,像是保持目光接觸、回應、覆述、提問等,但不管掌握多少技巧,如果我們帶著某種目的,只想主導對話,只想證明自己、說服對方,或者心中充滿評價與自以為是的成見,這樣的「傾聽」應該就變調了。
Thumbnail
對話應該以什麼為目的呢? 就是說我雖然沒有信服你的整個理論、整個態度,但我仍然從你的對話中修正了我的某些觀點,調整了我自己,深化了我自己。
Thumbnail
對話應該以什麼為目的呢? 就是說我雖然沒有信服你的整個理論、整個態度,但我仍然從你的對話中修正了我的某些觀點,調整了我自己,深化了我自己。
Thumbnail
本書《重新與人對話》(Reclaiming Conversation)的作者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同時也是另一本我很喜歡的書籍《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的共同作者。這兩本書都是在探討科技如何影響親密關係......
Thumbnail
本書《重新與人對話》(Reclaiming Conversation)的作者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同時也是另一本我很喜歡的書籍《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的共同作者。這兩本書都是在探討科技如何影響親密關係......
Thumbnail
《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一書中,Sherry Turkle闡述她的兩個發現:一是從個人與社會的發展中看到「孤獨中新型親密關係」,另一是從網路社會中觀察到「親密關係中的新型孤獨」
Thumbnail
《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一書中,Sherry Turkle闡述她的兩個發現:一是從個人與社會的發展中看到「孤獨中新型親密關係」,另一是從網路社會中觀察到「親密關係中的新型孤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