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釀影癡限定|無視玻璃天花板的導演──凱薩琳.畢格羅

更新於 2023/04/11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執導《藍天使》(1990)的凱薩琳.畢格羅/IMDb
美國導演凱薩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作品包括《底特律》(Detroit)、《00:30 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與《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是個特殊又難以歸類的存在。首先,她是好萊塢為數不多、持續活躍的女導演之一,是史上第四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女性,也是其中唯一/第一位成功獲獎者。此外,她的作品並不帶著所謂的「女人味」——從題材來看,傳統刻板印象中女性特別喜愛的主題如愛情、婚姻、家庭,很少在她的片裡出現,這已經令她與大多數女性導演不同;從影像處理來看,她對於暴力、血腥等等通常由男導演們霸佔的領域侵門踏戶,毫不退縮,但又自成一格 。
凱薩琳.畢格羅是好萊塢少數成就非凡的女性導演,而且處處突破傳統上對「女性」的刻板想像與設限。
從畢格羅第一部單獨執導的作品《惡夜之吻》(Near Dark),就看得出她與眾不同之處。本片劇本由畢格羅與艾瑞克.瑞德(Eric Red)合寫,描述美國南方男孩迦勒(Caleb)某晚見到女孩玫(Mae),兩人相處一晚似乎互有好感,但心動不已的迦勒,不明白女孩為何急著在日出前回家。就在他以「載她回家」為籌碼討吻之時,女孩竟咬了他一口,之後迦勒便開始害怕日光,焦急回家要找父親與妹妹,卻在此時被玫與夥伴們綁架走⋯⋯
若只知曉上述人物設定關係,可能會輕易將《惡夜之吻》定位為類似《暮光之城》的吸血鬼愛情片,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本片揉合公路電影、西部片、恐怖片等元素,並改變了傳統吸血鬼電影的慣例,「吸血鬼」三字從未出現在片中,沒有大蒜與十字架 ,玫與同類們不是什麼古代貴族,並不光鮮亮麗、性感誘人,可以說就是一群夜間出動,殺人飲血,遇上陽光會喪命的流氓罷了。
《惡夜之吻》劇照/IMDb
《惡夜之吻》的特殊美感與神祕氛圍,非常引人注目。一望無際的地平線,夜晚的藍色調與霓虹燈,白晝的橘黃色澤,打造這群法外之徒所處世界的獨特誘惑力。當兩方駁火時,子彈打穿牆壁,透進能奪取吸血鬼性命的陽光,這致命又美麗的景象,讓人在激烈槍戰中忍不住愣了一拍,震撼於微物之美,又感嘆生命之脆弱。這是現代的西部片,雖沒了牛仔,但荒野、暴力、掠奪的主題,以及人心的孤單寂寥,仍是一樣的。
《惡夜之吻》雖然是三十年前的作品,但其內涵與特色,後來重複出現在畢格羅的作品中。其中一個幾乎貫穿所有作品的主題,也是最常令她受人批評的,是暴力。這似乎是畢格羅最有興趣的題目。她執導的第一部短片《The Set-Up》,內容正是兩位男性在暗巷互相攻擊,並由兩位符號學家透過旁白討論、解構螢幕上的暴力行為。
曾經是畫家的凱薩琳.畢格羅,對美感很敏銳,這或許也讓她暴力動作戲的安排與場面調度特別出色。例如《惡夜之吻》的酒吧攻擊戲,《藍天使》(Blue Steel)的街頭槍戰,《驚爆點》(Point Break)兩位主角的徒步追逐戲碼,《21 世紀的前一天》(Strange Days)俐落又充滿活力的各種動作畫面、以及使用攝影機穩定器(Steadicam)與剪接手法製造宛如鏡頭在角色腦袋中的 VR(虛擬實境)體驗,或《00:30 凌晨密令》的夜襲賓拉登⋯⋯,但在電影裡呈現暴力,並不代表支持或原諒暴力,過去她在談電影《21 世紀的前一天》時曾說:「我不喜歡暴力,然而我對真相很有興趣。暴力是我們生活中的現實,是我們所處社會背景的一部分。」
畢格羅後期作品的內容,越來越走向真實世界,更講究可信度,也更帶著對暴力的批判與反思。尤其在《危機倒數》之後,她更注重地緣政治或其他社會現狀的寫實研究,幾乎接近紀錄式劇情片(Docudrama)。
《危機倒數》海報/IMDb
《危機倒數》的主角威爾.詹姆斯(Will James),在伊拉克帶領一隊拆彈部隊,處處危機四伏,有狙擊、有爆破,但這些暴力沒有任何「爽快」感,只讓人感到害怕、惶恐,唯一能把戰場當自己家那般自在的,只有「戰爭是他的毒品」的男主角,而他外表英雄般的男子氣概,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癮問題⋯⋯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039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個平行時空的下午,相似又不同的夜晚,既視感像老唱片跳針,在時間推移中拉出一個個畫格,仔細對照,他和她不是她和他,舞伴換過舞伴,每次離別和相聚。但又可能,故事既然是故去的事,會像旭仔之後說的另一個版本:無腳鳥「一開始便已經死了。」電影是一個更大的,未生未死的夢。
當胸懷世界的日子偏安方寸,當曾經的雲都被還原成了水,當高揚的期許都淋落下來成渾身遺憾,他們是否只能置身天井或床沿,緊抓著他們如今僅有的,形似浮木,名為信仰的東西?他們是否非得採取天問或自問的姿態,暗示自己遭現狀滅頂,坐困愁城的處境?
