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釀影評|《記憶拼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永劫回歸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記憶拼圖》側拍/IMDb
自西元兩千年至今,被譽為燒腦神片的《記憶拼圖》終於將以數位修復的原版倒敘姿態重回台灣院線,雖然當年無緣體驗片商神來一筆發行的順序版,但這樣不可思議、節外生枝的真實故事終於有第二次機會在大銀幕上扳回一城。《記憶拼圖》是少數讓人感到譯名特別到位的作品之一,在稍微熟悉他的創作思維後,重新回顧早已穩坐神壇的當代名導克里斯多福.諾蘭生涯第二部長片,發覺早期作品更能反應其投身電影領域的初衷──不像《全面啟動》層層迷宮,也並非《頂尖對決》故佈疑陣,「拼圖」二字貼著他極為顛覆的敘事手法,化身時間的魔法師,帶領矇著眼摸索劇情的觀眾一塊一塊拼湊出清晰、完整的故事輪廓。
主修英國文學的諾蘭曾表示,論及文學真正影響他往後電影創作的一點,莫過於此中無數作家行之有年、千變萬化的敘事自由(Narrative Freedom),他想將文學敘事的自由性運用在電影藝術上,設法突破影像語言的既有框架。
而諾蘭的野心也不僅僅停留於單純倒敘或交錯敘事,《記憶拼圖》大膽透過自成一格又亂中有序的非線性手法,有些炫技地完美運用蒙太奇剪接,佐以道德規範下的人性複雜面,跳躍式一步一步深入忖度善惡的界線、探測記憶的虛實。
現在我們才知道,當克里斯多福.諾蘭與弟弟強納森.諾蘭合體時,往往不會輕易放過觀眾。《記憶拼圖》正是以弟弟親筆寫下的未出版短篇小說《Memento Mori》為原型,拉丁片語「Memento Mori」意謂「勿忘人終有一死」的死亡藝術象徵,靈感來自大學時的心理學通識課程,兄弟倆在一趟芝加哥到洛杉磯的公路之旅上,信手拈來敲定了改編電影的計畫。隨後諾蘭憑著香港電影節放映《追隨》(Following)向觀眾募得的資金,於 1999 年 10 月展開《記憶拼圖》的拍攝事宜,僅僅耗費 25 天的時間便順利殺青。
《記憶拼圖》劇照/采昌國際提供
與今敏《藍色恐懼》虛實難辨的呈現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整個故事有如突然進入一個失去時間感的閉鎖循環,日復一日從同一場夢中墜落,再從同一場夢中驚醒。蓋.皮爾斯所飾演患有順向失憶症的主角藍納,在目睹妻子慘遭強暴殺害的同時頭部也受到外力重創,大腦從此失去了短期記憶的功能,內在時間永遠滯留在痛失伴侶的這一刻,分分秒秒閉上眼睛都歸零在記憶碎裂的這一刻。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2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若從導演技法而言,1985 年邱剛健自編自導的《唐朝綺麗男》則是「歐陸荒誕電影在台灣」的一次巧妙實踐。電影開場描繪了送葬隊伍從鏡頭前經過,邱剛健以「白面黑斗篷」將往生者家屬打扮成死神樣貌。緊接著,一群黑衣人撐開粉色紙傘旋轉,如此的「荒誕造型與敘事」竟讓人直接聯想到費里尼電影。
當你回頭望,會發現那些看似偶然的遭遇,看似不預期達到這樣目的的行為,最後卻有某種必然存在。奇士勞斯基總相信,在我們以爲的表層下,存在著我們不明白,但經過一段歷程便會顯現的隱約連結。正因爲關係的圖像要在歷程中被發現,所以愛才會是「恆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那是愛嗎?那是奇士勞斯基的溫柔信念。
為什麼一個想像的上帝,可以為貞德彷彿真的注入神力?同樣的答案或也適用於:為什麼一個想像的聖者,可以改變法軍的戰力。如果信念真的能夠喚醒、催生潛藏的力量,那麼不可量化的信念,難道不能夠因為可量化的行動及結果,而獲得某種實體感嗎?如此,是否就不再是,不可驗證的信念只能作為幻覺,如此之二元對立?
我們可能曾是某個人的粉絲,症狀不一,或輕或重;不論是為何而來,都是一份真心寄託在他人身上,跟著他亂跑亂跳,不肯安歇。那份無處放置的心意,私密得無人能體貼入裡地相印,於是一張張扭曲困惑的臉孔雖然步步貼近,卻終還是無所獲而去。
對身為邊緣的黑人而言,叢林之於文明的邊緣特性對黑人族群產生了嶄新的意義。不同於迷失在雨林中的白人,五人組不論是死亡或者倖存下來,他們皆在曾讓阿奎爾產生幻覺的叢林中達到了精神上的寧靜,在經歷死亡、戰爭與失去後,理解信仰、同胞與世界之愛。這是不屬於「他者」的白人所無法達成的。
《破處》是一次力道十足的生猛嘗試,但在整體方向和調性上都不知道要走向何方,這樣的題材突破令人欣喜,也抓到了我個人認為非常好的核心情感,可惜執導、拍攝上沒有通盤想好自己究竟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也未能把握主旨訊息,故事開展過度凌亂、破碎,甚至可能讓為了看「性喜劇」進場的觀眾覺得完全不符期待。
若從導演技法而言,1985 年邱剛健自編自導的《唐朝綺麗男》則是「歐陸荒誕電影在台灣」的一次巧妙實踐。電影開場描繪了送葬隊伍從鏡頭前經過,邱剛健以「白面黑斗篷」將往生者家屬打扮成死神樣貌。緊接著,一群黑衣人撐開粉色紙傘旋轉,如此的「荒誕造型與敘事」竟讓人直接聯想到費里尼電影。
當你回頭望,會發現那些看似偶然的遭遇,看似不預期達到這樣目的的行為,最後卻有某種必然存在。奇士勞斯基總相信,在我們以爲的表層下,存在著我們不明白,但經過一段歷程便會顯現的隱約連結。正因爲關係的圖像要在歷程中被發現,所以愛才會是「恆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那是愛嗎?那是奇士勞斯基的溫柔信念。
為什麼一個想像的上帝,可以為貞德彷彿真的注入神力?同樣的答案或也適用於:為什麼一個想像的聖者,可以改變法軍的戰力。如果信念真的能夠喚醒、催生潛藏的力量,那麼不可量化的信念,難道不能夠因為可量化的行動及結果,而獲得某種實體感嗎?如此,是否就不再是,不可驗證的信念只能作為幻覺,如此之二元對立?
