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不讀讀社會學|《在一起孤獨》 閱讀心得(下)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肆、心得:除了孤獨,還能做些什麼?
(一)網路世代的意義
父母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母親說她忘不了黃昏灑落的一地夕陽,稻田就像披上一層亮晶晶的黃金衫,遠處還有蟬鳴,家家都冒出了炊煙隨風飄散,外婆在家門聲聲親切的呼喚。而現今出生的孩子,全世界的日出和黃昏在Instagram隨時都能看見,螢幕的存在和家中的桌椅一樣;顯示出的畫面,比掛在遙遠的太陽和星星還要自然。五歲姪女的志願是當YouTuber,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玩遊戲和聽迪士尼的曲子,會把書當作平板上下左右滑動,如果字不會移動也不會自動翻頁時,她會認為是壞掉了。我們不僅必須接受科技的影響力,還有世代認知的差異,「滑世代」對真假並存的世界早就習以為常。
(二)學會與科技(孤獨)共生
既然人與科技共處的時代不可逆轉,我們能做的並不是恐懼及逃避,而是面對與改變,或許才是共處的第一步:首先,孤獨到底是不是一件壞事?研究早已證明,在這充滿資訊過度與各種社交要求的現代社會裡,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容易造成壓力,學會與自我獨處,不僅能遠離日常紛亂的角色關係,和自己的對話,能夠進行深度思考、反省與沉澱心靈,並且重新建立新的能量再出發。不論是宗教家、藝術家、作家或是高度創作的工作,都需要持續專注的「孤獨空間」,才能激發出新思想的泉源,就連蘋果電腦的創辦人之一史蒂夫.沃茲尼克在《科技頑童沃茲尼克》所述,需要獨處的時光,更能激發出最佳的構想。另外華爾街律師蘇珊.坎恩在她所著的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明確指出的,孤獨不一定代表寂寞。她所演講的「寧靜革命」(Quiet Revolution)運動,吹起了一股社會風潮,希望能扭轉對安靜人格的偏見。這波革命為內向者、受霸凌者與千萬個值得完整屬於自己的你,提供了線上平臺,並倡導在校園與職場創造安全的空間,以供獨立發揮創意,也逐步改變人類未來的社交習慣。
再者,究竟小螢幕到底有多可怕?不同的世代或許早有不同的答案。筆者的學妹曾經是個很自卑的人,面對家人親戚,老是被關心學業成績和未來就業,面對同儕朋友,總是被嫌胖、穿著太樸素或找不到男友等等。但她說最近有了開心的事,不是和同學出去吃喝玩樂,不是去百貨公司購物,而是下課後在YouTube開直播,和粉絲們分享她自己製作手工藝品,有很多人喜歡她的作品,甚至和網友們一起在線上吃飯、看書,而她也從中獲得自信,並未因為「孤獨」和「虛擬」感到被綁架,反而透過這個媒介脫離現實生活的困境和壓抑,找尋到「真實」的感情與快樂。
事實上,現今很多臺灣的YouTuber為臺灣年輕人樹立了新的榜樣,曾經許多在真實生活中造到困難的創作者們,此時出現低門檻的網絡平臺,正好可以公平地提供所有階級、性別和年齡者創作的空間,激發出多元卻又高度個人化的作品,不論是知識型、娛樂型、遊戲型、創作型或分享型等等頻道百花齊放,不單使創作人有空間施展才藝,也讓一般人也能得到發光發熱的機會,閱聽人亦能有各式各樣的選擇,這股潮流讓更多人可以自由展示及交流,不用畏懼他人的眼光,建立與他人的親密感,並從中獲得真正的自信及滿足。
(三)假的,也成真的:孤獨由自己決定
