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導《藍天使》(1990)的凱薩琳.畢格羅/IMDb
美國導演凱薩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作品包括《底特律》(Detroit)、《00:30 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與《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是個特殊又難以歸類的存在。首先,她是好萊塢為數不多、持續活躍的女導演之一,是史上第四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女性,也是其中唯一/第一位成功獲獎者。此外,她的作品並不帶著所謂的「女人味」——從題材來看,傳統刻板印象中女性特別喜愛的主題如愛情、婚姻、家庭,很少在她的片裡出現,這已經令她與大多數女性導演不同;從影像處理來看,她對於暴力、血腥等等通常由男導演們霸佔的領域侵門踏戶,毫不退縮,但又自成一格 。
凱薩琳.畢格羅是好萊塢少數成就非凡的女性導演,而且處處突破傳統上對「女性」的刻板想像與設限。
從畢格羅第一部單獨執導的作品《惡夜之吻》(Near Dark),就看得出她與眾不同之處。本片劇本由畢格羅與艾瑞克.瑞德(Eric Red)合寫,描述美國南方男孩迦勒(Caleb)某晚見到女孩玫(Mae),兩人相處一晚似乎互有好感,但心動不已的迦勒,不明白女孩為何急著在日出前回家。就在他以「載她回家」為籌碼討吻之時,女孩竟咬了他一口,之後迦勒便開始害怕日光,焦急回家要找父親與妹妹,卻在此時被玫與夥伴們綁架走⋯⋯
若只知曉上述人物設定關係,可能會輕易將《惡夜之吻》定位為類似《暮光之城》的吸血鬼愛情片,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本片揉合公路電影、西部片、恐怖片等元素,並改變了傳統吸血鬼電影的慣例,「吸血鬼」三字從未出現在片中,沒有大蒜與十字架 ,玫與同類們不是什麼古代貴族,並不光鮮亮麗、性感誘人,可以說就是一群夜間出動,殺人飲血,遇上陽光會喪命的流氓罷了。
《惡夜之吻》的特殊美感與神祕氛圍,非常引人注目。一望無際的地平線,夜晚的藍色調與霓虹燈,白晝的橘黃色澤,打造這群法外之徒所處世界的獨特誘惑力。當兩方駁火時,子彈打穿牆壁,透進能奪取吸血鬼性命的陽光,這致命又美麗的景象,讓人在激烈槍戰中忍不住愣了一拍,震撼於微物之美,又感嘆生命之脆弱。這是現代的西部片,雖沒了牛仔,但荒野、暴力、掠奪的主題,以及人心的孤單寂寥,仍是一樣的。
《惡夜之吻》雖然是三十年前的作品,但其內涵與特色,後來重複出現在畢格羅的作品中。其中一個幾乎貫穿所有作品的主題,也是最常令她受人批評的,是暴力。這似乎是畢格羅最有興趣的題目。她執導的第一部短片《The Set-Up》,內容正是兩位男性在暗巷互相攻擊,並由兩位符號學家透過旁白討論、解構螢幕上的暴力行為。
曾經是畫家的凱薩琳.畢格羅,對美感很敏銳,這或許也讓她暴力動作戲的安排與場面調度特別出色。例如《惡夜之吻》的酒吧攻擊戲,《藍天使》(Blue Steel)的街頭槍戰,《驚爆點》(Point Break)兩位主角的徒步追逐戲碼,《21 世紀的前一天》(Strange Days)俐落又充滿活力的各種動作畫面、以及使用攝影機穩定器(Steadicam)與剪接手法製造宛如鏡頭在角色腦袋中的 VR(虛擬實境)體驗,或《00:30 凌晨密令》的夜襲賓拉登⋯⋯,但在電影裡呈現暴力,並不代表支持或原諒暴力,過去她在談電影《21 世紀的前一天》時曾說:「我不喜歡暴力,然而我對真相很有興趣。暴力是我們生活中的現實,是我們所處社會背景的一部分。」
畢格羅後期作品的內容,越來越走向真實世界,更講究可信度,也更帶著對暴力的批判與反思。尤其在《危機倒數》之後,她更注重地緣政治或其他社會現狀的寫實研究,幾乎接近紀錄式劇情片(Docudrama)。
《危機倒數》的主角威爾.詹姆斯(Will James),在伊拉克帶領一隊拆彈部隊,處處危機四伏,有狙擊、有爆破,但這些暴力沒有任何「爽快」感,只讓人感到害怕、惶恐,唯一能把戰場當自己家那般自在的,只有「戰爭是他的毒品」的男主角,而他外表英雄般的男子氣概,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