<p>這是釀電影的第五個月,也是我們第一次以大專題的形式和影展合作,這樣的小試身手對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課。也期待來年,和其他各個台灣影展一起玩出更有趣的企劃!</p>
<p>台灣的傳統習俗,談論死亡往往是種禁忌,但是透過《可可夜總會》,我們卻看到了墨西哥人如何以我們在死亡面前、一向禁忌的繽紛色彩,來面對死亡與逝者。</p>
<p>掌握了惡意裡複雜的矛盾,又拉開了惡意可以貫徹的極限,看似走親和路線的皮克斯,在「惡」的探索上其實比許多標榜惡棍的娛樂大片更犀利,而且並未停頓腳步。</p>
每個平行時空的下午,相似又不同的夜晚,既視感像老唱片跳針,在時間推移中拉出一個個畫格,仔細對照,他和她不是她和他,舞伴換過舞伴,每次離別和相聚。但又可能,故事既然是故去的事,會像旭仔之後說的另一個版本:無腳鳥「一開始便已經死了。」電影是一個更大的,未生未死的夢。
當胸懷世界的日子偏安方寸,當曾經的雲都被還原成了水,當高揚的期許都淋落下來成渾身遺憾,他們是否只能置身天井或床沿,緊抓著他們如今僅有的,形似浮木,名為信仰的東西?他們是否非得採取天問或自問的姿態,暗示自己遭現狀滅頂,坐困愁城的處境?
<p>這是釀電影的第五個月,也是我們第一次以大專題的形式和影展合作,這樣的小試身手對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課。也期待來年,和其他各個台灣影展一起玩出更有趣的企劃!</p>
<p>台灣的傳統習俗,談論死亡往往是種禁忌,但是透過《可可夜總會》,我們卻看到了墨西哥人如何以我們在死亡面前、一向禁忌的繽紛色彩,來面對死亡與逝者。</p>
<p>掌握了惡意裡複雜的矛盾,又拉開了惡意可以貫徹的極限,看似走親和路線的皮克斯,在「惡」的探索上其實比許多標榜惡棍的娛樂大片更犀利,而且並未停頓腳步。</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安娜的認知裡,死亡是一種「不在」與「不再」:前者意味著當下在場的缺席,後者則是先前所說之有關「過去」的時間狀態。死亡並不是士兵生前所流下的鮮血,而是士兵的「不在」與「不再」;而安娜沒有認定姊姊死了,亦是因為她仍看見姊姊躺在那裡,直到她折回房間看見姊姊不見時,死亡才暫時被安娜所理解。
Thumbnail
釀訂閱會員限定|《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在用煽動的一面倒敘事全盤否認社群網路的民主價值、並塑造簡化的正邪對立的同時,難道沒有反向操作自己所大力抨擊的社群操縱術企圖達到使用者/社群媒體的兩極分化?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作為警世紀錄片最大的諷刺,便是它本身對其批判對象的完美示範。
Thumbnail
訂閱會員限定|《千日千夜》的形式是工整、超然、旁觀的結構,然而填滿其中的內容卻是令人不安、殘缺、不完整的,並以此對立的特質對抗了它所處於的理性結構,形式與內容相互衝突。於是,對應到我們先前所提出的問題──安德森所採用的敘事手法,是否讓我們對人物的處境感同身受?──,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問題的弔詭之處。
Thumbnail
本文將分析十部由俄國文學改編的電影,原著文本的時間橫亙中世紀基輔羅斯至蘇聯時期,承接了俄羅斯文學家對於自我、他人、社會,以及國家的理解和反思,改編電影則是透過了俄國與他國導演的眼睛,理解俄羅斯從何而來,如何形塑成今日的模樣,並且探問是否能透過這些文學結晶摸索出俄羅斯未來的路
Thumbnail
我永遠會記得,那一夜在西門町新光影城影廳內,全場影迷屏氣凝神地,盯著銀幕上的傳奇明星。年華老去的女神男神,靜靜凝視當年彼此的美麗身影;觀眾則見證他們凝視,目賭光陰的流逝,同時在閴靜的電影院一起變老。你可以說:「我們的青春,在戲院」。進戲院看電影這件事,其實也是,演員與觀眾合寫的集體回憶錄。