人類未來會不會完全依賴科技?我並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無法讓所有人都上癮,因為人的本性是求新求變的,小朋友可能今日對「Cozmo」(註:日本2017年上市的AI機器人玩具)愛不釋手明日就可能覺得不夠可愛了,其實人的興趣和關注也非常多元和廣泛,亦容易被新鮮感所吸引。例如VR旅行雖然是許多大企業投入非常多的未來產業,目前仍無法替代傳統旅遊給遊客帶來的情感體驗,旅遊目的或許是因為人生的冒險,或是體驗當地美食、溫泉等享有盛名聞名而前往,同時旅遊也是一項社交活動,無論景色好看與否,不少人更期待旅途中發生預料之外的邂逅,以及與友人或家人在旅途中能增進情感。
如同《觀光客的凝視3.0》所預測,未來的旅行會增加網路的「虛擬旅行」,與透過電話、影片或電視的「想像旅行」,將造成新的流行。每種旅行會同時發展,互補卻也互競,而筆者認為不論哪一個族群和階級,有愈來愈多人能享受到多樣旅遊的樂趣,都能得到真實的享受,誰能決定旅行?筆者認為仍回歸於旅行者(消費者)本身。同樣地,網路原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豐富的知識或者與人和人更快速溝通及交流,筆者可能今天想用網路瀏覽電子書,明天就想去誠品書局閱讀,感受紙張的溫度和香氣,其實每種方式都能得到真實的知識,誰能決定和網路的親密程度?全掌握在人類自己的手中。
即使現代科技不斷升級,就人們算在社交網絡上有幾千筆的好友資訊,在有限的時間裡,仍然習慣與親近的少數人進行頻繁的聯繫,面對面的交流依舊無法被取代。在資訊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生活型態和活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全球化的興起,停留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時間越來越短;我們花更多時間在投入在工作上,經營日益膨脹的角色關係,人與人相處時間愈來愈少;居住於大樓林立的狹窄空間,早已分隔了和其他人的距離。事實上,歸屬感和親密感降低的原因,絕不會單純只有沉溺於網路而已。
我願意相信,面對未知,任何革新必會帶來益處及壞處,至今科技的發明,帶給人類世界進步的益處仍是比壞處多。筆者從本書得以重新思考關於人際的關係,人和人、人和機器及其他生命的相處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們想要追求什麼樣的生活?無論如何,在每個時代不會感到孤寂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建立自我存在的價值和自信,面對AI時代來臨,樂觀地想網路時代帶來更多機會和方法,由不同的個體來操作和應用,更能找尋出個人的獨特意義,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終於完結了!!灑花!!)
伍、參考書目
1. Putnam (1981). Reason, Truth, and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沃茲尼克(Stephen Wozniak)著,王志仁、齊若蘭譯(2007)。《科技頑童沃茲尼克》。遠流出版公司。 3.蘇珊‧坎恩(Susan Cain)著,沈耿立、李斯毅(2012)。《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遠流出版公司。 4.約翰‧厄里、約拿斯‧拉森著,黃宛瑜譯(2016)。《觀光客的凝視3.0》。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5.凱文.凱利(Kevin Kelly)著,嚴麗娟譯(2017)。《必然:掌握形塑未來30年的12科技大趨力》。貓頭鷹出版社。 6.黃宗潔書評:倫理的臉。鏡週刊。民國110年4月2日。取自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222cul003/。 7.桶中之腦。維基百科。民國110年4月1日。取自https://ppt.cc/fA3x2x。