我們可能曾是某個人的粉絲,症狀不一,或輕或重;不論是為何而來,都是一份真心寄託在他人身上,跟著他亂跑亂跳,不肯安歇。那份無處放置的心意,私密得無人能體貼入裡地相印,於是一張張扭曲困惑的臉孔雖然步步貼近,卻終還是無所獲而去。
對身為邊緣的黑人而言,叢林之於文明的邊緣特性對黑人族群產生了嶄新的意義。不同於迷失在雨林中的白人,五人組不論是死亡或者倖存下來,他們皆在曾讓阿奎爾產生幻覺的叢林中達到了精神上的寧靜,在經歷死亡、戰爭與失去後,理解信仰、同胞與世界之愛。這是不屬於「他者」的白人所無法達成的。
《破處》是一次力道十足的生猛嘗試,但在整體方向和調性上都不知道要走向何方,這樣的題材突破令人欣喜,也抓到了我個人認為非常好的核心情感,可惜執導、拍攝上沒有通盤想好自己究竟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也未能把握主旨訊息,故事開展過度凌亂、破碎,甚至可能讓為了看「性喜劇」進場的觀眾覺得完全不符期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改編書籍的《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題材不算出眾,甚至可說老調重彈,然而難以複製的是那純粹且悸動的青春刻畫,彷彿時光回朔般的怦然動心。
Thumbnail
女人,她們有思想,擁有靈魂,也有感情。她們負有野心,既有才能也有美貌。我非常厭倦別人總說愛情是女人的全部。
Thumbnail
《過於喧囂的孤獨》是捷克的作家——赫拉巴爾,在1976年完稿的作品。然而由於當時政府禁書制度的問題,這本小說直到1989年才正式出版,並造成不小的轟動。這一方面是因為作品中觸及到的政治議題,另一方面則是其充滿詩意、優美又博學的語言讓人們感到印象深刻。進而對書名產生更深刻的記憶。即便沒有讀完,或是無
Thumbnail
《返校》以一種「惡夢之生命會找到出路」的方式,讓我們看到,被壓抑、被抹消、被扭曲的記憶,如何強悍挺進,迫它的宿主重整記憶板塊,回到當年,承認那個真正的自己。只有回到真正的原點,才可能做出改變。無論是一句遲來的道歉,或一個重大的補救──對誰,以及對自己,的補救。
Thumbnail
《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在惡趣味底下充滿給予現代社會的深刻警惕,從失職無能的父母、貪婪自利的大人,到同儕霸凌、無視弱者、低頭族等等,處處諷刺著這時代的人性與社會。
Thumbnail
電影翻拍自川村元氣的首部小說作品《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如果「消失」是唯一活下去的方式,你願意拿你的記憶,換取壽命的延長嗎?當失去了摯愛的事物,「活」下去還有意義嗎?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改編書籍的《生命中的燦爛時光》題材不算出眾,甚至可說老調重彈,然而難以複製的是那純粹且悸動的青春刻畫,彷彿時光回朔般的怦然動心。
Thumbnail
女人,她們有思想,擁有靈魂,也有感情。她們負有野心,既有才能也有美貌。我非常厭倦別人總說愛情是女人的全部。
Thumbnail
《過於喧囂的孤獨》是捷克的作家——赫拉巴爾,在1976年完稿的作品。然而由於當時政府禁書制度的問題,這本小說直到1989年才正式出版,並造成不小的轟動。這一方面是因為作品中觸及到的政治議題,另一方面則是其充滿詩意、優美又博學的語言讓人們感到印象深刻。進而對書名產生更深刻的記憶。即便沒有讀完,或是無
Thumbnail
《返校》以一種「惡夢之生命會找到出路」的方式,讓我們看到,被壓抑、被抹消、被扭曲的記憶,如何強悍挺進,迫它的宿主重整記憶板塊,回到當年,承認那個真正的自己。只有回到真正的原點,才可能做出改變。無論是一句遲來的道歉,或一個重大的補救──對誰,以及對自己,的補救。
Thumbnail
《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在惡趣味底下充滿給予現代社會的深刻警惕,從失職無能的父母、貪婪自利的大人,到同儕霸凌、無視弱者、低頭族等等,處處諷刺著這時代的人性與社會。
Thumbnail
電影翻拍自川村元氣的首部小說作品《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如果「消失」是唯一活下去的方式,你願意拿你的記憶,換取壽命的延長嗎?當失去了摯愛的事物,「活」下去還有意義嗎?