Thumbnail
撥開《全面啟動》層層疊疊的夢中夢,擺正《記憶拼圖》順序交錯的雙線,它們都有著簡潔相似的骨幹:男主角對愛妻的逝世充滿悔恨愧疚,活在虛實混亂的狀態中。兩部電影絕大部分的時間裡,男主角都在自己或身邊親近之人所建構出的假象、記憶或夢境裡行動、傷痛、執著,大概因此,讓人感覺夢與記憶並不比現實更虛假,甚至更⋯⋯
Thumbnail
在《DAU》終於問世後,看到導演對於一切指控的淡然甚或漠然,不禁讓我憶起每次國際紛爭發生時,俄羅斯給人的整體印象:無視國際批評,連辯解都有點少,我甚至如此思考: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是不是彌賽亞思想在個人的極致展現?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安娜的認知裡,死亡是一種「不在」與「不再」:前者意味著當下在場的缺席,後者則是先前所說之有關「過去」的時間狀態。死亡並不是士兵生前所流下的鮮血,而是士兵的「不在」與「不再」;而安娜沒有認定姊姊死了,亦是因為她仍看見姊姊躺在那裡,直到她折回房間看見姊姊不見時,死亡才暫時被安娜所理解。
Thumbnail
釀訂閱會員限定|《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在用煽動的一面倒敘事全盤否認社群網路的民主價值、並塑造簡化的正邪對立的同時,難道沒有反向操作自己所大力抨擊的社群操縱術企圖達到使用者/社群媒體的兩極分化?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作為警世紀錄片最大的諷刺,便是它本身對其批判對象的完美示範。
Thumbnail
訂閱會員限定|《千日千夜》的形式是工整、超然、旁觀的結構,然而填滿其中的內容卻是令人不安、殘缺、不完整的,並以此對立的特質對抗了它所處於的理性結構,形式與內容相互衝突。於是,對應到我們先前所提出的問題──安德森所採用的敘事手法,是否讓我們對人物的處境感同身受?──,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問題的弔詭之處。
Thumbnail
本文將分析十部由俄國文學改編的電影,原著文本的時間橫亙中世紀基輔羅斯至蘇聯時期,承接了俄羅斯文學家對於自我、他人、社會,以及國家的理解和反思,改編電影則是透過了俄國與他國導演的眼睛,理解俄羅斯從何而來,如何形塑成今日的模樣,並且探問是否能透過這些文學結晶摸索出俄羅斯未來的路
Thumbnail
我永遠會記得,那一夜在西門町新光影城影廳內,全場影迷屏氣凝神地,盯著銀幕上的傳奇明星。年華老去的女神男神,靜靜凝視當年彼此的美麗身影;觀眾則見證他們凝視,目賭光陰的流逝,同時在閴靜的電影院一起變老。你可以說:「我們的青春,在戲院」。進戲院看電影這件事,其實也是,演員與觀眾合寫的集體回憶錄。
Thumbnail
撥開《全面啟動》層層疊疊的夢中夢,擺正《記憶拼圖》順序交錯的雙線,它們都有著簡潔相似的骨幹:男主角對愛妻的逝世充滿悔恨愧疚,活在虛實混亂的狀態中。兩部電影絕大部分的時間裡,男主角都在自己或身邊親近之人所建構出的假象、記憶或夢境裡行動、傷痛、執著,大概因此,讓人感覺夢與記憶並不比現實更虛假,甚至更⋯⋯
Thumbnail
在《DAU》終於問世後,看到導演對於一切指控的淡然甚或漠然,不禁讓我憶起每次國際紛爭發生時,俄羅斯給人的整體印象:無視國際批評,連辯解都有點少,我甚至如此思考: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是不是彌賽亞思想在個人的極致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