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想像的身心障礙者或腦性麻痺患者是什麼樣子呢?其實身心障礙者在臺灣已超過百萬人次,每個類型不只面臨生活、學習、升學、健康、行動、面對家人親友及環境挑戰,更多時候像常人一樣,長大後還加上工作、升遷、各種人際社交、理財、貸款、人權、愛情及婚姻等課題,且無處不伴隨刻板印象和歧視以及健康一天不如一天,又該如何自處與自救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蘋果手機每年都會更新並產出新的商品,但每一代手機之間少有重大的創新,卻不斷以花俏的行銷方式吸引全世界的蘋果迷買單。這樣的商業模式,嚴重地忽視了科技的其他社會功能,特別是對人類文明的重大意義,若再一次陷入資本主義的新花樣,缺乏精神文化的進步,根本不是科技造成人類孤獨,而是人類自願孤獨
在我們接受網路為大眾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卻也模糊了真實及虛擬的界線,當作者雪莉‧特克在本書不斷用故事強調很多「真實」的人類對「虛擬」的科技產物和機器狗投入真感情可能是一場悲劇,但我卻認為,書裡的焦慮是源自我們對過去世界的理解,遠遠跟不上現代科技的快速變化,甚至超出掌控之外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鄉下的親戚,暑假時總有青山綠水的回憶。我的外婆家在新竹峨眉,是一個產東方美人茶、峨眉湖繞景的好地方,但那時的我並不懂得欣賞,每每和表哥表姊在那裏度過時光,都是整日蚊蟲多、廁所有土味、整晚蛙鳴蟬鳴叫不停的嘈雜聲的三寶印象。
疫情需要醫療人員與民眾共同努力,但是在疫情之外,卻還有無數疾病,醫學仍然無法解開,而我們這些像溺了水的孩子,還在等待醫療進步丟下一個救生圈來救援。
在一個凡事都講求隱私權的時代裡,作為一個身心障礙者,在群體裏都盡可能的隱藏自己和他人的差異,佯裝成和其他人一樣,但只要走在街上、吃飯時、做出任何行動時,最先引人注目的永遠是我,肢體障礙的朋友們(簡稱愛友),是不是連隱私的權利都沒有?
瀏覽各種網路新聞及影音視聽,多半是從醫生角度介紹的醫學知識、親友的醫療照護,從老師眼裡的特殊教育,政府大大的支票和社福單位的小小對抗,還有電影利用拍攝的題材賺取同情,那麼身障者自己的聲音在哪裡 ?可不可以有一天不用在書中鼓勵別人獲取掌聲,而現實中每天都過的如此悲傷 ?
蘋果手機每年都會更新並產出新的商品,但每一代手機之間少有重大的創新,卻不斷以花俏的行銷方式吸引全世界的蘋果迷買單。這樣的商業模式,嚴重地忽視了科技的其他社會功能,特別是對人類文明的重大意義,若再一次陷入資本主義的新花樣,缺乏精神文化的進步,根本不是科技造成人類孤獨,而是人類自願孤獨
在我們接受網路為大眾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卻也模糊了真實及虛擬的界線,當作者雪莉‧特克在本書不斷用故事強調很多「真實」的人類對「虛擬」的科技產物和機器狗投入真感情可能是一場悲劇,但我卻認為,書裡的焦慮是源自我們對過去世界的理解,遠遠跟不上現代科技的快速變化,甚至超出掌控之外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鄉下的親戚,暑假時總有青山綠水的回憶。我的外婆家在新竹峨眉,是一個產東方美人茶、峨眉湖繞景的好地方,但那時的我並不懂得欣賞,每每和表哥表姊在那裏度過時光,都是整日蚊蟲多、廁所有土味、整晚蛙鳴蟬鳴叫不停的嘈雜聲的三寶印象。
疫情需要醫療人員與民眾共同努力,但是在疫情之外,卻還有無數疾病,醫學仍然無法解開,而我們這些像溺了水的孩子,還在等待醫療進步丟下一個救生圈來救援。
在一個凡事都講求隱私權的時代裡,作為一個身心障礙者,在群體裏都盡可能的隱藏自己和他人的差異,佯裝成和其他人一樣,但只要走在街上、吃飯時、做出任何行動時,最先引人注目的永遠是我,肢體障礙的朋友們(簡稱愛友),是不是連隱私的權利都沒有?
瀏覽各種網路新聞及影音視聽,多半是從醫生角度介紹的醫學知識、親友的醫療照護,從老師眼裡的特殊教育,政府大大的支票和社福單位的小小對抗,還有電影利用拍攝的題材賺取同情,那麼身障者自己的聲音在哪裡 ?可不可以有一天不用在書中鼓勵別人獲取掌聲,而現實中每天都過的如此悲傷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這是真的嗎?這句話背後隱含著一種立場:無論是現實中的抑或推理小說中的謎團,都只存在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的解答都是錯誤的。可是,基於已有證據可以推論出的合理答案往往不只一個。正因為這樣,本格推理小說發展出了一種特別形式……
Thumbnail
島田莊司基於愛倫.坡的〈莫爾格街凶殺案〉,將本格推理定義為結合了幻想氣氛和邏輯性的混合小說。如今此理念在華文推理界已不如過往那般備受關注。可是這不代表它不再重要,畢竟,本格推理與最新科技之間的磨合仍是現代推理作家必須面對的課題。本文將從頭開始講解「21世紀本格」的理論、作品以及其他推理評論家的看法。
Thumbnail
有一種推理小說,大部分看過的讀者只會跟你說:「我什麼都不能說,總之看吧!」 聽到這句話,讀過一定數量的推理小說的人便會立即猜到該小說八成是加入了稱為「敘述性詭計」的誤導技巧。但有趣的是,你知道敘述性詭計是日本推理小說用語,不存在於歐美創作當中嗎?
Thumbnail
「特殊設定推理」這稱呼過去一年在華文推理圈越來越廣泛,出現不少相關文章、講座、專訪等延續相關討論,更已有人開始直接用來討論華文推理作品。 特殊設定推理的故事必然超現實,且每部作品的架空規則都不一樣。那麼,有沒有一套共通準則去評價這些作品呢?
Thumbnail
一般會認為本格推理小說預設了公平性(fair play)。可是不少自新本格以來的日本推理小說都未有嚴格遵守公平性原則,換句話說,80年代以降的本格推理小說已難以預設它們必然屬於公平遊戲。即使如此,有一類推理小說仍必定要遵守公平性原則,那就是加入〈向讀者的挑戰書〉、明確發誓謎團完全公平的作品。
Thumbnail
日本早期的傳奇推理代表人物非橫溝正史莫屬。他成功將日本式傳奇元素融合原為西方舶來品的本格推理小說,為日本推理的在地化過程作出重要貢獻。橫溝的「金田一耕助系列」便有不少作品將舞台設定在殘留著民間傳說的封閉村落,這些傳說往往是招致慘劇的元凶……
Thumbnail
京極夏彥是妖怪推理作家、三津田信三是結合民俗學的恐怖推理作家、符號學家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創作過歷史推理小說《玫瑰的名字》等等⋯⋯華文推理界不時會以跨類型的方式對推理作家的風格進行歸類。而在這眾多的推理類型當中一些「幻想氣氛」特別強烈的推理小說,在部分日本評論家眼中其實同屬一個更大
Thumbnail
推理小說可謂其中一種最追求故事效果的類型文學,讀者會期望作品中的謎團最終能給出一個「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收結,具備合理性同時也要追求意外性,造就無可駁斥的驚奇感。 普遍來講,推理小說大多在追求「意外的真相」。
Thumbnail
在80年代左右出生的作家既未見證橫溝正史作品的影視化熱潮,也沒經歷過新本格浪潮。對這些新世代作家當中一部分人來講,推理小說並非一種具有歷史感、必須嚴謹地從累積了百多年的經典中追溯正統書寫方式的類型文學。於是,他們的作品雖然大致保留本格推理的基本形式,卻又出現某種「脫逸」傾向。
Thumbnail
有一天,你在街上發現一名女途人上衣和外套竟然前後穿反了。她穿反的衣服有兩件,應該不會是不小心,而是故意的。上衣是鈕扣式的,要反轉穿上必須有人在背後幫忙將鈕扣一一扣上,所以除了穿上衣服的她,應該還至少需要一名共犯,而且是她不介意一起更衣的人,很可能是女性或者戀人⋯⋯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這是真的嗎?這句話背後隱含著一種立場:無論是現實中的抑或推理小說中的謎團,都只存在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的解答都是錯誤的。可是,基於已有證據可以推論出的合理答案往往不只一個。正因為這樣,本格推理小說發展出了一種特別形式……
Thumbnail
島田莊司基於愛倫.坡的〈莫爾格街凶殺案〉,將本格推理定義為結合了幻想氣氛和邏輯性的混合小說。如今此理念在華文推理界已不如過往那般備受關注。可是這不代表它不再重要,畢竟,本格推理與最新科技之間的磨合仍是現代推理作家必須面對的課題。本文將從頭開始講解「21世紀本格」的理論、作品以及其他推理評論家的看法。
Thumbnail
有一種推理小說,大部分看過的讀者只會跟你說:「我什麼都不能說,總之看吧!」 聽到這句話,讀過一定數量的推理小說的人便會立即猜到該小說八成是加入了稱為「敘述性詭計」的誤導技巧。但有趣的是,你知道敘述性詭計是日本推理小說用語,不存在於歐美創作當中嗎?
Thumbnail
「特殊設定推理」這稱呼過去一年在華文推理圈越來越廣泛,出現不少相關文章、講座、專訪等延續相關討論,更已有人開始直接用來討論華文推理作品。 特殊設定推理的故事必然超現實,且每部作品的架空規則都不一樣。那麼,有沒有一套共通準則去評價這些作品呢?
Thumbnail
一般會認為本格推理小說預設了公平性(fair play)。可是不少自新本格以來的日本推理小說都未有嚴格遵守公平性原則,換句話說,80年代以降的本格推理小說已難以預設它們必然屬於公平遊戲。即使如此,有一類推理小說仍必定要遵守公平性原則,那就是加入〈向讀者的挑戰書〉、明確發誓謎團完全公平的作品。
Thumbnail
日本早期的傳奇推理代表人物非橫溝正史莫屬。他成功將日本式傳奇元素融合原為西方舶來品的本格推理小說,為日本推理的在地化過程作出重要貢獻。橫溝的「金田一耕助系列」便有不少作品將舞台設定在殘留著民間傳說的封閉村落,這些傳說往往是招致慘劇的元凶……
Thumbnail
京極夏彥是妖怪推理作家、三津田信三是結合民俗學的恐怖推理作家、符號學家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創作過歷史推理小說《玫瑰的名字》等等⋯⋯華文推理界不時會以跨類型的方式對推理作家的風格進行歸類。而在這眾多的推理類型當中一些「幻想氣氛」特別強烈的推理小說,在部分日本評論家眼中其實同屬一個更大
Thumbnail
推理小說可謂其中一種最追求故事效果的類型文學,讀者會期望作品中的謎團最終能給出一個「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收結,具備合理性同時也要追求意外性,造就無可駁斥的驚奇感。 普遍來講,推理小說大多在追求「意外的真相」。
Thumbnail
在80年代左右出生的作家既未見證橫溝正史作品的影視化熱潮,也沒經歷過新本格浪潮。對這些新世代作家當中一部分人來講,推理小說並非一種具有歷史感、必須嚴謹地從累積了百多年的經典中追溯正統書寫方式的類型文學。於是,他們的作品雖然大致保留本格推理的基本形式,卻又出現某種「脫逸」傾向。
Thumbnail
有一天,你在街上發現一名女途人上衣和外套竟然前後穿反了。她穿反的衣服有兩件,應該不會是不小心,而是故意的。上衣是鈕扣式的,要反轉穿上必須有人在背後幫忙將鈕扣一一扣上,所以除了穿上衣服的她,應該還至少需要一名共犯,而且是她不介意一起更衣的人,很可能是女性或者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